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性就业与就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隐性就业劳动者和原单位、就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制度联系进行了综合性研究 ,认为隐性就业造成劳动关系和劳动过程分离 ,对宏观经济资源配置和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市场化、法制化具有消极影响。同时 ,本文结合当前实际 ,对解决隐性就业问题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出若干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到下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而世纪之交的社会经济重组、体制关系理顺时期(亦称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更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到来之际,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应采取何种对策抓好新时期的计生工作?这是计划生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思考与解答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为人口控制提供新的机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  相似文献   

3.
转轨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矫正制度性扭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劳动力市场形成一种二元结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经济的就业体制与工资形成机制并存且彼此消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导致失业、下岗现象的严峻化,迫切要求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对就业及其体制现状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从而根本解决失业现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70年代以来在我国进行的第三次经济体制改革,它同前两次改革的不同之处在于:此次改革的深度、广度、力度均大大超过了前两次。从深度上看,此次改革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实践上也将是一场革命,从广度上看,此次改革涉及到各行、各业、各地区、各部分,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力度上看,此次改革推进的速度快,而且具有很大的彻底性。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旧体制——一计划经济体制,这将使得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隐性就业:偏见与重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军  伍晗 《西北人口》2009,30(6):77-80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转变对于隐性就业的认识和评价十分重要。在指出社会对大学生隐性就业的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毕业生隐性就业的现实与积极功能,提出了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这种职场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隐性就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保障制度建构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就业形式,具有双重社会效应。一方面,失业(下岗)人员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再就业,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实际生活,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面临的失业难题,而且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就业机制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隐性就业加大了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成本,损及社会公平,并导致就业市场信息失真,误导政府的宏观决策。但从总体上看,“隐性就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弊大于利的。本文从劳动统计、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为隐性就业的显性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经济政策拓宽了人们选择生存空间的自由度,流动人口中出现了一部分出身农民的“移民”。我们之所以将具有“两栖”特点的农民流动人口,称其为“移民”,是因为这个群体,在流入地的居住上,由“暂住”向“常住”方向发展。 据河北省10个省辖市1994年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住地连续居住三个月以上或不满三个月但离开户口所在地三个月及以上的流动人口,占调查区有常住户口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分析国有企业就业体制形成的制度背景出发,运用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研究国有企业在劳动用工、工资决定上的制度性特征以及内部人与外部人待遇差异对企业效率的影响,探讨国有企业就业效率低下进而对整个绩效影响的深层原因。文章认为,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就应重塑企业和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打通内外部劳动力市场,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让市场机制在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一定的家庭形式总是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细胞”;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家庭是他们活动的中心,因此,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天下第一难事”。多年来,虽然我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里也同样出现一些弄虚作假的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阻碍了人口目标的实规,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干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如何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的原因以及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防治,是摆在我们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违规操作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克德 《西北人口》2002,(4):42-44,52
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立法滞后,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出现了许多违规操作现象;认识并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性和法制性原则,是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什么是从众,人们为什么要从众,如何认识从众的心理现象以及如何运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去做计划生育工作,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心理学所说的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受到某种压力,而在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从众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实际存在或头脑中想象的社会或群体的压力,如舆论、群体气氛等。这种压力,促使人们改变原来的观点和信念,  相似文献   

13.
试析风险最小化原则在生育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基本假设 人们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面临着各种形式的风险。趋利避害、寻求风险最小是个人或家庭作出行为决策时的一种近于本能的反应。 马斯洛(Maslow)对行为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生存和安全是人类行为最低层次上的要求或最基本的出发点。只有在实现了这些条件,亦即生存与安全的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后,人  相似文献   

14.
张旋  吴中宇 《西北人口》2007,28(6):29-33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西方乃至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为公民提供就业服务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一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本文将促进就业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分析我国的就业现状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探讨了服务型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部城市就业紧缩中的行业替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持续外迁,同时,城市就业紧缩,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武汉市20世纪90年代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通过引入差异系数等分析不同人群就业分布模式的变化趋势和劳动力市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行业分布和职业分布方面存在明显的分野,但竞争、替代、整合的程度越来越高。本文认为城市本地劳动力下岗、失业的原因,不应简单归咎于外来劳动力的到来或国有部门收缩等因素,更深层的原因,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创新能力等有直接的联系,区域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问题与区域间的产业替代,以及就业替代紧密相连,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城乡与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相似文献   

16.
年龄误报在人口调查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其表现程度也往往大不相同。综观历年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或其它有关人口统计资料,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新疆人口统计资料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是相当大的;高龄人口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更大。本文拟从有关人口统计资料入手,结合在“新疆百岁老人调查”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新疆高龄人口中的年龄误报现象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中的IT企业,以其独特的脑力劳动型企业所具有的独立性、扩展性和渗透性,既创造出IT行业的充分就业,又拉动各个IT相关产业的就业迅速增长.在整个就业结构调整基本上完成以后,IT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是失业率的连续下降和低位运行.中国的应对策略为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上的静态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分工;加大科技投入和发展具有科技超前性产业,以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解除科技发明、企业创新、市场完善、社会文明等方面发展的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18.
论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的优先地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章在揭示中国严峻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从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通过阐述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赖于就业的扩大,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等命题,论证就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中的IT企业,以其独特的脑力劳动型企业所具有的独立性、扩展性和渗透性,既创造出IT行业的充分就业,又拉动各个IT相关产业的就业迅速增长。在整个就业结构调整基本上完成以后,IT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是失业率的连续下降和低位运行。中国的应对策略为: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上的静态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分工;加大 科技投入和发展具有科技超前性产业,以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以解除科技发明、企业创新、市场完善、社会文明等方面发展的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20.
宁本荣 《西北人口》2003,(2):48-51,54
本文以目前上海市女性从业人口的分布、文化素质、工资收入与就业教育培训等基本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女性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