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悖论的构成与我们对某些语句可以自我指称的认定密切相关。认为某个语句可以自指,这是一回事,但事实上这个语句是否可能自指,则是另一回事;而语句自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由此,便会获得对悖论的一种根本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悖论的根源     
这是2005年11月桂林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会议论文的后两部分(共四部分);前两部分以"悖论与自指"为题发表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悖论及悖论性错误的直接原因是认为语句可以自我指称,而语句自指是不可能的。我们之所以认为语句自指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语言的"当下、即时"这一重要性质缺乏理解所导致的某种混淆;这才是悖论及悖论性错误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般悖论都以自指概念为基础,然而自指并不必然导致悖论。受悖论启发,哥德尔定理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构造了自指的语句,但并没有导致矛盾,关键在于哥德尔在构造自指语句时区分了真与可证、给定系统的可证性与系统外的可证性等概念。  相似文献   

4.
破解说谎者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说谎者悖论是学界探索不止的千年难题.应当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角度,建立正确的语言层面理论,以作为分析说谎者悖论的方法.语言可以划分成外延、内涵和形式三个层面,三个层面之间存在重合、透明和转换的关系.解析说谎者悖论,关键也是理解语句名称与被代表的语句本身之间的层面关系,不能混淆.断定"真"与断定"假"的作用不同:断定"真",具有转换语言层面的功能,因此我们允许一个语句断定自身为真;而断定一个语句为"假"则使它定位于内涵层面,因此从断定自身为假的语句推不出矛盾等价式来.运用类似的方法同样可以解析说谎者悖论的变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列举并分析一些常见说谎者悖论的例子,对说谎者悖论中的自指与否定这两个重要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了自指及其实现方式,以及自指与说谎者悖论产生的关系;讨论了说谎者悖论中否定的含义及其在说谎者悖论中的实现方式,以及否定与说谎者悖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悖论":区域开发立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悖论"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区域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人为"生产力对自然系统的不断干预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减小或消除"生产力悖论",就必须对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制度系统进行再造;用科学合理体现互利的制度系统来规范"人为"生产力的方向,尽量减小"生产力悖论"带来的负面性,自上而下的制度立法才是整体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8.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9.
悖论,虽源于逻辑学,但在语义中则是指言语表层所出现的于情理相悖的语句组合在一起,以反求证。悖论现象在诗歌中所引起的诗性模糊,从美学观点来来看,正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探究悖论的定义以及悖论在诗歌中所表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可感受到一种审美体验。而这种反衬美、新奇美和壮美的悼论模糊诗性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进入新的范畴认识领域。  相似文献   

10.
格雷林悖论是由德国逻辑学家格雷林提出的一个语义悖论,属于自指悖论的一种。本文详细解说该悖论的语言定义规则,说明产生格雷林悖论的矛盾根源在于语义不详,概念不明以及违反定义规则,抛除了这些因素,则格雷林悖论再无悖论可言。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专名与摹状词的关系,摹状词理论的要点是,专名的含义等同于摹状词或摹状词簇,摹状词指称专名的所指;相反,因果命名理论认为专名仅有所指没有含义.摹状词理论和因果命名理论都存在着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困难.以专名的推广和传播为突破点,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次上来考察,可以对这两种理论的各自困难以及摹状词与专名之间的关系有个较好说明.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正名"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去观察,我们认为其中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名"与"实"的关系问题;二是"言"与"事"的关系问题;三是"君子慎言"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孔子关于"名"、"实","事"、"言"关系的观点,都有颠倒主从关系的认识偏颇,但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则亦不乏其合理性的内核。至于"君子慎言"的观点,从现代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则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认识价值,在社会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专名概念、专名无涵义论及专名有涵义论的分析,认为专名的主要任务就是命名,最初的命名是一个偶然事件,后人使用之是因为约定俗成。一个事物,本来并非固定地非使用某个名称不可,一个名称,本来并非固定地非用来指称某个事物不可;且专名对命名的对象一般没有描述。而有的专名里有描述的成分,描述成分就是该专名涵义的一部分或全部。  相似文献   

14.
意义的指称论的研究以语词特别是名称的意义(涵义与指称)研究为中心,最早从穆勒开始,经历了"弗雷格-罗素"的专名理论、维特根斯坦和塞尔的簇摹状词理论,以及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历史因果指称理论等阶段。这个主题的研究形成两大基本流派:专名的摹状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二者对"专名有无涵义"这个问题分别做了肯定与否定的回答。基于此,拟在这两大流派思想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建设性的整合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克里普克提出了一种新的名称理论,认为名称是指示词,只有所指,没有涵义,这一理论是对罗素等人的传统指称理论的巨大挑战。此外,他提出关于可能世界和必然性的学说,严格区别了必然与偶然、先验与后验这两对范畴,这是对分析哲学传统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为模态逻辑语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不仅为逻辑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还促进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在著述中曾重点讨论过中西语言哲学都共同关注的名实关系问题,由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名实观。钱锺书既受到先秦“名实之争”的影响,也明显借鉴了西方的指称理论。他认为不能把“字”与“名”直接等同,字取有意,名求傅实,名之“指称”有别于名之“涵义”。他从历时的角度提出了“可名非常名”的论题,认为指无定名,名逐物而迁;名无定指,指因时而变。对名实关系的辨析是钱锺书阐发文学虚构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其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他认为文学语言虚而非伪,诚而不实,有涵义而无指称,因此不应当对其控名责实;分析具体文学现象时,应当辨清名称的真实涵义,不能轻心轻信,顾名忽实。  相似文献   

17.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领导中上下级关系研究的近期焦点主要集中于领导和成员之间动态交换的二元关系.领导一成员交换(Leader-Member Exchange,简称LMX)理论认为,高质量的LMX关系对提高领导效能和组织绩效有显著的作用.LMX的理论进展表明了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保持最佳的上下级关系、提高工作成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专名有没有涵义和如何指称的问题,塞尔提出了摹状词理论,认为专名不仅有指称而且有涵义。而克里普克则坚持历史因果理论,坚持专名只有指称没有涵义。文章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观点,发现这两种理论之所以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专名涵义和指称的理解有所不同, 因此,与其说二者是对立的,不如说是互补。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的美学理论,有相同的共性,但其文化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文章试图将中国传统的“虚静、物化”、“出入”说理论与西方具有可比性的“移情”、“距离”说进行比较分析。“出入”说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从审美观照角度来谈“出入”法的是王国维,而“虚静、物化”理论则从老庄就开始了。西方的“移情”、“距离”说是近代西方美学具有巨大影响的理论,它们产生的时间和观念虽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有着不谋而合的某种契合,但与中国的美学观念还是有本质的差异的。文章以中国的“出入说”、“虚静、物化”理论为主轴,以“移情”、“距离”做比照,分析其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