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岁末,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辞旧迎新之际,上海的扫“六害”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对收缴的大量淫秽物品、赌具赌资,以及收容关押的违法犯罪人员,痛定思痛,从理论上反思“六害”弥漫的深层原因,会诊“六害”对社会造成的极大伤害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为此,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社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上海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私种吸食贩运毒品、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命等社会丑恶现象和犯罪活动(简称“六害”)有所增多,不仅污染社会,败坏风气,诱发犯罪,也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危害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对此,1989年9月30日,公安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统一开展一次扫除“六害”的专项斗争。11月13日,国务院又召开电话会议,对全国扫除“六害”,统一行动作了部署。之后,上海市公安、司法机关及文化出版等有关单位,在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3.
《社会》1990,(6)
近一年来,全国兴起了一个扫除“六害”的热潮。为了从理论上探索“六害”发生、蔓延的规律和防治办法,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社会学理论,本刊编辑部和上海社会学学会于1990年4月17日至4月22日在黄山召开“稳定社会,扫除六害”理论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有来自上海、辽宁、江苏、浙江、四川、云南、福建、山东、山西等九大省市的近五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经擂起了扫“六害”的战鼓,这个形势,给社会学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课题,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社会学工作者去研究、去思索。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些具体规律的科学。社会总是以一定的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而存在的,这种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毋庸讳言,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一些渲染色情、暴力和低级趣味的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却在有的地方的文化市场不断出现,而且屡禁不止,甚至绝迹多年的嫖娼卖淫、吸毒贩毒的丑恶现象也死灰复燃.于是,有的人产生了困惑:发展市场经济与出现“黄”害两者之间究竟有无必然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扫“黄”?由此可见,上述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亟待解决的.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消极的、丑恶的社会现象严重地危害人民的安居乐业,危害社会的正常发展,人们往往把它归结为“×害”。古代的周处去除南山虎、北海蛟和横行乡里的自己这“三害”固然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而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却要复杂得多。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指出,解放初期早已绝迹的一些丑恶现象现在又重新出现,几年来,这些丑恶现象愈演愈烈了。  相似文献   

7.
堵与疏     
我们要查禁黄色淫秽物品,可是应该用什么取代它? 我们要禁赌,可是要用什么来填补这些沉溺于赌博的人生活上的空虛? 我们要取缔卖淫嫖宿,可是怎样才能挽救这些人扭曲了的心灵? 我们要狠狠打击那些人贩子,可是怎样才能使那些妇女不再上钩? 我们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可是怎样才能清除一些人头脑中的迷信思想? 这都给人们提出一个问题,对社会上许多丑恶现象,不仅要破,而且还要在其它方面立。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在这一点上,当前社会学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是引人注目的。在1991年第三期的《社会》杂志中,就涉及了人们目前普遍关心的:“社会公平问题”、“农业问题”、“拐卖妇女问题”,以及禁而不止的“六害问题”、“吃喝风问题”等等,但是,社会学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就此所作的对策或建议却往往是“可望”而“难及”,其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脱节。社会学文章对问题的分析可谓精辟、全面,入木三分,但成果建议却表现出肤浅、苍白无力,理论上可以讲得通,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价值、应用价值却很小。《社会》杂志上有篇《吃喝风屡禁不止探源》的文章,深刻而全面地对吃喝风作为一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了探源诊断,“诊断的目的在于疗救”,该文从现实出发,从党和政府这些年狠刹吃喝风的经验教训出发提出三条对策。这三条对策,理论上完全可以得出,但实际上有多少可行性?且不说对吃喝风专门立法有无可能,就说对吃喝风立法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该文提出的对策表现出理论与实践应用上的脱节,操作性太小。  相似文献   

9.
当今,从形式到内容都很恶劣的“六害”与从规模到程度都很深广的商品经济一样。尽管两者分属于同一社会中不同的领域,但都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  相似文献   

10.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上有这样一道作文题:阅读下边故事,写一篇读后感。“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巧得很,在这一问题上,我听到两种教法。一天午后,一个叫闻华的学生拿来一篇作文。正题是:“扫一屋未必‘扫天下?”。副题是,“——同古人薛勤商榷”。看罢题目,一睹为快。但当我赞赏时,学生却泪水长流了。我问:“为什么这样?”他委屈地说:“我  相似文献   

11.
"非典"前后上海市民生活卫生习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的春天,“非典”的突袭使多年没有遇到过烈性传染病的上海市民对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今虽然“非典”已在上海偃旗息鼓,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沉重的。且不说深层观念上的影响,就是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方面,它也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经历“非典”的考验,上海市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公共卫生意识是否有所改善?“非典”前后变化程度如何?不同人群卫生习惯变化程度有何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会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于2003年夏季在上海的医院、社区、敬老院、公园、图书馆、书店、学校等多处随机调查了上海市民997人,并通过采访居委会干部、环卫工人,进一步从侧面了解现况,对“非典”前后上海市民生活卫生习惯进行了一次实证调研。  相似文献   

12.
“建安风骨”辨思——对建安文学接受史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波 《浙江学刊》2002,(1):88-93
本文通过对建安文学接受史的的考察 ,指出从魏晋至中唐 ,建安文学在批评家心目中正是今天我们称道的“风骨”(古义 )的反面。陈子昂以及严羽正式提出“汉魏风骨”或者“建安风骨” ,又是以改变“风骨”的古义为前提的。那么 ,今天我们所说“建安风骨”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它在多大程度上能概括建安文学的真实风貌 ?本文所做的还原式的工作 ,可能使这些问题变得较为清楚。  相似文献   

13.
去年第四季度,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召开了第四次、第五次“双月座谈会”结合学习十二大精神分析研究了在新中国早已绝迹而目前又重新出现的丑恶现象,市公安局、民政局、劳动局、法院、妇联和一些研究机构的同志参加。大家认为,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要坚决消灭这些丑恶现象,任务十分繁重。社会学界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调查,研究解决办法,为早日消灭这些丑恶现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一期上,登载了读者林玖一的来信,就时下国人的混世现状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大量的来信来稿,他(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读者来稿的踊跃和地区波及面的广泛使我们欣慰地感到,这次讨论是抓到“点子”上的,因而是比较成功的。由于我们社会中滋生“混”的条件依然存在,“混”的现象也就不可能一下子消除,然“混”的讨论毕竟是要暂告一个段落的。我们期待着亲爱的读者继续给我们出类似诱人的题目,让那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丑恶现象在众人的口诛笔伐中丧失其生存的土壤吧!  相似文献   

15.
32年前,我们曾有以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为目标口号的除“四害”运动:近年则有扫除赌博、卖淫、吸毒、贩卖人口,色情淫秽,封建迷信的除“六害”运动。“四害”是危害人类的小动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底,国务院提出扫“六害”以后,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和公检法机关以及妇联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成立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办公室,在打击人贩子和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这两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几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不仅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而反日趋严重,在许多地区迅速蔓延,全国除西藏外的各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这类犯罪活动,有一大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在遭受折磨和摧残,急待解救。当前,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有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法国“新史学”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新史学”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法国刊物上,今天在这里的历史学家中间很少有人怀疑这个事实:在法国已形成了“新史学”。法国“新史学”到底是什么?这个关于人类社会及其演变的理论,它的实质是什么?充分地和全面地探讨这些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现在我们只着重谈谈这个课题的几个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必须揭穿那些流传着的神话据说,当年一个外国记者挑衅地问周恩来总理:“中国有妓女吗?”周总理说:“有。”举座愕然,“在台湾。”于是人们又释然而笑。那时的中国人坚信,这一丑恶现象已经在解放初被根除了。因此没人谈论它,没人去想妓女曾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就连我们出版的一些汉语字典、词典,一度也曾对“娼”、“妓”、“嫖”这几个字不加解释,甚至干脆删掉。那时就真是一片净土吗?不见得。但至少在社会心理中,在总体上,在当时的语言系统中,人们否认了妓女的存在。时至今日,暗娼的死灰复燃已不是什么秘密。但  相似文献   

19.
一、层叠与积淀———都市文化的生成与存在方式每当我们身处于一个都市的斑斓文化之中时,总会陷入到一个无可逃避的困惑中:这就是伦敦?这就是巴黎?这就是上海?所有关于它们的描述,即便是最直观的影像,也无法让我们从这个困惑中走出来,似乎一个都市的文化,并不仅仅是它的当下状态。我们总会从它的当下之中去找寻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或许现在已不属于它,但依然属于我们对它的“想象”。似乎感受一个都市的文化,就是在这个都市的当下之中,寻找那些在历史、文艺和传说中积淀下来的东西,这些东西,或许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之魂。一个都市之文化的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社会结构的重组、利益的调整、体制的转换,都集中在一个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发生和发展,社会管理跟不上,出现一些设防不严甚至是不设防的“地带”,一些消失已久的社会丑恶现象便乘机沉渣再起,其中吸毒贩毒是甚为突出的一种.广州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首当其冲地受到“毒”害侵蚀.因此.扫除“毒”害,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树立广州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需要.为此,必须确立符合实际的扫“毒”战略.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