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尔库塞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与弗洛伊德爱欲本质思想加以综合改造,提出具有本体论意味的爱欲解放理论,以此批判人类异化的现实。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马尔库塞提出爱欲解放即对个体追求美好的满足具有绝对合理性。电视艺术的艺术性最主要的功能是使受众获得审美享受,从而愉悦心情,其终极目标就是使受众获得审美自由。审美自由决定了艺术表达、艺术欣赏的自由,也是人性爱欲解放的最终展现。  相似文献   

2.
萨特认为与审美快感相比,审美喜悦脱离了感官的刺激,是非个人的和创造生成的过程。审美喜悦的出现是作品成功的标志,其中包含的位置性意识既是作者的观察视角,也是审美世界向人的自由的召唤。而审美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审美喜悦的基础上,来源于伴随的非位置意识里面的自由。这就需要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不能还原为观念的集合,而是关注着人类的自由。必须反对两种审美态度:把艺术品当作唯美主义的纯粹形式,以及压垮人的自由的现实主义的决定论。艺术品本身就是目的,可以用意象来超越现实的荒谬,用审美的变更来改变这个荒芜的世界。人是生来自由的,通过审美意识的虚无化,可以超越自在的世界,共同建立审美的意象世界,在实践中走向终极自由。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视角中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个体独有的素质,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境界。用审美的精神来观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出现一缕“新绿”。  相似文献   

4.
美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审美精神。审美情感是审美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审美情感的培养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审美情感的构成有先天的基础 ,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培养审美情感主要依靠两条途径 :日常情感的升华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教育具有体验性、过程性和点化方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空想性的,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考察。作者认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用审美王国扬弃人的自然状态。文中揭示了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实践性及其认识上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制约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着眼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精神品格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环境熏陶等外化方法,又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内外因相互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够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审美素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了审美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对比此前对天津财经大学320名在校本科生做过的相关调查结果,分析归纳了研究生对审美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审美活动的基本状况、审美情趣的主要特征及审美修养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审美素质提出了明确思想认识、加强理论修养、丰富审美实践等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德国生命哲学家倭铿在《审美个体主义之体系》一文中详尽讨论了"审美个体主义"的诸多面相。倭铿认为,由于审美个体主义脱离了社会历史语境,它不仅不能真正解决现代人的矛盾与冲突,反而带来人生意义的虚无与荒谬。"审美个体主义"的主要特征和理论局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个人审美自由的追求,对虚幻彼岸世界的迷恋,对绝对快乐与轻松的向往,对纯粹主观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 5 0多年来 ,美育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总结经验 ,有如下启示 :一、美育与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 ;二、只有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美育才会有自己真正的地位和作用 ;三、必须大力加强美育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四、美育要努力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当代中国美育虽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仍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认清美育的本质 ,从理论上、认识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才能把美育真正纳入科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美育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美育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从中获取某种自我愉悦,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苏联实践派美学的引入而在我国开始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美学,就在于把实践观点引入美学研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点和思维方式,为我们看待美学问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界。尽管实践论美学离它所要达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学的研究都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并与之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前进而不至于再走回头路。这种综合研究就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教育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被迫改革的教育.清朝政府改革教育的步伐与列强侵我中华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的.其目的是维护王朝的封建统治,中体西用是其核心思想.文艺理论教育是"西学"侵入的结果,从此有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文艺理论教育.其文艺思想有明显的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性特征.正是这一点,给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5.
美育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进行的“八五”课题“审美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和“九五”课题“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中,对审美教育一般模式、变式及多种方法的探讨,一直是着力研究的一个焦点。多年来,几经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循环、提炼与实际操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实施美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和产生在此模式上的多种变式与各种方法,它们与现代国内外多种教学方法理论及其内在精华有许多相通之处。实际上,这一美育教学模式的建构正是在吸取了这些方法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而形成的,并通过实践的验证,不断地趋于完善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历史现实和美育自身的特点 ,此阶段的美育发展几经起落并在美育发展的两次相对高峰期呈现出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育与社会、美育与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美育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赋予的新的涵义和在素质教育中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能使人从异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精神慰籍和心灵的愉悦,是现代化的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化已向世俗化、商品化和功利化转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功能与传统产生前所未有的断裂和背叛。传统的《美学》教科书明显不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是增强教与学的生动性、丰富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能使人从异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精神慰籍和心灵的愉悦,是现代化的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雪"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传统意象.现代作家延续着对这一意象的抒写,虽数量不多,却出现了诸多名篇.在他们笔下,"雪"被赋予多样的审美内涵:或抒写生活之趣;或传达怀乡的怅然;或表现苦难的痛楚;或展现人格之美,呈现哲理思考.这些与古典文学相联系,更多的是对其超越与创新.透过现代作家笔下的"雪",既可以窥探出文学观念、风格的差异、时代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又可以展现文学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