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印尼中小学课程为印尼国民教育中正规教育部分的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课程。印尼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皆分为普通课程、地方课和自我发挥课三部分,高中二年级开始区分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和宗教四个方向。印尼中小学课程设置总体以信仰神道、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社会公正五项原则和1945年颁布的宪法为基础,课程紧跟社会发展,小初高中课程衔接紧密,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体现了印尼特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中有着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道德教育更加备受关注。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仅就个人和社会的向度而言,道德教育该如何进行,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品格教育理论等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单纯以个人为核心或者以社会为核心的道德教育都存在弊端,在受教育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天平。面对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道德教育之“砝码”应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使得道德教育在为人类繁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课程公平问题主要体现为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师资配备不足,时间缺乏保障;支持课程的硬件设施欠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大投入,是保障课程资源的强劲支持,保障农村课程公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概念、意义和目前问题的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教育对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三个向度的调整和转变在内容上,从知识化、认知化倾向转向注重情感体验及情感发展;在方法上,从单向的灌输方式转向重视双向对话交流的方式;在空间上,从封闭的校园扩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6.
体验式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德育管理和德育实践活动需要不断创新。体验式道德教育突破了陈旧的、进行说教式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丰富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完善学生的人格素质。  相似文献   

7.
终身化道德教育理念就是提倡道德教育要贯穿个体生命的始终,不断完善个体人格,促进个体德性的丰富和完善.本文论述了终身化道德教育理念的依据,并提出贯彻该理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就是传授生命知识、优化生命关系和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这是直面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反思我们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中学生生命道德教育,需要构建整体性德育体系并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博客是继E—mail、BBS和即时通讯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互联网为个人提供发布个人日志的交流平台。负责任的博客提倡共享,崇尚奉献。博客给未成年人提供了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利他德性的养成。同时,博客现象也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淡化.婚恋道德意识淡薄。博客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正以光的速度穿过世界的大街小巷,网络发展的快节奏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同时网络也带来了各种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它不仅给现在的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本文分析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现状,明确网络道德基本原则,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探讨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制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以充实和体现青少年法律服务体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将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认知能力恰当地开展道德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大部分学前教育学校并不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幼儿教材中也没有明确的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幼儿教育也必须重视道德教育,本文针对道德教育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文学作品如同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诸多的社会现象。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从这些作品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诸多流俗。因此,本文主要对文学作品中英国19世纪的社会习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如英国《卫报》所言:骚乱是‘愤恨的爆发和多重失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为青少年设置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的思想品德课程,并有专门教材,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笔者试图作些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求有益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法与政治交互影响。不论从诺曼征服前政治状况来看,还是从英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角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政治演进过程来看,英国的法治进程都会受到政治的制约作用或者促进作用。英国作为近代法治国家的开路先锋,既没有成熟的法律模式可资借鉴,也缺乏系统的法律理论以供指导。然而,英国法却在实践中运行顺畅,效果良好,并在总体上表现出平稳性与实用性的特征。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法治有完善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很长时期内,这些人只能被冠之为“准市民”。现在,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等“硬件”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配套的“软件”建设,这使得“准市民”的道德状况呈现一种二难困境:他们既带有农民的色彩又在艰难地适应市民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道德状态”,如,知行脱节,道德失范,道德评价不公正,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准市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新矛盾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与网络道德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道德供给之间的矛盾。分析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新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理论特质,希望能把握好新时代的新矛盾,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道德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塑造人的理想、强化人的内心信念、规范人的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浅析了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运动员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人的需要既受道德的规范制约,又深刻影响着个体的道德发展和道德行为。特别是对正处于道德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需要的满足是其道德人格生长的重要基础,需要受挫则会阻碍其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需要心理的状态调节着人的道德行为,非理性的需要心理则是青少年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道德需要驱动着青少年对道德的主动践行,道德需要不足则会阻碍其道德实践。因此,培育青少年的良好德行,一定要注意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并关怀青少年的合理需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需要、努力激发青少年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