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云竹 《浙江学刊》2007,(1):207-213
如何在现有的老年研究中纳入社会性别的视角、在研究分析中揭示社会性别对老年人口经济地位状况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利用我国现有的分性别、分城乡老年人口经济地位状况的相关数据,本文勾画出了我国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口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济地位状况,并试图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其特征进行解读。本文认为,长期的性别歧视和压制使得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整体低于男性老年群体;而城乡二元制度的分割,使得城乡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也迥然不同。如何在我国未来的老年政策中弥补和填平老年群体中这些现存的性别鸿沟,确保数量巨大的老年妇女群体能够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一议题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对城乡老年群体消费结构、需求特征及行为决策展开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城乡老年群体的收入与消费规模并不均衡,收入水平远低于消费水平;城乡老年群体的消费结构具备相似性,都集聚在衣着、居住、医疗保健;退休后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且"代际收入"可能成为我国老年群体不存在"退休—消费"问题的关键原因.此外,学历水平、家庭支持都能促进老年群体消费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两性预期寿命、老年女性在老年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老年人口性别比,以及老年女性在经济上、身心健康上、家庭和社会地位上等的弱势状态的分析,指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深刻的性别差异;老年女性是老年人口中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群体,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重点人群和对象;老年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老年女性问题,解决老年女性问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将居住福利界定为良好的客观居住条件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评价两方面。通过分析2016年"北京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调查"数据,发现在老年群体内部,不同住房地位群体的居住福利存在着不平等。各群体居住福利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商品房户、回迁房户、私房户、保障房户和单位房户。单位房户、保障房户和私房户的居住福利水平较低,政府应将这3类群体的居住环境作为老年友好型环境建设的重点。建议政府保障与引导并重,分类制定居住福利政策,以解决不同老年群体的居住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规定,60岁和60岁以上称之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体质减弱,老年犯罪所占犯罪比例不高,又由于老年人性的兴趣、能力和功能均有改变,性犯罪也在犯罪比例中占极少的数字,但还存在老年犯罪和老年性犯罪的事实。上海市监狱专设有男性老改犯中队,他们关押的老年罪犯也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四次追踪数据,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了基于收入差异的老年心理健康不平等变动趋势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第一,由收入差异导致的老年心理健康不平等随年龄增长呈收敛趋势,符合年龄中和效应理论;第二,身体失能是年龄中和效应存在的关键原因,身体失能比增龄在缓和由收入差异导致的心理健康不平等中的调节作用更大;身体失能降低了收入对老年心理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作用;与低失能老年人相比,在高失能老年人中基于收入差异的心理健康不平等随年龄增长的收敛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应推动全人口、全周期健康管理,提高低失能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并完善高失能老年群体的心理慰藉服务体系和社会功能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老年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促进脑力活动、延缓老年痴呆、提升生命质量。通过老年教育,不仅可以对老年群体进行身心辅导,纾解其健康隐患和不良情绪,还可以让老人拥有来自"同龄群体"的慰藉,使其度过一个充实而又意义非凡的晚年。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新修订的刑法废除了牵连犯的规定,但理论研究的价值与司法适用的问题仍然存在.牵连犯的构成前提、牵连关系的判断标准、牵连犯的地位以及牵连犯的法律适用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争执.在回顾台湾地区有关牵连犯立法演进的基础上,探讨台湾地区学者对有关牵连犯理论的争论焦点,其中主要包括有关牵连犯争议的实质,台湾地区立法废除牵连犯之后的理论走向,并通过学者们对此问题的探讨而对大陆牵连犯问题带来的启示等.特别应强调的是,台湾地区学者提出的"预为保留"的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归纳的四种牵连关系存在类型,对丰富牵连犯理论的发展和解决相关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给我国进入下个世纪时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探索,综合治理。其中对如何认识老年的智力资源,如何开发利用日益增多的老年智力资源,使这支庞大的老年群体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推  相似文献   

10.
徐佳 《社会工作》2011,(10):92-94
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社会的建立又以各阶层、各群体福利状况的共同改善为基础,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建立完备的老年保障体系自然是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老年保障体系建设在物质保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精神保障方面则相对缺乏。把握老年精神保障的内涵,分析我国老年精神保障体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推动老年精神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社会管理,促进代际和谐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英美法系中没有亲手犯的概念,也没有间接正犯的概念.大陆法系中的亲手犯,是指以间接正犯的形式不可能犯的犯罪.身份证意味着行为者是具有特定身份的,否则不构成身份犯.身份犯与亲手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纯正身份犯只影响量刑,而不影响定罪,所以关于身份犯与亲手犯的关系问题应该在纯正身份犯中探讨.关于纯正身份犯是否都是亲手犯的问题有三种观点:否定说主张纯正身份犯都不是亲手犯;肯定说认为没有刑法身份就不能成立身份犯;折中说认为应区别对待,有时无身份者可以成立身份犯的间接正犯,则该身份犯不是亲手犯.不作为犯与身份犯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当不作为犯的行为者具备身份犯之身份之时,此时的不作为犯即是身份犯.  相似文献   

12.
对老年再婚问题的理论探讨吕荣斌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老年再婚现象。它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笔者依据所作的社会调查,对这个问题作以理论探讨。一从调查情况看,独身老人再婚群体...  相似文献   

13.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如何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老龄群体已经出现复杂的社会分层,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很难正确调节多元的养老需求和有限的养老能力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保障资源有限的务件下,解决拥有不同经济条件和保障能力的老年群体问题,必须依据不同层级的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选择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公正恰当地保证老有所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徐洁  燕颖川 《学术交流》2023,(7):134-155
随着数字化的迅猛发展,算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算法的歧视行为也愈演愈烈。其中,高度隐蔽、连锁反复的算法年龄歧视威胁着老年个体及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权益,但学界对老年群体算法歧视的研究却尚未充分展开。鉴于算法年龄歧视的发生场景和形成机理,应从伦理、技术、法律三条路径协同并进,对算法年龄歧视进行规制,以期在数字化和老龄化的共振中更好地助力老年群体完成数字互动,构建符合公序良俗的友好普惠算法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代竞争机制的加强,要求“让会安全网”的保障制度日益健全,面对农村人口日益膨胀的群体,老年高峰期来临时的下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群体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收入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全国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口为5576万,相对贫困老年人口为7698万-8959万.并且,中国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呈现“三高三低”的结构特点,即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高于低龄.贫困发生率随着老年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空巢老年人更是收入贫困的高发群体,需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并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在党建领域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关注老年党员这个特殊的服务群体,能够让老党员在福利院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借助对问题与能力、行动与资源的分析,结合福利院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老年党员以正向积极的态度改善生活的能力,让老党员离退休后保持充实的生活,既能够缩小个人离退休前后出现的心理反差,也有利于从中寻求和建立新的"个人支撑点",恢复或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徐跃飞 《社科纵横》2010,25(11):44-48
危险犯除传统分类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外,依据严重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可分为非实害危险犯和实害危险犯。依据主观罪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故意危险犯和过失危险犯。与危险犯相对应的实害犯不是结果加重犯,而是危险犯。应承认过失危险犯的存在。非实害危险犯不属于犯罪既遂,而是属于犯罪未遂。确立非实害危险犯未遂说使危险犯成立中止有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京老年贫困状况的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老年贫困状况变化趋势是政府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现期国内从纵向角度探讨老年贫困的研究并不多.对北京市2000-2015年间的老年贫困人口数量、城乡分布和性别年龄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探究发现,2000-2015年间,由于北京市老年人口基数的扩大,老年贫困规模呈现“比例下降,数量上升”的特点;在城乡分布上,城乡老年贫困差距有所缩小,但城市老年贫困问题趋显;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女性和高龄老年人的弱势状况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