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消费力理论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场合使用消费力概念,多是针对生产力而言的,指的是受分配关系制约的社会消费力或消费量,制约着生产力发展,并认为消费力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我国近些年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成了制约经济均衡增长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有效地提高消费力,应当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适当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分额,使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2.
试论消费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和研究探讨消费力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明人类已有可能在生产力发展提供较丰裕的物质基础上,能更科学地认识自身消费能力的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不断提高消费力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动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谈谈消费力范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消费经济学中,消费力是一个重要的范畴。有同志已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本文也试就消费力范畴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适应,清费也分为两类: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这里研究的消费力,指的是生活消费力,至于生产中的消费,则属于生产本身,它直接包括在生产过程之中,不属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要是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虽然没有研究消费需要的专著,但他对于消费需要在社会需要体系中的地位、消费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及消费需要的具体实现途经等问题,却有精辟的论述。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消费需要的论述,对于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联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冠军 《东方论坛》2007,3(4):21-27
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是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的范畴.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都视为"不费分文"的生产力,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前者并入生产过程转移其自身的价值进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增加,而后者并入生产过程不增加商品的价值量但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时,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又都是价值增殖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同一个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二者并入社会生产实现价值增殖时的社会前提具有"一致性",实现过程具有"同时性",实质联系具有"内在统一性"等.因此自然科学是父,单纯的自然力是母,双双并入社会生产过程,共同结出"新增价值"之果.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多次分析了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股份制度,对资本主义股份制度作了科学和系统的论述。研究经典作家考察分析股份制度方法及其所阐明的原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建立社会主义股份制度的理论根据。一、股份制度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资产阶级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密切。马克思认为这是生产的“技术性质产生的一个规律。”①  相似文献   

7.
中介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通过对中介与普遍联系、中介与对立统一的关系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中介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中介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 理论界出现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只适用于产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阶段不是产品社会主义,而是商品社会主义,因此,认为按劳分配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现阶段.我认为这种把按劳分配仅仅同产品经济相联系,而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按劳分配同产品经济的关系,仅就字面而言,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因为,马克思在谈到按劳分配时,并没有运用产品经济这个范畴.产品经济是后人对直接的社会劳动,直接的社会生产和直接的产品分配这种经济运行方式的一种理论上抽象和概括.按劳分配作为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当然同产品经济是有一定联系的,但二者决不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决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一书中,里格比基于对马克思大量论断的归类分析,判定马克思是一个“生产力决定论者”,即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了社会关系的性质,同时生产力的变迁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在里格比看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经验上,“生产力决定论”都是一种站不住脚的解释人类历史变迁的理论模式,并同时基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提出了一种对“生产力决定论”的替代方案,其核心是强调生产关系在解释历史中的首要作用。里格比的解读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其将马克思判定为一个“生产力决定论者”,并由此认为马克思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历史的原则,无疑是对马克思的误读。他的理论失误警示我们,确立理解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对于切中马克思思想的精神实质,无疑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生产力的新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和重要的教育思想。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后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又重新援引了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12.
在宏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消费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马克思有许多重要论述。首先是科学地把消费区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活消费)两种。 马克思指出:生产的消费,是“双重的消费”,一方面是主体即“个人在生产当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和消耗这种能力”;另方面是客体即“生产资料的消费,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对国家的本质属性及演进规律作了深入的解析,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国家观理论体系本身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范畴一样,是一个不断演化、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如果放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框架中来考察,国家范畴是具有终极的"目标意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做的是要引导人们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正是这一具有目标意义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同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一样,马克思所有制思想也有一个包含一系列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过程,才能科学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其主要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对这些基本原理不能作教条式的理解,而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加以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可能性的分析,是把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比较中得出的;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必要性的分析,是与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经济实际相联系的。因而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确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已与劳动者是否享有主人翁地位,是否由此带来资金价值增值,以及劳动者有无财产和财产多寡无关,它只是建立劳动力市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把生产力归结为三要素,即:(1)劳动者;(2)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列入生产力,但他认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劳动者,人、工具、劳动对象这三要素的本身已都包含有科学技术,可以说,科学技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属于生产力范畴。马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革命的论述时就会发现:经典作家在论述革命特别是论述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根源、革命胜利及其意义时,并不是只强调阶级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而是特别强调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因素的根本意义,要求人们将社会整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在归根到底意义上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与经济因素的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历史事变作出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生产力理论以来,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以往经典作家相比,邓小平论述生产力理论,应该说是最多的,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就有六十余处。这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年中,我们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邓小平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生产力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发,提出了许多新的创见,构成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马克思生态消费观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消费的现状及构建农村生态消费模式的现实价值,指出构建农村生态消费模式应以马克思生态消费观为指导,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生态消费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消费力;完善消费制度,为农村生态消费提供制度保障;创造生态消费环境,引导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的确立是我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 从总体上看,对外的经济联系是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相联系的。生产力水平越高,对外的联系、依赖就越紧密。马克思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