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昌人的衣食状况及人文风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晋南北朝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伴随周边少数民族竞相涌入中原,无数汉人却为躲避战祸陆续西徙。吐鲁番一带,土地肥沃,西汉时即已辟为汉军在西域的屯田中心,东汉、魏、晋沿袭开发,日渐成了饱尝兵刀颠沛之苦的人们向往的地方。大批来自河西、陇右等内地的汉人聚居,迅速在这里形成了以汉人为主体的社会,出现了汉人政权,其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亦自成体系。作为中原文化的负载者,在民族融合的洪流中,在东西交通的孔道上,高昌人的衣食状况和人文风习如何,笔者试作一概述,愚安之见处,尚祈方家斧正。“民以食…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从很早的古代起就是一个独自的行政单元。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张骏于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此后历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高昌一直是凉州或沙州的一个郡;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灭北凉沮渠氏流亡政权,立阚伯周为  相似文献   

3.
唐代西域汉人的社会生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西域汉人的社会生活薛宗正早在唐朝之前西域就存在着汉、魏屯田士卒遗黎所建的高昌国,在伊吾也有不少汉人。入唐以后伊吾改置为伊州,高昌改置为西州,又以可汗浮图改置为庭州。由于大批汉军的进驻,还创立了安西四镇(龟兹、焉耋、于阗、疏勒或龟兹、碎叶、于阗、疏...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中原处于大动荡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而此时的西域亦是各地方政权相互兼并,民族大交会大融合时期.中原虽然对西域的管理较薄弱,但却从未中断.而西域各地方政权也从不自外于中原,仍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联系.这些联系可以从曹魏西晋在西域的管理;十六国时期前秦和河西地方政权同西域的关系;北魏及南朝各政权同西域的密切联系三个方面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中原纷乱时期--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宋辽金西夏诸政权对西域管辖的类型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侯灿先生的论文集《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于2019年10月由中西书局出版,该书系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之一种。《西域历史与考古研究》共收录论文40篇(其中《再论麹氏高昌的将军戎号与宿卫兵将》分上、下篇,实收论文应为41篇),分为三个专题:"西域历史与丝绸之路研究"8篇;"吐鲁番历史与吐鲁番考古研究"22篇;"楼兰考古研究"10篇,囊括了侯灿先生在几个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正如论集卷首孟宪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昌王国的最初成立时间,迄今有两种基本说法,即“460年说”和“442年说”。两说的分歧在于对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的不同理解,而之所以出现不同理解,其根源可能在于对有关传世文献和吐鲁番出土考古资料的不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魏书》中的西域观念对研究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时代,河西地区更替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台称五凉。如果从前凉张轨以晋凉州刺史保据河西的时间(301年)算起,那么到北凉亡于北魏(439年),五凉政权统治河西近乎一百四十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间,河西地区的局势总的说来,还是较为稳定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指出的那样:“张轨领凉州之后,河西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刚人士避难之地,复是  相似文献   

9.
五凉政权,偏居西北,与中原政权"东西隔塞,逾历年载",且周邻强敌,和战不时,因此,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尤显重要。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西晋、东晋的外交联系,即所谓"遥尊晋室";二是与强邻的周旋,审时度势,待机而动;三是五凉嬗替,时而共存,五凉之间的外交活动。五凉时期,行人肩负国之荣辱兴亡的外交使命,五凉政权重视对外交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重视外交手段的运用。五凉行人辞令显示出行人高超的外交才能,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西天路竟》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内地僧人前往天竺 (今印度和巴基斯坦 )取经的行程。由此文可知 ,西域的伊州、高昌、焉耆、龟兹、割鹿、疏勒分别都是各民族建立的互不统属的地方政权 ,对新疆民族史和丝绸之路史的研究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公元265年司马炎重演了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篡魏建立西晋王朝,国家得到了短暂统一和安定。但是,司马氏家族是世族的代表,腐朽之极,相互争夺权利,很快又导演了“八王之乱”的丑剧,使中国重陷于混战割据的状况。这时,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中纷纷建立政权。偏远的河西也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和北凉等五个政权。敦煌先后归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的版图,在频繁的改朝换代和豪族的左右之下,走过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历程。本文试图对敦煌这段历史上的政治状况作一概述,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高昌为“西戎”之一,是汉族人建立的城邦政权;契丹为“北狄”之一,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游牧政权。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与隋唐关系之所以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 首先,历史渊源与文明程度不同。1.高昌的较早居民是汉人;2.高昌的统治者绝大部分是汉族人;  相似文献   

13.
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的活动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西迁之前,漠北回鹘汗国依靠所控制的“回鹘路”,已插手北庭诸地事务, 并于贞元十一年以前击败吐蕃,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迄庞特勤率诸部落居焉耆一带, 创建安西回鹘政权,都是早先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活动的直接后果。故以上史实构成 高昌回鹘政治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时间很长,政权更替频繁,战乱影响较大,内地与西域以及徼外地区的关系如何,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怎样,是一个值得重视、研究的问题。近年来,黄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内地的关系》一文中(1),结合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许多精辟见解,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高昌王令分为"下令"和"传令"两种形制。"下令"以高昌王名义直接颁下,均有完整文本,见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令"由王国中央出纳审查机构官员直接宣传,大致均为口令,散见于公文书的辞、奏、符以及一些帐中。高昌王令及相关公文书制度,应始于阚爽首次建立割据政权时期。但根据现有材料,只能从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时期说起。本文以高昌王令形制为切入点,结合吐鲁番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学术史,依次对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阚氏王国、张氏王国、麹氏王国的高昌王令形制及相关公文书制度进行分析和解说,对其与河西政权及中原王朝相关制度的继承、差异、流变进行比较和探讨,指出: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的政治传统与河西北凉政权一脉相承,与后来高昌国的制度设计不是一个概念。高昌一直实行高昌王集权体制,高昌王令构成高昌文书行政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五凉政权“崇尚文教”及其影响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五个封建割据政权,史称五凉政权。在当时北方地区干戈不息,兵连祸结、经济凋敞,文事荒落的情况下,五凉政权却对儒学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无论是汉族建立的前凉、西凉,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后凉、南凉、北凉,莫不倡导儒学,兴办学校,以“崇尚文教”,从而使传统的中原文化得以在河西地区生存延续,并对随后的北朝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的水利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统一北方并经营西域,局势比较稳定,水利相应有所发展。第二阶段是西晋政权崩溃,由凉州地区(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的割据政权控制天山南路,局势虽不及前一阶段稳定,但同中原地区相比,相对说...  相似文献   

18.
金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大行李息督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陇西、天水、张掖各二县于金城设金城郡。宣帝神爵后郡治移至允吾,辖湟水流域诸县。本文所说的金城,既包括金城县,也包括郡属的某些县,所指麴氏,就是在这里兴起的。 一、高昌麴氏王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高昌王马儒遣使入贡于魏,要求内徙,魏割伊吾之地五百里以处儒众。当地群众留恋故土,不愿东迁,遂杀儒而立右长史麴嘉为王,建立高昌麴氏王国。麴氏王朝历十一主一百四十四年,至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唐统一。在南北朝动乱年代里,麴氏建立政权,承袭北凉制度,管辖吐鲁番至焉耆一带地区,对安定西北边疆地区,维护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生产等,起了积  相似文献   

19.
我于《魏晋时期有关高昌的一些资料》一文中曾据《流沙坠简》所载西晋泰始年间《廪食簿》中的‘高昌土兵’,疑西晋时驻高昌的戊己校尉所领兵,‘除了来自各地的屯戊兵以外,还有由高昌居民中组成的队伍。前凉建立高昌郡以后,推想仍以凉州兵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楼兰鄯善与中原诸朝及周邻民族关系变化的视角,观察楼兰部善的历史变迁,认为受地缘形势影响,对匈奴、然后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构成楼兰鄯善史的基本历史框架,主导楼兰鄯善的历史发展方向.与西域相关诸国民族的关系居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