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枢纽,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其建设与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也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基础。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探析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农村应大力发展小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成都市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提出我市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是以城带乡的小城镇发展战略 ,并从小城镇所具有的推进成都市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功能论述了成都市发展小城镇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传江、郑凌云主笔的《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一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该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城镇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武汉大学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成果,从理论、实践、体制、战略和政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机制、模式、测度、进程、水平、问题与背景,并从产业基础、发展要素、制度安排、结构功能等层面和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探讨了城镇化对农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西部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而小城镇建设则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青海,是西部的一个农牧业大省,地域辽阔,农牧民人口多,所以县城、建制镇、独立工矿区等小城镇就成为农村牧区一定地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和服务的中心,是联结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搞好这些小城镇的建设,不仅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对带动农牧民投资和增加消费需求,调整和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等都有重要意义。 根据青海省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央关於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国情出发,小城镇具有增长极效应,小城镇的繁荣必然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农村经济的繁荣,又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条件。如果只发展大中城市,不发展小城镇,不仅大中城市的发展将失去坚实的农村基础,而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将很难转化为市民。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镇化之所以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即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没有夯实好。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关系不协调或相互脱节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与之相应,我们可以通过农村城镇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途径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其中推进农村城镇化来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揭示了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在打破城乡分割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小城镇肩负起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 ,建立起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坚持面向“三农”,走城乡一体化之路的基本原则 ,探讨了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同步实施 ,相互促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以及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同时也是"三农"非农化转移的根本出路,以及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保障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它历经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四个阶段.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总体目标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因地制宜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现代性的复杂变迁,户口价值在城乡之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城乡户口价值存在明显的层级差异,呈现出大城市、中小城市、建制镇、农村依次递减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户口价值不断上升。最终,在农村户口封闭化、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乡城流动合法化的社会体验之下,农民工构建了农村户口比中小城镇户口更值钱的理性认知。由此,新型城镇化应尊重农民工的生存理性诉求,以常住人口城镇化为中心目标,适当弱化户籍城镇化率的重要性,建立城乡之间可进可退的户口迁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落后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正面临着工业化水平整体不高,工促农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低,城带乡能力不足、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低,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中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力不足,吸纳农民工就地就业能力不足等诸多难题。基于此,西部落后地区要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两个现实关节点,把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与加快推进农民工阶层向城镇居民转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甘肃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在全国范围内既具有普遍性,又具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独特性。研究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必须立足于机制转变和制度创新,从转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农村乡镇体制改革和农村户籍改革入手,建立完备的“三农”问题法律法规体系及其监督机制,才能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内部城乡二元对立、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愈发凸显。作为对传统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突破与超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根据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政策目标,特色小镇将有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中的要素流动障碍,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群内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创建中的浙江省特色小镇,根据其空间布局的不同,可划分为中心镇、卫星镇和专业镇三种类型。可以通过产业修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三类功能的有机结合,增强城市群内部的经济社会联系,营造城乡高效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日益面临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多层次就业压力,这无疑给城镇化与城乡就业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实证研究发现:1971-2012年虽然中国城镇化与就业的协调性比较高,但城镇化与就业的协调性指数波动幅度比较大,同时就业增长滞后于城镇化进程,这已成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一大难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户籍政策的束缚。为了有效促进城镇化与就业的协调性,必须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平等化,缩小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施积极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聚要素、平台节点、桥梁纽带作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小城镇发展既面临着承接城市产业转移、集聚更多人口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发展趋势不明、建设发展资源不足、规划统筹不够、功能培育不强等突出问题,各地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素利用、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把其建设成为区域都市化的重要一翼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定居城市倾向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成为市民和提高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道路和途径,对比农民工的城乡生活成本和收入,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农民工选择移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生活成本的差距和城乡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民工定居城市成为市民的倾向;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决定着返乡农民是否能够坚持已经形成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成本的增长、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促进返乡农民从事高附加值农业生产将决定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陕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各类农村集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归纳总结了陕西农村地区包括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具有集市贸易的自然村集镇、撤乡并镇后原乡集镇、乡镇政府迁出后原有的集镇等集镇类型。客观分析并揭示了陕西农村集镇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基本的公共环保设施不完善甚至缺位;管理不到位,条块分割,随意性大;建设盲目性大,跟风现象严重,忽视挖掘集镇自身传统文化的吸引力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资金,完善集镇公共设施建设;加强管理,设立集镇专门环保机构;合理解决集镇保留、植入与重建的关系;科学合理改建、整理道路集镇,消除各种隐患等集镇环境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使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城市的盲目蔓延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城乡关系不协调,存在二元经济结构.针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城镇化应该加强大中小城市与重点小城镇的协调发展,采取严格的措施,实行因地制宜、节水、节地、节能、低碳的发展方式,逐步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化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实践经验表明,用人口的城乡地域分布来评价城市化水平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指标,才是评价城市化的最本质的指标。我国城市化的重心应当放在强化农村建设上,也就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性条件。与此相联系,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