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作为老庄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魏晋中国思想界的基本概念与词汇,对当时的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佛典翻译中,"自然"可以作形容词、副词、名词,有"自己""单独""不求师""自然而然"等含义。"自然"具有肯定义与否定两方面意义,从肯定方面来说,与"般若波罗蜜""空""无所得""实相""本性"等同义;从否定方面来说,主要是印度外道的"自然无因论"。"自然"在僧肇、道生的思想中都具有形而上的特点;但是,在慧远的思想中是用来论证因果报应的必然性,"自然"具有"自然而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是我们党在总结二十年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当今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对法制理论作出的新概括、新发展。"法治"与"法制"有着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法治”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社会主义法治”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强调社会主义法治概念有助于我们正视社会现实,鼓舞我们把握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目前教育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符合社会要求的现象,提出课堂教学应承担的社会性问题,并提出转变传统的视课堂首先为教育活动场的观念为视课堂首先为社会活动场的观念,并针对这一观念的改变,应该进行的课堂角色的转变和教师应根据这一转变而进行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一词多义现象很多,要想充分理解语言的真正涵义,准确把握词义必须依赖语境,脱离语境,词义无定,通观语境,语义更加明确,本文主要论述语境对语义的理解和语言运用意义,从而得出现代人学习外语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知识内容(如单词、句子、语法等)的掌握,而是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实现语言单位的交际价值,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小康社会” ,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对宽裕、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邓小平、江泽民借用“小康社会”这个名词 ,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以全新的科学内涵 ,将其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对于凝聚人心 ,鼓舞斗志 ,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双语教学”的理解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普通高校应如何将教育部的规定与本校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行双语教学,根据作者的理解从双语教学的内涵、教材选择、教师培养、环境创建、教学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合唱指挥在合唱表演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他是合唱队的核心和灵魂。指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指挥,必须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语言传递给合唱队员以诠释音乐作品。合唱指挥艺术可以概括为“摸、拉、弹、挑、省、准、美”七个字。如果运用得当,将对自身指挥艺术表演产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刑法修正案(八)》中对《刑法》第六十七条作了修改,在原条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款,即将之前“坦白从宽”的司法政策变成了法律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对“坦白从宽”这项法律规定进行理解和司法操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拟围绕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在进行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文化能否被理解是决定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文中以葛瑞汉所翻译的<道德经>第一章为例,以他对"道"的跨文化翻译为个案,试图探讨中英翻译过程中文化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韦伯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的两大任务.通过对这两大任务的论述和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说明韦伯的个体主义方法论在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风骨”两字本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习惯用语。“风”指人的风度、风范、神情;“骨”指人的骨相,骨气、形貌。到了东晋、宋、齐,一些文人才逐渐把风骨移来作为品鉴书法、绘画和文章之用。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是用以评论诗文的首创。“风骨”是刘勰创造的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它反映了刘勰的美学观点。 对“风骨”的涵义,历来解释纷纭。旧《辞源》说:“风骨,言人之风度高岸不随俗也。”这是沿用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说法。新《辞源》说:“风骨是艺术风格。也指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对“和而不同”校园文化理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追求一个较高的境界“和”即团结,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包容,蕴含着一个潜在的道理即创新。作为现代化的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要体现出团结向上的正气,宽容异同的大气,还要体现出推陈出新的扬弃。只有汇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念,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奏出和谐发展的旋律, 才能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谈到了“今诗”问题。我揣摩所谓“今诗”,就是今天写的旧体诗。象毛主席所指出的叶帅、董老的七律、五律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作旧体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这就是要求今天写旧体诗,必须有新的思想、情感,新的意境和语言。不能用僻典,使它成为大众欣赏的障碍物。旧体诗,必须配合  相似文献   

15.
分数既可表示实际数量,还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就是分数所具有的“量”和“率”的双重意义。从以往自身的教学经验、同行的日常教学交谈、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学生很难区分分数的“量”和“率”的意义。当两者处在一个题目中时学生最容易将两者混淆。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是通过分析“S是P”这种基本句式而建立的.他将谓项的一般化,进而将范畴作为谓词系列的终点,并且,他依据“实体”与“属性”的不同内涵,将范畴分为十大类.然而,在《范畴篇》和《论题篇》中,亚里士多德却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范畴表”.之所以存在这种很少引人注意的细微差异,其原因还在于《论题篇》中的范畴表是通过追同《范畴篇》中的每一个范畴的“是什么”而获得的,二者之间承纳着一种递进的追同关系,而非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7.
对“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其关系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发展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中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以内"、"以外"出现得比较晚,先秦时期尚未发现,只使用"内"、"外"和"之内"、"之外"。到《史记》才发现几例。即使使用了,普遍性也比较差,就是史书里,也不是哪一部都有。出现频率也远比现代汉语时期低得多,从《史记》到《明史》,出现最多的《魏书》才6次,总计仅30多次,更多的还是使用"内"、"外"和"之内"、"之外"。到民国初年的《清史稿》才多了起来,比以往史书总和的两倍还要多。所有这些史书,"以内"、"以外"的表义都非常明确,用法极其规范,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规范使用的借鉴。但是到了现在,主要是"以内",表义不明确了,用法混乱了。为了祖国语言的规范化,指出使用上的混乱,考察一下传统的规范用法,找出规范化的方向,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许友伦 《中华魂》2014,(13):20-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央《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认真学习中央《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