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闻天同志在外交领域工作了近十个春秋,在实践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思想.张闻天外交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准备、形成、进一步发展完善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有:外交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推行和平外交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对外援助要量力而行、革命坚决不能输出等. 相似文献
2.
略论邓小平的对日外交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内涵丰富.中日友好是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的重要基石;对日经济外交是其对日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既团结又斗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求同存异是邓小平对日外交的基本策略.邓小平对日外交的真知灼见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8,(2)
:1 932— 1 945年 ,对苏外交在国民政府对外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蒋介石为了加强中国在与日本交涉中的地位 ,在 1 932年底恢复了与苏联的邦交。孙科是蒋介石制定对苏外交方针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作为“亲苏派”的著名代表 ,孙科在抗战初期三赴莫斯科 ,争取到苏联巨额军援 ,并在公众场合积极鼓吹对苏友好 ,其态度之热烈 ,言辞之浮丽 ,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十分罕见。 1 942年苏援停止 ,孙科在对苏外交中的作用明显下降。抗战后期 ,蒋介石决定以美制苏 ,转而起用宋子文和蒋经国经办对苏外交 ,孙科终于退出对苏外交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孙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6):28-33
1898年成立于上海的亚细亚协会是旨在实现中日联交的组织。清政府联俄外交失败后,中国朝野寻求与日本结盟共同抵御俄国。日本为了阻止俄国在华利益的扩张,也展开对华工作,促成中国朝野的亲日倾向。郑观应作为上海绅商界的知名人士,与日本驻沪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共同发起成立亚细亚协会。由于时局变化,亚细亚协会未能展开全面活动而停止。但是该组织的成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充分反映了中国朝野对中日联交既有期待又有疑惑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形成美、英在太平洋地区共同对付日本的局面。这对中国抵制已成国家命运重大威胁的日本侵略,是有利的国际条件。以此为依托,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一改此前皖段政府所为,宣布实施与美国及协约各国一致行动的外交政策,得到美方积极回应。联美制日外交取得重要成果:通过联络美国及与之结盟的英国,中国成功参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国际安全机制,开始受到《国联盟约》及《九国公约》为核心的国际公约保障,外交上不再孤立,并因此赢得一段应对日本大规模侵略的准备时间。北京政变后,直系失去对中央政权的控制,联美制日外交受挫,这为日本扩大侵华目标提供了方便。直到济南事变发生,中国才重新回到联络美国抵制日本侵略的外交轨道。 相似文献
6.
王香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02-304
李鸿章对日本的外交活动是受制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其外交实践虽有卖国之嫌,对中国造成了—些不可估量的历史损失.但站在外交这一视角,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之,不难发现,李鸿章对日交涉实践亦不失有务实的成分,迎合了是时的国情.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成立使得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间关系日益复杂,处理起来更加棘手。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并尊重他国以维护和平发展,需要符合国际价值观的原则指导外交实践。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所处的时代是诸侯割据的春秋时期,国家之间不能算是严格的外交关系。但本文认为,孔子思想体系中有较为完整的外交思想理论,并且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建兵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69-71,93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和舍”思想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基本理念,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等对外交往模式是“和合”思想外交上的主要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是邓小平确立其外交思想的科学视角。和平是两个大局互动的前提,独立自主是国内大局融入国际大局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话合作的基础,开放是联结的形式,发展是共同的目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两个大局观的指导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努力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曹峻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62-6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睦邻外交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新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睦邻外交思想。作为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睦邻外交思想体现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显得更加务实与灵活。 相似文献
11.
12.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军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苏俄和共产国际从其东方战略出发 ,积极在中国寻求盟友 ,最后决定面向孙中山。孙中山则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寻求列强支持的失败 ,转而寻求苏俄的支持。这样 ,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 ,相互接近。苏俄、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使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并且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同时调整了革命方略 ,即是从注重军事工作转而注重政治工作 ,特别是宣传工作。不过 ,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的言论表明 ,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展金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7-20
二战结束在即,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之下,铃木内阁上台。在结束战争的方式上,日本寄希望于通过苏联从中斡旋达到体面的求和,以东乡茂德为首的主和派由此而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努力。先是通过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的接触表达日本政府意欲通过苏联调停的意向,后又有意派遣特使赴苏联代表天皇和苏联谈判,准备以大幅度领土利益上的舍却为代价,换取苏联的居间中立,不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早在雅尔塔会议时期间,已经得到罗斯福若干承诺,并答应美英两国欧洲战事结束后将在远东战场上对日作战。最终,8月8日苏联对日的一纸宣战书,使日本对其寄予的希望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二战结束在即,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之下,铃木内阁上台。在结束战争的方式上,日本寄希望于通过苏联从中斡旋达到体面的求和,以东乡茂德为首的主和派由此而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努力。先是通过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的接触表达日本政府意欲通过苏联调停的意向,后又有意派遣特使赴苏联代表天皇和苏联谈判,准备以大幅度领土利益上的舍却为代价,换取苏联的居间中立,不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早在雅尔塔会议时期间,已经得到罗斯福若干承诺,并答应美英两国欧洲战事结束后将在远东战场上对日作战。最终,8月8日苏联对日的一纸宣战书,使日本对其寄予的希望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5.
陶铸的团结知识分子思想是我党关于知识分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团结知识分子工作空前重要,中国知识分子是可以信赖的、可以重用的,共产党员要主动伸出手来,做好团结工作。 相似文献
16.
邱宏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74-79
均势、制衡的外交理论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特定的“国际”环境为这一理论的践行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拟以割据江东的孙吴政权为例,分析、探讨这一外交战略存在的必要性、现实条件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泰然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
朱德是无产阶级国务活动家.从1949年到1976年,朱德担负了大量的外交事务,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和主张,诸如:正确处理与苏联的各种关系,坚决支持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不断加强同东欧各国的往来,积极开展同亚非拉各国之间的活动.朱德利用出国访问和接见来访外宾的机会,开展对外关系活动,其外交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工作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俄建立之后,美国在如何对待在政治体制上与自己截然相反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犹豫过,但美国最终根据自’身的利益决定从武力、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苏俄。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美国时苏俄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不承认政策。这一政策执行长达16年之久.给苏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19.
杭福珍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6-10
德黑兰会议前后,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是为争取美英早日开辟第二战场。随着欧洲战争形势的变化,苏联实力地位的提高,对日宣战成为其争夺远东利益的筹码。原子弹的使用,才使苏联迫不及待地最终宣战。 相似文献
20.
裴匡一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4-27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达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交易, 而在会议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 美国当局既不告知中方上述协定的内容, 又屡压中方同苏方谈判。国民政府则急于了解雅尔塔会议对远东问题有何具体规定, 为此向美国盟友多方打听, 在获悉苏联对日参战的条件后, 蒋介石一方面直接向苏方交涉, 表明中国政府收复主权的立场 ;另一方面劝说美国居中调停, 以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但在美苏政府已在中国特别是远东地区就对日战争和战后合作问题达成一种妥协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的种种外交努力只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