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起源论     
国家是拥有最高权力及其管理组织或政府的社会,是最大且最高的社会。因此,一方面,从人的社会本性来看,国家必然起源于每个人对于社会最大化的需要和使各种社会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需要。这是国家的内在的、间接的和终级的起源。另一方面,从国家实际的产生状况来看,任何权力无疑必然都产生、形成和起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最高权力属于权力范畴,因而必定产生、形成和起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任何两个以上的人就某种利益交换关系所达成的同意无疑都是契约。于是,最高权力或国家便必然直接产生、形成和起源于契约,起源于社会成员就最高权力所关涉的权利与义务等利益之交换所缔结的契约。但究竟起源于何种最高权力契约则是偶然的:唯有起源于民主地缔结的民主的最高权力契约,才是善的、应该的和道德的;否则便是恶的、不应该和不道德的。这是国家的直接的外在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按照我们现在的常识,一个政权有多少军国大事,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千头万绪,首当其冲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是观测天象、制定历法这类事,然而《尚书·尧典》记载的首件政务却是派员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现在有了陶寺城址中“迄今发掘最大的陶寺文化单体建筑”,集观象和祭祀功能于一身,《尧典》的记载似乎容易理解了。据此二者的联系,我们可以推测,华夏文明的早期国家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敬授民时”。  相似文献   

3.
杨共乐 《河北学刊》2006,26(3):96-98
对于中西古代文明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刘家和认为,中国古代虽有夷夏之别,但夷与夏可以互相转化,这种夷夏互转的过程,就是华夏化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代,以中原为中心的对流活动有效地推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晁福林认为,从远古到夏商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的主干是对于氏族传承关系的记忆。周代的历史观念与史书体裁依然没有越出氏族史、宗族史的藩蓠,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完备体例的国家史在秦汉帝国时代才得以出现。杨共乐对国家起源问题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恩格斯所说的"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并非是指奴隶主和奴隶,在国家起源的原因问题方面,恩格斯虽然更多地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但其从未断言这是国家产生的唯一根源。蒋重跃认为,周代封国与希腊城邦间的相似之处表现有四,即古代中国的"国"字与古希腊文的"城邦"一词在含义上有相通之处;殖民活动;小国寡民与独立性。二者间的不同之处有二,即两重性与单一性之不同及发展前景不同。易宁以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为代表,对古代帝国形成过程的 "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进行了探讨,认为统一与征服是区分古代帝国性质的重要依据。刘林海对罗马帝国的命运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无论是从历史层面还是从认识层面上,罗马帝国的命运都是既断又续,断续并存(转型)的。  相似文献   

4.
郑荣俭 《东岳论丛》2000,21(4):83-86
人的本质在于人对自由追求的内在欲求和理性能力,意识在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的整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水患严重威胁人类.大禹接受治水任务,多方协调,努力治水,取得成功.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他按地域划分国民,社会组织与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建立了国家暴力机关,完善了法律,个人权威得到增强,促进了中国国家的形成,为夏商周三代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晋生  秦洁 《理论界》2006,2(6):86-87
近代宪法的起源有着曲折的历程。回顾宪法的曲折历程,我们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宪法的本质;只有彰显宪法本质的宪法,才是真正的、能够带来宪政的宪法。  相似文献   

7.
郑荣俭 《东岳论丛》2002,23(2):116-117,128
在分析现行实践观的理论缺陷的基础上 ,从人的本质出发阐释了实践的本质 :人的本质的现实体现和确证 ,是实践理论指导下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政策具有社会性、价值取向性、实践性、强制性和合法性等主要特性。现代政策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新科技革命、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的新要求。现代政策机构表现出目标增多、公开性提高及联系更加广泛等新特点。政策的本质则可以概括为:政策是政策制定机构在其权限范围内,为了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与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指引与准则规范。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洛克和卢梭的政府理论的理解,阐述国家的起源、政府和法律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及意义,并主要关注恩格斯关于国家及国家治理的理论诉求。结合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说明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鲁品越 《学术界》2015,(1):5-10,322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国家的定义应当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其国民拥有公共权力的机构。而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这种公共权力机构沦为列宁所说的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这是特殊的国家性质。不能把国家的特殊性质当作国家的定义。社会整体利益所要求的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执政者的阶级性的矛盾是历史上国家政权面临的基本矛盾,其解决程度决定了该政治权力机构的历史合法性程度。而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仍然需要用革命手段来建立与巩固新生政权,建设新的经济基础,因此需要人民民主专政。而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剥削阶级已经不是集团性政治力量,因此无产阶级已经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需要建立以依法治国为根本的新的治理体系,这将是与经济建设中改革开放同样伟大的社会变革,它将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政权机构面临的上述基本矛盾,是与经济领域改革开放同样伟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三种不同的认识.这三种观点分别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性是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显著特征,但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意识形态性.根据对意识形态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应起源子原始社会,经过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共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阐明了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丹尼尔斯和泰克西埃质疑国家不单纯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可能成为"独立的统治力量";尼尔·哈丁和斯考切波质疑把国家仅仅视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过于轻率和简单化。回应这些质疑,有助于澄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明晰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秘密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秘密的起源是人性自利之"私"的观念,但国家秘密作为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产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特殊形式.其终极目标和落脚点却是国家利益至上之"公"的观念.国家秘密是国家主权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国家秘密与该国的安全、利益密切相关,这是一切国家秘密的核心所在.国家秘密的内在本质要求,就是要确保国家秘密安全,而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要求在于涉密资格审查.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企业虽主要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但对企业起源的元理论分析则发现企业不仅可源自经济效益的需求,还源自契约化合作共同体的现实选择,乃至是与外部环境不可分割的组织系统。对企业起源与本质的多学科阐释为全面认识企业的核心特质、说明企业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妥善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浅析霍布斯的国家起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起源问题是契约论思想家构建理论大厦的逻辑基础,作为契约论思想家的重要代表,霍布斯的国家起源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霍布斯从个人安全出发,构建起整套理论体系,最后得出了专制的结论。其社会契约学说改变了政治哲学的思维逻辑,探讨了一个应然的国家何以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其理论也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起源有经济和非经济两种因素,国家对社会的调控只能是间接的、宏观的,国家与其阶级性同根并生.国家具有政治统治与经济管理双重职能,二者的实现方式具有本质区别.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国家政治职能萎缩和社会经济职能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是唯物史观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政治理论中国家问题研究的基本性问题。梳理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的研究现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问题,并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林伟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45-146
中国画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区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的本质特征.中国画具有客体的科学性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画面容纳丰富的文化形式,诗、书、画、印四者结合,意境远远超出画面本身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道德究竟是什么——对道德起源与本质的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文化形态之一,弄清了文化的起源和道德在整个文化中的位置,就会基本上弄清楚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道德作为指令性文化中的非正式规范,从属于广义习俗,是由原始习俗演化而来。原始习俗形成于原始人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经验总结。道德虽源于习俗,但也存在差异,品质规范的出现乃是道德脱离习俗而独立的显著标志。所有文化之物满足的都是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只有道德是通过提供善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来为人的生存发展需求服务,其特定价值指向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的完善。因此,道德就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品质规范之总和。它受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直接维系推动,以善恶为基本评价词,负责为人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以满足人处理人际关系和实现自我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既然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主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