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景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4):55-61
西部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居风俗。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研究 ,旨在进一步扩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钱安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3)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宗教。它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广泛深刻,从思想意识到生活习俗,无不有其痕迹。过去有一种传统说法、谓道教为汉族人民的宗教,直到现在这种看法尚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一种说法,谓天师道肇起东方,与滨海区域有密切关系。但只要我们回溯历史,研究一下道教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少数民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全国抗日力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抗战;第二,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我国的步骤和计划;第三,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第四,修建了抗战国际交通线并维护了该线的畅通;第五,充分发挥自身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传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抗战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对少数民族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电影空间美学的客观形态出发审视新时期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现在当下空间转向的语境中,电影媒介语言的本体——空间不再是仅供他者观看和想象的奇观容器,不再仅仅是一块银幕、一个景框、事件的地点、故事的外壳,在叙事、表意、象征方面也不再处于沉睡状态,而是空间更多的功能被唤醒,从隶属于时间性叙事到上升为叙事中心,成为叙事元素,占据相当的叙事地位。本文立足于新时期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从空间的拓展性、写意性、象征性三个方面阐述影片如何通过空间建构实现电影媒介语言表述策略与民族文化内涵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美学实现对民族性的把握,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视听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5.
陈传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的趋势日益加强。笔者曾尝试把美学加以纯科学化,提倡发展科学美学研究(《哲学研究》,1983,10期)。可以使用交叉科学,即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把美学这一专门研究以更多学科为基础,来进行横纵结合的系统研究,包括“T”字形和“干字形”两种研究结构(《北京科技报》,1958年5月29日)。交叉科学方法有内交叉,外交叉,重复交叉等不同研究方法,本文将先后应用这些方法去研究有关的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杜达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少数民族与武汉抗战杜达山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是为关系抗日战争时局发展的武汉抗战时期。此间,我国少数民族激发了空前的救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用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以实际行动参加、支援武汉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中国少数民族反侵略斗争史... 相似文献
7.
左明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9-220
我国是多民族所组成的一个大家庭,除了汉族之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大江南北。而作为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纷繁多姿,其中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一直以其独有的风格,充满异域味道的风情以及不拘一格的特点被许多人所喜爱,对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是众多年轻人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李占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1):92-98
元曲作家大部分属汉民族,惟小部分属少数民族。即使这小部分少数民族元曲作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骄傲,他们用汉语创作元曲,表现出对汉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热爱,也反映了对汉文化的稔熟和精通。他们的元曲创作跟汉族作家的元曲创作相比,不仅没有明显分别,而且几乎都是佳作。像蒙古族杨讷,女真族李直夫和石君宝,维吾尔族贯云石和薛昂夫,回族兰楚芳和丁野夫,都是少数民族元曲作家的优秀代表。他们为元曲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学创作群体,无疑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弥足殄音的一席乡帅.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学是符号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少数民族生活、文学中处处都充满着符号学的影子。文章从语言及言语、风俗与礼仪、对歌定情结爱等三个方面去“破译”少数民族生活及文学的符号密码 ,去探寻少数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谊娜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65-368
解释学和接受美学一致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 ,共同完成了西方文论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转向 ,对后来的解构主义和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 ,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选取两种文论中具有典型方法论性质的内容 ,结合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创作以及绘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赵逵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5):12-1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也融入世界大的经济交流与竞争场之中.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前途如何?这恐怕是所有古代文学研究工作者都在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三最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以下简称民族经济)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研究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成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之民族问题非常复杂、非常敏感,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祖国统一的重大社会问题。因而正确运用民族经济的研究方法,对正确解决民族经济问题,发展民族经济,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民族经济的研究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那么这样的研究工作不会得出全面、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校,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文化上的碰撞、心理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矛后与冲突进行分析研究。文章时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冲突进行了剖析,并就调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是一个极富有现实性的课题。对“少数人”与“少数民族”的概念、少数民族权利的性质、少数民族权利的具体内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途径进行梳理,力求反映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概况,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学者们在民族心理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主要涉及民族心理概念、民族心理结构、不同少数民族的心理研究以及民族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等领域,从总体上呈现了近年来我国民族心理研究的线索和基本轮廓,并指出了这些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郁龙余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
藏族、蒙族、傣族等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学曾受到佛教的巨大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都具有开放文化性格,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祖国文化中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纵观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历程,关于宗教题材与宗教人物的描写,经过了一个不同的演进变化过程。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近30年的所有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对待和反映本民族宗教与宗教民俗在内的基本倾向是一味地反传统以达到政治上的完全否定。到了80年代,少数民族作家因正处于一个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非常时期,开始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回顾,既肯定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本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揭示出宗教文化中的消极力量对本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给予了否定,有的作家则以其虔诚的信念公开宣布皈依宗教,而对本民族的宗教文化现象予以完全肯定 相似文献
18.
赵逵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前途怎样?其研究路在何方?另外,中国高等教育已呈出的大众化趋势冲击着原来的大学人文精英格局,知识经济与高科技的全球化浪潮也消解着原有的人文理性热情,这样,包含古典文学在内的大学文化如何影响社会文化?如何重建人文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就此,本刊邀请了三位教授谈了各自的看法。胡晓明教授从大学文化的界定立言,认为古典文学在现代大学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社会文化有特定的普及传播意义,应采取具体的操作方式加以落实。栾栋教授从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现状和科教文发展的态势立言,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至少有三个大的向度值得我们重视。一是精心守望古代文学的家园;二是努力营建开放的文学绿洲;三是自觉推动传统研究的更新。赵逵夫教授更鲜明地提出:当今之世,研究、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弘扬优秀文学传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重要,要抱着坚定的信心。这是提高民族素质、铸造民族灵魂、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大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9-75
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在由前现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民族”观念得到刷新与重生,“少数民族文学”则作为对抗帝制时代的边缘、底层与异质性因素得到张扬,在全球性的各种势力博弈之中,它在诞生的同时也就纳入到国族叙事的话语之中。中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才能更清晰地剖析其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的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20.
刘相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84-186,195
李岚清同志在其《教育访谈录》中对于民族教育的独特见解启发了笔者对于西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思考,由此设想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对策探讨,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