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着高等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成功与失败,是高等学校能否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大问题。当前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素质;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协作攻关和创新能力;创设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增强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改革师资管理体制,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关系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教育培训机制,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研究了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与发展状况事关青年教师自身幸福感和成就感,也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闲暇时间较少。与此同时,他们的主要诉求包括住房问题的解决、深度前沿培训的开展、繁杂事务的减少、职业晋升渠道的拓宽等。因而,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改善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与发展状况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 ,高校正处于新老教师交替的高峰期 ,青年教师占教师比重较大 ,因此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更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状况 ,提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抓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环境是教师成才的关键。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状况,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和业务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青年教师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上还存在模糊认识,必须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其成才的思想氛围、生活氛围和政策氛围,培养和造就一支跨世纪的高校优秀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根据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对话方式、生活世界等观点嵌入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使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体系、关注内容等发生转变,以致进一步发挥青年教师在高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着资源配置、梯队建设、管理理念、管理队伍和管理方法以及评估机制和激励力度等诸多方面不尽合理之处。高校应该彻底改变过去沿用的约束管制式管理模式,切实激励团队合作、敢于鼓励青年创新、彻底摒弃关系照顾、全盘启用专家治校。从价值理念的层次吸引青年教师认同和归一管理者的办学理念,达成知识生产和知识管理的共赢,确保建设一支激情、创新、和谐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教队伍的中流砥柱和有生力量,其价值观的变化,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型媒体成为青年群体联络、沟通交流和外界接触的主要形式,潜移默化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变化.本文从高校工会视野,探讨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助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高校工会服务青年教师、培育青年教师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心理契约理论为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在实际中高校管理者应通过努力革新管理理念,改善管理方式,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环境与发展空间,健全沟通机制等方式来为高校与青年教师履行心理契约,促进高校与青年教师个体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得力;二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三是教师待遇偏低。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稳定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技人文关照情结。概而言之,即和谐是科技之本,实用是科技之经,生活是科技之源,艺术是科技之躯,生命是科技之脉,精确是科技之根,求真是科技之性,尚智是科技之脑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他把自然、科学、文化、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技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 ,从美学意义上看都应该是美的。本文认为 ,教师所显示的课堂教学美至少包括 4个方面的内容 ,即潇洒自如、落落大方的仪态美 ,明白晓畅、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条理清晰、张驰有致的结构美 ,坦诚动人、追求真理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伦理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生态伦理就是人际伦理的移用,就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原则简单移用到环境事务中来。这样来理解生态伦理是肤浅的,忽略了其质的规定性。其实,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在关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其内涵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首先,它表征的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其次,它是用以调整相应的关系的积极手段,即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14.
当代知识论越来越重视认知价值的研究,但从认知价值角度去重新思考传统怀疑主义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历史上的怀疑主义者既认为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知识,又主张我们应该悬置判断。因此,他们不仅预设了一个高的知识标准,而且预设了一个价值标准:任何达不到知识标准的认知状态都是没有认知价值的。但这个价值标准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即使无法达到怀疑主义者所设定的知识标准,也不必悬置判断。假设怀疑主义者认为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知识,同时认可“有些达不到知识标准的认知状态也有认知价值”,那么怀疑主义就没有很大的威胁性,因为即使我们无法获取知识,也可以获得具有认知价值的东西,取得认知进步。此外,摩尔主义、语境主义、溯因主义这几种对怀疑主义的主要回应是否成功,最终都依赖于对认知价值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休谟的道德感是感受赞成与反对之情的一种能力 ,主要针对“道德善恶是由理性认定”的观点而提出的。休谟对道德感理论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他尖锐地批评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观点 ,认为理性与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是 :理性指出手段 ,情感则选择目的 ,这体现了其道德感理论的自然主义特性 ;其次 ,他视道德感为同情的产物 ,认为我们所赞许的对象不仅直接引起快感 ,同时也是有效用的 ,这体现了其道德感理论的功利主义特点 ;再次 ,他视正义为“人为的”德性 ,主张正义的规则乃是人为的设置 ,这体现了其道德感理论的理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实践转向与美学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真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他的物化理论主要来源于晚期马克思、马克斯.韦伯以及西美尔等人的观点。他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物化表现为:人为物所役;合理化导致了人的个性的泯灭,主体被客体化;人的心理被物化;人成为原子化的人。这种物化理论对我们的消费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吻合的,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立足中国现实,体现中国国情,具备中国风格,形成中国气派,具有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是人民创造并服务于人民的文化;是以科学为基础,不断地吸收和反映人类科学技术优秀成果的文化;是倡扬社会公平,主张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是始终战斗的文化。努力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认清中国的文化国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遵循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法理学的理论中,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然而,这一理论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法律关系并不是单一的权利—义务关系,甚至权利—义务关系在法律关系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更为重要的法律关系是权利—权利关系。由合法行为建立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权利关系,它会受到法律的肯定和相应的保障,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而由违约或违法的行为产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它会招致法律的否定,可能会(不排除私法领域的合法"私了")由国家强制力介入将其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