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前期的思想、创作与阿尔志跋绥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鲁迅与俄国小说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关系着眼,探讨了鲁迅所说的“人道主义”与“个人的无治主义”这两个思想侧面的内涵、相互关系和感情体现,论述了这两位思想背景相异的作家在观察现实、表达感情时的相似角度和方式。文章还分析了鲁迅对尼采、施蒂纳、阿尔志跋绥夫的不同择取角度和独特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2.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是一个俄国作家。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革命高涨的年代,一度以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反映沙皇的黑暗统治,创作过一些反对沙皇专制的有进步倾向的作品。1905年革命失败后,在反动统治的镇压下,知识分子阶层的颓废情绪增长了,阿尔志跋绥夫成为颓废文学的代表作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波兰,死于华沙。鲁迅在1920年译介过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短篇《幸福》,1921年又译介短篇《医生》,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写实主义,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称为达了极致。”与此同时,也深刻地指出:“阿尔志跋绥夫是厌世主义的作家,在思想黯淡的时节,做了这一本被绝望所包围的书。”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的这一面──鲁迅和阿尔志跋绥夫程致中阿尔志跋绥夫在俄国文学史上不算是一颗辉煌的明星,鲁迅选译他的三篇小说、一篇散文也井非都是佳品。但鲁迅将他和同时代的作家比较后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著作,自然不过是写实派,但表现的深刻,到他却算达了极致。”①阿...  相似文献   

4.
鲁迅一向推祟俄国文学,认为“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在二十年代初,翻译过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用意在“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鲁迅异常欣赏《工人绥惠略夫》中许多深刻的描写,认为它不仅写出了沙俄统治者对革命者的迫害,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孤独的革命者的脱离群众,和麻木的群众对革命者的隔膜,以及这隔膜所形成的对革命者的重压。这些对鲁迅的《药》、《阿Q正传》、  相似文献   

5.
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无不带有俄罗斯灵魂特有的尖锐、阴郁和深刻,其中呈现的伦理困境至今依然具有砭人肌骨的寒意。深入解读此种伦理困境,对于后来者无疑还是既恼人又具有诱惑力的挑战。在长篇小说《工人舍维廖夫》中,阿尔志跋绥夫展示了暴力革命伦理的虚无主义本质,暴力革命者在自我神化和自我厌弃的悖论中,最终走向了恐怖主义的泥沼。分析其中的人性逻辑和伦理困境,对于超越暴力革命的局限性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尔志跋绥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并因为鲁迅先生的大力推崇而为人熟知,并在“五四”特殊的时代风潮下引起巨大的反响和震动,亦随着“五四”的退潮。时代环境及文坛风潮的悄然转变而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  相似文献   

7.
熟悉鲁迅翻译的人,大概会惊异于他前期的译作非但不是世界名著,而且就作品的性质而论,与其说具有革命性,还不如说具有更多的感伤情调和绝望气息,诸如俄国作家安特烈耶夫、阿尔志跋绥夫、伽尔洵,荷兰作家望·霭(?),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等的作品。荷兰学者佛马克在《俄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①一文中曾引述西格弗里德·贝尔辛的看法说:鲁迅的翻译并不取决于文学价值,而是因以下三个原因,才使他翻译了那样  相似文献   

8.
借鉴与创新     
鲁迅的小说创作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之先河。他的小说思想内客之深刻,艺术技巧之“特别”,为举世所公认。他的小说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他不但能博采众家之长,而且善于发挥和创新。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之外,非常注重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契何大、阿尔志巴绥夫等都对鲁迅的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对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感受十分切近,译介颇为自觉。白银时代的重要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作家都有作品翻译过来,如既带有浓郁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风格,又不无象征主义色彩的契诃夫,最伟大的民众小说家高尔基,融合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等多种方法、以奇诡而厚重、怪谲而深邃的独特姿态异常醒目的安特列夫,以象征主义来表现革命题材的勃洛克,擅长表现郁闷与反抗的新写实主义的代表阿尔志跋绥夫,萌芽期的赤色文学等。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范型,而且为中国现代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新鲜的营养,译作本身及其积极效应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地方志多有序、跋,序跋已成为地方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代西藏地方志与各地古地方志一样,也多有序、跋,有的还有多序多跋。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藏纪概》、《西藏见闻录》、《西藏志》、《西招图略》、《拉萨厅志》、《西藏图考》及《巴塘盐井乡土志》这七部方志的序、跋为例,逐一介绍其内容,并对重要观点、评价进行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分几个方面指出了清代西藏地方志序、跋的特点及在清代西藏方志史研究中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 1867—1945),是现代世界美术史上以自己的全部美术生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革命版画家。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在斗争极端复杂,又疾病缠身的境况下,自费出版了大型精印本《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这是鲁迅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种画册,也是遗留给我们最可珍贵的纪念品之一。鲁迅先生是把凯绥·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一九三一年九月,鲁迅先生把凯绥·珂勒惠支的《牺牲》,作为第一幅介绍到中国来的版画,有着深刻的含义。它是对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战士的深切的悼念,是对杀害革命战士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强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张承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意识不但满足了他个人生命的需求,而且寄托着作家的个人理想;而鲁迅对母亲的主体意识更趋向一种爱与孝,认同与批判的双重精神世界。张承志由母亲而生发的“人民情愫”,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他远不如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系完整和深刻。张承志在精神层面上延续着鲁迅的决绝姿态,他“以笔为旗”,而鲁迅是“以笔为枪”。张承志是用笔来寻找文学的存在意义,鲁迅则是托命这支笔来开拓存在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思想在鲁迅的早期小说中是怎样表现的?二者又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在《战地·增刊》上读到费在山的《<蜕龛印遇>题记》(1979年4期)。文章说,“读了鲁迅先生的《蜕龛印存序(代)》,总想看看蜕龛印刻的印章”。我这次见到了蜕龛手刻的艺术,却想谈谈鲁迅对《蜕龛印存序(代)》的改定过程。鲁迅一生写下的序、跋等文字是很多的。据《鲁迅全集》粗粗的统计就有百余篇。这些序、跋、小引,甚而广告、说明,都是经过认真考究的。因此,常常是在短短的篇幅里,却包容着深切见地。它要言不繁,会以精辟的见解,把读者引向体验的深处。  相似文献   

15.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文化革命旗手鲁迅所倡导和培育的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勃兴于三十年代初期。这一时期所涌现的木刻艺徒,几乎无一例外地受过鲁迅先生的精心培育和热情关怀。人们常常谈起的有江丰、李桦、刘岘、新波、力群、张望、野夫、铁耕、烟桥、罗清桢、赖少其等。但金肇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和鲁迅先生有过书信交往,他对我国北方木刻运动的发展,在宣传和组织方面有过较为重要的贡献。由他和许仑音、唐诃等  相似文献   

17.
评者认为著者阿部幸夫独具慧眼,其专著《鲁迅书简与诗笺》深入思考了鲁迅书简的内容,挖掘了具有相当审美眼光的鲁迅所使用的插画便笺潜藏的意趣.著者面对鲁迅亲笔原稿的笔迹,力图感受“鲁迅本人的气息”,从中可以得知晚年鲁迅大量观赏电影以及微妙影响小说集《故事新编》表现方法的情况;阿部幸夫的《鲁迅书简与诗笺》形成了“阿部世界”,这个“世界”深入到了“鲁迅世界”,涉及了鲁迅及与之相关的诸多细碎的事实或感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尼采的关系,是鲁迅思想研究中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在鲁迅早期著作中,曾多次论及尼采,并给以肯定的评价。早先,刘半农曾赠给鲁迅这样一副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意谓鲁迅思想中,兼有托尔斯泰、尼采两家学说的影响。据说当时的友朋都认为这副联语恰当,鲁迅自己也不加反对。瞿秋白也认为,鲁迅早期思想“倾向尼采主义”。此外,还有不少鲁迅研究者,认为尼采学说对鲁迅前期思想是有影响的。但是,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革命家,而且具有深邃的史学修养,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社会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版本校雠学,金石学都有广博精深的研究。他对地方史志兴趣亦浓,早年就对《洛阳伽蓝记》、《华阳国志》、《水经注》等地方志、山水志,读而不厌,且“搜求校刻善本,很是珍重”(《鲁迅的青少年时代》第68页)。鲁迅还曾和顾琅合编过一部《中国矿产志》。对于自己的家乡——绍兴地区的史志书籍,尤爱不释手,访、抄、辑、校,不遗余力,为乡邦文献、地方史志的整理、辑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尼采的关系,是鲁迅思想研究中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在鲁迅早期著作中,曾多次论及尼采,并给以肯定的评价。早先,刘半农曾赠给鲁迅这样一副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意谓鲁迅思想中,兼有托尔斯泰、尼采两家学说的影响。据说当时的友朋都认为这副联语恰当,鲁迅自己也不加反对。瞿秋白也认为,鲁迅早期思想“倾向尼采主义”。此外,还有不少鲁迅研究者,认为尼采学说对鲁迅前期思想是有影响的。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