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西藏地区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人文旅游资源,作为藏族生产、生活的活态人文旅游景观更是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西藏旅游不断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进入,可能会对当地文化带来影响,进一步影响藏族传统文化个性和特质的保持。因此,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加大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才能实现西藏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川白马藏族偏居西南边陲之地,其发展受闭塞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面临饱腹需求与生命安全的双重挑战。自南宋理宗起,白马藏族开始实施土司管理制度,历任白马土司推行了一系列安民富民、兴学化夷的政策,促使白马藏族逐渐与中原文化相连接,四川白马藏人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3.
“熊猫舞”是九寨沟县白马藏族傩舞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头戴动物面具而舞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主要特征在于独特的动物傩面具和模仿动物跳舞,它体现出文化历史的深远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熊猫舞”是白马藏人原始狞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也是人类思维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池哥昼”作为“白马藏族”古老的宗教活动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工作者所重视,通过对“池哥昼”的描述和分析,探索其深层次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可以看出现关于“池哥昼”的研究材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藏族以辛勤劳动开发青藏高原 ,创造了特色独具的藏族文明、藏族文化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文化精神中所体现的宽容主义、人性主义、利他主义、出世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 ,对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藏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新月异。信息全球化 ,市场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 ,使藏族文化开始经受现代文明的洗礼 ,藏族文化面临复杂而尖锐的挑战 ,面临更为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然而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 ,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不能吸收新文化的文化 ,拒绝吸收新文化的文化 ,只能死亡  相似文献   

6.
旅游开发中西部边疆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的人类学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民族旅游又导致民族文化的变化。笔者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旅游开发中西部边疆民族文化变迁的各层次表现,并且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变迁中存在的不良变迁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促使两者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分别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重要故事题材类型,表现着白马藏族神奇丰富的想象力和艰难民族生活史的再现,格调或热情奔放、或忧愁哀怨,内容饱含欢乐、寂苦、坚韧、不懈进取等丰富经历和价值取向,为人们认识白马藏族独特的文艺生命力、复杂而多变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指针,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白马藏族文学与文化方面的多维理解。  相似文献   

8.
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文化主要包括"池哥昼"、"麻昼"、"甘昼"等,在其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层累现象.这种现象以白马藏族诸部的傩文化为背景和关联因素,表现出自有的文化特色,反映了陇南文县白马人族群最早自跳而蜀南迁和以后由蜀而陇北迁两个阶段的民族群体记忆.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融入了较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从傩舞向傩戏转变的倾向和进程,尽管没有唱腔和剧目,仍可视为一种对于其祖先记忆的神话故事的文化展演,显示出文化质素的多样性、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等特色,从中可以看到其"底层"的文化积淀,文化承载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硗碛藏族乡的实地考察,从文化自然生态景观保存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宣传开发该区域旅游资源。在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其保存和发展,有效的保存发展措施要有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条件,利用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是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会和经济的水平提高反过来促使旅游业科学规划设计开发,从而达到更好保存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陇南白马藏族难题故事是以“解难题”为核心的故事,藉此表现白马藏族的聪明才智和征服自然、战胜自我的决心以及谋求自身幸福和实现美好愿望.其主要有巧女解题、长辈虐待、异类(穷汉)娶妻等母题类型,它们艺术地隐喻了白马藏族广大民众善恶相报的道德诉求和崇尚诚信的伦理考量,并折射出了他们朴素的社会正义感及其所倡导的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1.
苯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至今仍顽强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包括藏族传统法律观在内的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和行为模式。苯教文化的万物有灵观、三元世界观以及重仪式的观念对藏族传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诉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法律观。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湘西芙蓉镇社会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在旅游场景下,人们的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发生改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被大量征用;人们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外来文化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文化震撼增多.但是,民族地区在接受新的“旅游文化”规范的同时,也保持着文化的自主性,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 ,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区域被命名为“神圣雪域”。藏族通过想象、语言、神话及象征符号将地理上的高原解释为“人类学的高原” ,使之成为神圣化的精神家园。因而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青藏高原自然面貌与人文景观和谐地组合为一体 ,成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体。神圣生敬畏 ,敬畏生珍爱。对高原家乡神圣化的功能作用是珍爱保护它 ,是藏族人保护高原环境、美化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通过自然禁忌行为和规范加强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把西藏建设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大力加强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旅游业。以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线的西藏乡村旅游尚无成熟的案例,需要大量的实证信息。本文以具有特色的藏族村寨、牧区为调查对象,就西藏乡村旅游与民族节庆和藏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如何利用民族节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拓展西藏乡村旅游内涵,对促进西藏旅游的发展有着实际意义,是藏族传统体育传承拓展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具有分合表征,即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细腻表达和地域叙事的鲜亮色彩,但其相当数量的作品题材表现为三者的共同演绎,形成一个独有的联合体.这种表征,因时间轴线上演绎的白马藏族生活而存在,也因白马藏族族群的集体阅历而具备价值.它反映在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是因其鲜明的特色为向后的不断“流布”注入了最顽强的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提出了保护民族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村寨镇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不同区域传统村寨旅游的经济发展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四川羌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地震前后传统村寨旅游开发的运作模式,分析了传统村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论文提出了羌族文化保护及开发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如何解决羌族传统村寨中普遍存在的开发与保护相矛盾的问题,将开发中的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以传统村寨的民族文化为内涵,实现羌族传统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8.
民族旅游快速发展不断打破原有相对封闭的社会空间,民族文化以不断"再生产"的方式完成自我更新与超越。文章以文化再生产与空间生产为理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与访谈调查,从物质文化维、制度文化维、精神文化维三个维度切入,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泸沽湖社区民族文化的生产过程,以及民族文化的空间形态,动态揭示了文化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并指出"文化的空间生产"是民族旅游开发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上丰富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合理利用的研究体系,从实践上增强空间行为主体尊重民族地方文化传统的导向意识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学视角看,"白马"作为指代特定的族群,其经历了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汉人这一"他者"基于文化分野下的想象白马氐或羌及上世纪70年代"民族识别"语境下国家制度性建构(白马藏族两个历时性过程。究其本质,两者均为客位下的生成物,而非主位下的建构。但这一生成物却与村落语境中族群的自我建构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民族存在的共时性"镜像"或想象。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陇南的铁楼藏族乡是我国白马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通过在该地某藏汉混居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的白马藏族和汉族分别属于"共享型产权"和"私有型产权"两种不同的土地文化模式;两种土地文化模式在历史上既有过相互包容,互补共存,也有过纠纷矛盾,互相排斥;两种土地文化模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能否包容共存的问题,事实上是当地民族关系变迁的决定因素,其本质是两个族群在山地—沟谷型生态圈内对资源竞争与合作的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