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凰杂志>是19世纪一种关于中国及东亚重要的英文杂志,以介绍中国及日本、印度、缅甸、暹罗等东亚国家的文学、历史、地理、宗教等为主要内容,是一份强调直接性、学术性及资料性的综合性杂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和介绍是<凤凰杂志>的重要部分,它既为其读者提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直接样本,也作为西方了解中国人习俗和生活的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西方的译介,扩展了西方对中国及其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品牌栏目就是一本期刊中定位明确,最能反映期刊宗旨,最能代表期刊风格,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广泛的影响力的内容版块.品牌栏目能让读者从对栏目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并使有意注意演化为对该栏目的阅读情结.对这些品牌栏目的打造与经营,无疑为<辽宁青年>成为品牌期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而寓言是最能体现<庄子>文学特性的一种样式.<庄子>寓言既包含主角、细节描写、情节等文学因素,也涵客逍遥、物化、无为等哲理玄思,两者难分彼此,圆融统一.深入剖析<庄子>寓言中这种文学非文学的现象,并试图以"文学他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庄子>的历史语境,也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庄子>寓言的完整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文学选刊在当代文学的传播、评价、生产引导机制中居有重要的甚至是支配性的地位.它们主导着当代文学的大众传播,它们居于当代文学评价等级的高端并领导着其他文学评价活动,它们引导著作家的创作,影响着原创性期刊、图书出版等文学生产机构的活动.这使得选刊这种媒体及其活动,成为当代文学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纽结点.  相似文献   

5.
经梳理相关文献,对班昭<东征赋>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证明<东征赋>作于永元七年;<东征赋>的主旨不是班昭随子东征经历的记述,而是欲以此赋诫子曹成为官应具之德、应做之事,以不负朝廷重托.<东征赋>在创作题材、体式与风格上皆突破了汉代女性文学的陈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兰·巴特的作者现主要体现在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作家>、<作者之死>、<从作品到文本>、<文本理论>等,阐述了作者身份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学叙速、表达方式及从作品到文本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审视作者、读者和文本关系的全新视角,彰显了主体隐匿之后为现代写作提供了文本多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此宋散文革新视野中的《醉翁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在北宋散文革新历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宋元以降阅读<醉翁亭记>有赞扬与批评两种不同的声音,反映了它正处在文学发展的关捩点上.批评<醉翁亭记>者关注的并非此文之审美特性,而是对传统的文体本位主义形式上的坚守.两种声音的交锋显示出散文革新的微观进程,从而揭示了唐宋两次散文革新运动不同命运的文学内部原因.<醉翁亭记>一方面拓展了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借助有效传播树立了一种文学审美新风尚,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作品价值的判断标准,使散文的审美功能得到凸显,为古典散文打开了一扇文学审美之旅的大门.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人文杂志>承办的"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暨人文杂志创刊50周年庆典"在西安唐华宾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美国发行量最大的老年杂志<现代老年>与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老年杂志<老同志之友>的对比分析.找出我们和国外老年期刊在办刊、经营管理及发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借鉴国外老年杂志办刊经验、扩大受众范围、提高读者关注度及增强杂志营利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文学>(1949--1966)以发表民族文学作品、培养民族作家的方式,勾勒出了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的版图,为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提供了想象的平台.在这期间,<人民文学>所发表的民族文学作品,以新中国的现实为基础,主要叙述因民族间交往而形成的各民族间的"共同体"关系,想象和展望民族间的交往给少数民族生活带来的变化.而当时的文学环境和<人民文学>机关刊物的性质,是促使<人民文学>成为书写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通过他不朽的批评论著,形成了非常难得的世界性文学影响.<流亡文学>--六卷本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一卷,是这种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流亡文学"及流亡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洲到全世界的时代热点,引起了不同背景的读者的阅读、谈论和介绍的兴趣.从日文文本,到德文文本,以及在美国的英文文本的介绍,都突出了第一卷<流亡文学>的地位.勃兰兑斯在写作此卷时充溢着燃烧的激情,感召着人们阅读和介绍的兴趣.在中国,鲁迅和其他著名文学家也对第一卷投诸更大的研究热忱.  相似文献   

12.
近期文论中的底层论述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如何可能>在<上海文学>2005年11期发表后,引起了一场小规模的论争.有学者把这次论争视为2005年人文学术的一个热点.[1]其实,人文知识界对"底层"问题的关注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从1990年代末廖亦武的<中国底层访谈录>系列开始,到2004年<天涯>杂志的"底层与关于底层的表述"专栏,"底层"概念逐渐进入文论领域,成为文学知识分子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3.
肖瑞峰、方坚铭、彭万隆诸位教授合撰的<晚唐政治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书以政局变迁为切入点,围绕政治、文人、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政治与文学互动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晚唐政治格局的嬗变对文士政治命运、生存境遇、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晚唐文学风尚的形成及内涵等诸多问题.全书资料翔实,论证精密,披阅之间新意叠出,时惬心目,下文述而论之.  相似文献   

14.
李渔的<一家言>与沈复的<浮生六记>均以浅显的文言赋"闲情"、记"浮生",表现普通人的生活艺术、生活趣味、生活经验以及悲欢哀乐的生活情感,以性情中人的敏感领悟生活的哲理.沈复受到李渔的影响,<浮生六记>中包含着一部浓缩的<闲情偶寄>.李渔与沈复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坐标意义在于:清代散文之一类,以<一家言>和<浮生六记>为代表,早已突破一般的"家务事、儿女情"的范围,将散文题材的领域推广到世俗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构成了中国古代散文题材领域的又一次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欧·亨利是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欢的美国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被译介的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都令人叹为观止,<麦琪的礼物>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却发现<麦琪的礼物>是个由来已久的误译,这个"美丽的错误"在我国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由此即可窥见欧·亨利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在作品译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诗集传>是<诗经>宋学的代表著作,人们习惯把<郑笺>与<诗集传>对立起来.但不难发现<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朱熹<诗集传>都产生了影响,<诗集传>对<郑笺>的继承较为全面,而最为突出的是,继<郑笺>文学质素的挖掘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对<诗经>进行文学诠释,此点成就最大.  相似文献   

17.
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词作的真实性,有诸多史料证明.词体的创制,是李白天宝初年宫廷生活的产物,有着从宫廷乐府诗、宫廷歌诗到宫廷应制词,再到以词体抒发个人情怀的渐进过程.其中<清平乐>为李白所创制,也是词体文学的最早创制;<菩萨蛮>、<忆秦娥>为李白天宝二年秋的思归之作.李白的宫廷词确为词体发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明人汪瑗以文章学视角观照<楚辞>,从理论上诠释了其中所涉浪漫特质之深蕴,提出"寓实寓虚"说,并立足文本系统归纳其篇章命名方式,全面审视<九歌>的篇章构成,还从接受角度考察了其文学影响问题,得出诸多新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乐府·陌上桑>与<诗经·氓>被公认为是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相同题材(女性命运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典范.本文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两诗中采桑女形象之不同的所在与原因,并说明<陌上桑>之突破<诗经>的创作模式,不仅是现实主叉之"文学"的进步,同时也是人道主义之"人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及其完成的"天"的哲学,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董氏的<贤良对策>,从文化精神、政治方向、思想内容、表达形式多层面地影响了两汉政论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政治传统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天"的理论系统,逐渐渗入文学理论之中,成为中国文学思想的重要命题.其中最突出的内容,乃是天人合一与气的学说.董仲舒的<春秋>学,乃是专制政治下经学的新发展,增加了对专制政治"适应"和"矫治"两种相辅相成的因素,直接了影响了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对中国文学的批判精神传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