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思想积极向上的引路人。作为常年奋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探索,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新的工作思路;要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体,要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要营造好辅导员工作的外部环境,以利于辅导员顺利地开展工作;辅导员要明确自身的工作性质和范围,加强个人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共同努力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辅导员队伍的非职业化,使得其工作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不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其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受到诸多束缚.实行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是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效果及其实践目标的实现程度。影响其实效性的因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高校及社会环境。着重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转变辅导员的工作观念,改进其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便切实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青年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与青年学生的理解与沟通 ,培养、使用学生骨干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等 ,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扣方法。辅导员家访活动,尤其是到“双困生”家庭家访,是增进辅导员与学生情感沟通、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有效载体,也是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家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同时,探讨了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应注意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目前高校家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家访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的发展。文章拟从高校辅导员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性,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加强和提高辅导员心理素质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生力量和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大局的骨干分子。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单调性、随机性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高校在册学生人数的急剧膨胀,辅导员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尤为突出的是高校辅导员自我认知的缺位。故而,如何破解制约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困境和难题,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高校辅导工作的创新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党建等方面的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将高校辅导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进行了深度拓展,明确地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能写进了文件,其范围包括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人际关系处理和帮贫扶困等,并从制度层面上为高校辅导员的前途和工作状况给予了保障。2005年,为了贯彻落实16号文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2006年,教育部又签发第24号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聘任、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16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随后教育部又制定《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提出到2010年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等目标。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角色”和作用日益凸显,结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在核心业务上对自身进行了更好的具体定位,不断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作用,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分化的复杂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从引导学习、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日常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怎样做好辅导员工作,以及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与时俱进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非常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廉洁奉公为核心加强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建设廉洁政府;二是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思想原则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建设,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崭新学风:三是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根本方法加强工作作风特别是领导作风建设,从而“唤起民众千百万,同心干”;四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动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铸就了共产党人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本色和“实事求是、团结奋进”的宝贵品格。这些思想对于当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也为延安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出“三大作风”的科学论断提供了思想渊源,为党始终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他们与大学生年龄相近 ,兴趣相仿 ,他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更容易影响大学生。在主客观因素作用下 ,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着集体意识淡薄 ,不能正确处理学校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爱岗敬业精神不强 ,对学生缺乏爱心 ,育人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应切实转变观念 ,改进工作方法 ,做到以人为本 ,为青年教师做实事 ,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应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机构 ,运用激励等方法培养青年教师成才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学生工作的扎实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辅导员运用非权力影响力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理论素养缺乏、职业道德滑坡、工作态度生硬、人格魅力不足等,从四个纬度探析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策略,即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引领学生,以浓重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积极的真心关爱感动学生,以高超的语言技巧说服学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统计以及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阐释了部分在校大学生存在价值判断标准的二重性、模糊性、迷茫性;焦虑情绪严重,容易诱发各种思想问题;个人利益、自我中心意识过度强化等思想政治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与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打破思想教育工作者"各自为政"的做法,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教育者在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还应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品质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思想政治修养、网络信息技术、工作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报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校报要充分发挥校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二是扬长避短出精品;三是与时俱进拓展功能。  相似文献   

19.
师范高校优质教师的“优质”首先表现为在专业上站在本学科发展的前列。为此师范高校优质教师要有对科研高目标的奋力追求,应以教学工作作为培养科研成果的肥田沃土,要在搞好教学工作这个根本点上下力气,并继承与发扬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蚯蚓精神”。师范高校优质教师的“优质”其次表现为能在教改上做出突出成绩。为此师范高校优质教师要在教学的航程上确定教研的方向,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并在教学手段上也站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淮海工学院部分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探索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经过实验后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对参加拓展训练积极性较高,而且能把课堂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能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较弱、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等问题。同时从学生反馈中可以看出,拓展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及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