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思想既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重要法宝,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最大收获和宝贵经验。解放思想,首要的就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把管理作为发展保障,把开放作为发展途径,把师生作为发展之本,在促进高校改革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特色、完善办学机制体制、提高开放办学水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长时期以来,人们都用“两权分离”、“双层经营”的理论,来概括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而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这种理论带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具体表现在,把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仅仅看成是经营方式的改革,而没有进一步认识到,这同时也是所有制的改革(我们这里所说的所有制改革,不是指把公有制改革成为私有制,而是指把传统的公有制改革成为新型的公有制)。所有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责任、刺激、动力等问题,把微观经济主体塑造成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这就必须确认微观经济主体,是独立的投资主体,并明确其投资  相似文献   

3.
十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次信息交流会去年年底在广州召开。会上,代表们相互交流了近期以来的改革情况,摘要介绍如下: 沈阳市坚持把改革在首位——思想明确 去年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革放在首位,领导同志集中精力抓改革,全市性的有关经济工作会议无一不研究、部署改革。去年二、三月份,改革一度出现了思想有点乱、工作有点阻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改革收效甚微,本文以市场经济理论、企业家精神和劳动雇佣资本三个理论为依据,拟建构国有企业企业家孵化系统。通过制度创新,把竞争机制深深植入企业家之间,使国有企业企业家市场成为一个开放的、竞争的、合理流动的系统,把企业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让企业家自主地、内生地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 ,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整个思想观念系统也正在全面开放 ,全面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 ,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确立为高校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 ,充分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校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会计改革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发展会计理论、推动会计改革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试就会计改革和社会主义会计理论的若干问题谈几点浅见。深化企业改革的中心目的,就是要真正把企业搞活,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把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随着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7.
三月上旬,安徽省副省长龙念约请省内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座谈企业改革,会上大家较多议论了企业改革的深层问题,纪要如下: 一 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把企业推向市场 理论工作者:改革的目标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这一点现在已经形成共识。为什么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并不自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障。当前有些人在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过于强调改革与发展,对稳定问题重视不够,甚至把强调稳定视为保守与守旧的表现,把保持稳定与改革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落实,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开始于1980年,至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三步:第一步是改革就业制度,结合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这项改革主要在企业外部;第二步是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把劳动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第三步是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理论设计各种各样 ,但有些思维倾向值得反思 ,其中最集中地反映在司法改革的观念问题上。我们的司法改革理念应该说并没有问题 ,这就是反对腐败、公正司法、提高效率 ,但问题可能在于达到公正与效率的具体方案。我们认为 ,试图通过形成司法改革的一致意见 ,并把其作为改革的条件的想法也许是幼稚的 ;把革命思维运用到司法改革的设计中也是有问题的。在司法改革的问题上 ,从点滴作起的改良思维是目前形势下的最佳方案 ,从小处着眼 ,长期坚持可能是达到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效率的最为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为发展生产力扫除了障碍,为人民带来了物质利益,为振兴中华开辟了道路。所以,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潮流。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对改革持不同意见,甚至持怀疑、保留态度。有人把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改革;更有甚者,把改革与开放看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源。这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坚持改革,研究改革,突破改革难题。为此,我们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一、怎样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估量上,回答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二、怎样突破改革难题研究改革战略的选择问题;三,怎样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对待坚持改革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问题。研究这三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改革,深化改革,大造改革舆论,为改革创造一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经济生活中,深化企业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互相联系着的两件事。如何以改革精神实施再就业工程,以再就业工程的有效实施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铺平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按照深化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两手抓”思路,在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把再就业问题同深化企业改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有利于加深企业改革系统性的认识,拓宽改革的思路,把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期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一、体制改革的经济环境问题 紫阳同志在关于制定“五七”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七五”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把改革放在首位。在谈到“七五”时期的任务时,他指出: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改革顺利展开,基本上奠定新的经济体制的基础”。把经济体制改革放在首位,是因为只有改革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顺利实现,才能解放社会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不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产权改革创新企业制度何伟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中心环节,1995年又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难度。过去的改革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总体上讲,国有企业远还没有脱离旧的经济体制,经...  相似文献   

15.
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已提出多年,但至今还搞得不活,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思想认识讲,是全社会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意识不强。未能始终如一地把企业改革当成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而在企业改革中,又未能把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放在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机构改革是我国今年倍受关注的两项改革,这两项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本文把收费改革、机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力图通过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一些探索。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混乱的成因行政事业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企业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美其名日“改革激励机制”,“一送送出新天地”。值得警惕的是,有的地方把这种明显违背中央精神的做法称作“实现了国企改革的突破”,“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对这种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做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给予严肃批评,指出这是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各级领导同志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制止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是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形势下召开的。江泽民同志在大会的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式确定为新时期全党的指导思想,其二是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两个确定,对于把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场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要把改革引向前进,关键是要正确  相似文献   

19.
滕世华 《东岳论丛》2007,28(6):34-37
政府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全方位改革,政府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改革过程。政府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对于当代政府改革的研究,也必须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因此,应该把政府改革当作一门综合性科学来对待。20世纪末期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拓展了政府改革的理论视野,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综合性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都与法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把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改革设计加以法律化;同时,又要把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不断加以法律化,以保证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坚持实施。所以,改革与社会主义的法治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