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义时往往会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方式。英语的肯定结构在汉语需用否定结构来表达,英语的否定句要用汉语的肯定式翻译,在翻译技巧上即谓“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本文着笔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的否定表达,方法不一,其趣各异,翻译时,常常不得不变换原文的表达形式,或改肯定为否定,或改否定为肯定,以合乎译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近几年来,不少文章以此为专题进行探讨,不断丰富了这类句子的译法。本文仅就个人管见,从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及修辞特点的角度,对英语、汉语否定表达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两民族对于否定表达,各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一般说来,前者注重婉转含蓄,而后者则较倾向于直截了当。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功能及结构多有不同.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汉语句式来对应英语原文的句式,以完整而清晰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是英语复合句中常见的一种,它的翻译应根据其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及汉语的表达习惯(语法规范),选用合译法或分译法.一般来说,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合译法,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分译法.在本文中,对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的翻译主要是从这两方面考虑的;定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的位置;定语从句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功能及结构多有不同。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 ,应选择适当的汉语句式来对应英语原文的句式 ,以完整而清晰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是英语复合句中常见的一种 ,它的翻译应根据其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及汉语的表达习惯 (语法规范 ) ,选用合译法或分译法。一般来说 ,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合译法 ,含有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多用分译法。在本文中 ,对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的翻译主要是从这两方面考虑的 ;定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的位置 ;定语从句的句法功能。二、含有定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与汉语句…  相似文献   

5.
在英汉翻译中,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译语语言表达习惯。翻译时不能逐字翻译,也不能一味追求词类的对应,而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搭配习惯进行不同的翻译搭配来选择和确定词义。对于英语长句的处理,可以采取"葡萄型"向"竹竿型"转换。对于很难译成汉语对应形式的句子,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变通手段,诸如:词性转换、肯定和否定互换、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等翻译技巧。翻译出来的词句既要传意,又要使人容易接受,这样才能体现翻译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于结构整个保留下来或只稍加改变,但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作较大的改变。如果囿于原文,把每一个英语句子都译成一个汉语句子,一个萝卜一个坑,就会出现译文的句子臃肿或层次不清。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方法和修辞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有时需要把一个英语复句译成一个或一个以上汉语单句,有时又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英语单句译成一个汉语句子。我们把前一种方法称为分译,把后一种方法称为合译。分译和合译是改变原文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分译与合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更合乎汉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暗含否定是指通过无专门形式标志的肯定句表达出来的否定意义。语用即可表强烈亦可表委婉,俄语中暗含否定句的表达方法主要通过上下文、词序以及特定的词汇结构等隐性手段含蓄、间接地进行表达,翻译时也要把握这一点,有时还要正说反译。  相似文献   

8.
在英汉翻译中,否定因素中的正反说是一个难点但同时也可以遵循一些翻译的原则。第一,不拘泥于原文表层结构的肯定和否定,而取决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必须注意确保译文的优势。在不违背这一原则下,当然可以尽量照顾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的契合。第二,否定和肯定的运用,要考虑文体和语境上的因素。第三,一般说来,用否定式有时有比较婉转的意思,反映说话者的态度,而用肯定式时则比较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9.
关于“差一点 J_w”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副词“差一点”已有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认为“差一点”在“差一点+Jw(谓词结构)”句中一身而兼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二任,对谓词结构表示的动作结果或事情的性状进行否定说明;又强调:虽没“这样”了,但事态变化的趋势在朝“这样”发展以至几乎“这样”了,从而达到一种强烈的语气效果,引出言外之意,表达“意”中之情;而这“情、意”又并非完全由句子本身决定。也取决于一定的语境。至于“差一点+没+Jw”,“差一点”对否定的谓词结构之否定是加强的肯定。在特定语境下,它对否定的否定,表面上是肯定,其实是运用“正话反说”的修辞格表达情意,其语气更强烈。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结构、表达方式、修饰手段和逻辑思维形式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并存在许多差异。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不能。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英译汉时很难将两种语言的词性和结构一一对应。此时,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必须把词类适当地加以转换,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否定结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其思路和表达形式有许多地方与汉语不同。因此,翻译这类句子时,切不可望文生义,而必须细心揣摩,真正透彻理解其意义,然后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英语否定句分为结构否定和意义否定。结构否定进一步可分为一般否定和特指否定两种。意义否定包括部分否定,全部否定以及含蓄否定等。本文就结构否定和意义否定中的汉译进行一些探讨。一、移项否定译法“移项”是数学上解方程式的术语。它的意思是“把式中某一项从等号(或不等号)的一边移至等号(或不等号)的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后须变正号为负号…  相似文献   

12.
说“反喻”     
反喻是比喻辞格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一般的比喻是从正面用肯定语气说明本体、“象(是)什么”,本体、喻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产生联系的纽带是二者的相似点,我们可以把这种比喻叫“正喻”。而反喻则是正喻的否定式,其基本格式是“甲不象(不是)乙”,如果甲、乙分别代表反喻的本体、喻体的话,那么本体与喻体产生联系的纽带不是它们二者的相似点,而恰恰是相反点或相异点,甲不具备乙的某一特点,甲与乙是相异的。例如:  相似文献   

13.
“where”在法律英语中的用法和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在法律文本中,绝大多数where用于引导状语结构,已有的译文单从where的翻译角度看基本上符合法律汉语习惯,但学术界有些关于where译法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14.
以英语或以汉语为母语的不同民族群体的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思想内容的迥然不同的表达模式。本文拟从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入手 ,通过比照英汉翻译中正说与反说的现象 ,讨论作为翻译手段的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5.
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转换问题紧密相连,不仅涉及到语法,还有思维模式差异。其主要差异在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这两种倾向在表达方式上相去甚远,给翻译造成的困难尤其明显。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对比中"主语"与"主题"两个影响双语转换的核心参数,试图找出符合两种语言思维特征的译法,脱离语言外壳,正确处理好两种结构的转换,使译文语篇连贯流畅。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译汉时,译者随时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英语句子借助介同和连词的语法作用使句子“多枝共干”形成长句;而汉语则以词语的凝聚力见称,注重意合。译者如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把介词和连词照搬到译文中来,就会造成译文的不必要的欧化,拖泥带水,难以卒读,更遑论发挥汉语的优势了。本文将就介词和连词的译法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陆文夫的《文化沧浪宜人居》译文作具体分析。从意义和风格的功能对等以及重创,解释性翻译,正说、反说与问说的转换等英译策略几个方面阐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认为翻译时不仅要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来理解原文意义,也要兼顾汉语和英语在文化思维、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翻译中,英语中较长的句子往往需要根据汉语的不同表达习惯译为汉语的多个句子,才能使译文做到准确、通顺、易懂.切分译法是一种调整句子结构的好方法,它可以将原文中不好处置的部分单独列出来,译为一个分句或句子,或者将原文中的从句单独列出来译为独立句,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习惯,达到明白晓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汉英句法结构不同,汉语多用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从属结构,这个差异导致汉译英时须将汉语的并列结构转化成英语的从属结构,这就涉及到汉语并列结构中谁主谁从的问题,图形-背景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定义特征、动态性、依赖性、突显性四个方面探讨汉语古诗语句图形和背景的区分问题.在区分原文中图形和背景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译文中用适当的句法结构体现出来:图形用主谓结构或主句表达,背景用从句或短语形式表达.综合这两个方面,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汉语古诗英译的本质问题可以归结为:原文中何为图形,何为背景;译文中图形和背景何以体现.本文旨在为汉语古诗英译时译文的句法建构提供可资参考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肯定否定两种不同内涵的区分,认为:从客体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推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混淆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肯定否定;根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的观点,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本文还探讨了作为社会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如何影响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肯定否定形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