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说文解字注》汇聚了段玉裁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考据学等方面的绝大部分成果,堪称体大思精之作。这一巨著的灵魂是段氏的古韵学理论。段氏给每一个篆字注明古韵部,以此来校订文字结构、解释谐声读若、沟通本字借字、阐述许书声训、揭示音近义通、考证双字联绵、审核历代音切等。但是,段氏所标韵部中仍有一些属于今韵部,不是古韵部,这显然有碍于段玉裁"古形、古音、古义互求"主张的贯彻执行,需要详加考辨,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2.
古韵的研究,自王念孙、江有诰得出二十二部之后的一百余年中,音韵学家们从未表示过异议。夏炘在《古音表集说》卷上写道:“……二十二部,窃意增之无可复增,减之亦不能复减。凡自别乎五先生之说者,皆异说也”。王国维认为:“古韵之学,自崑山顾氏,而婺源江氏,而休宁戴氏,而金坛段氏,而曲阜孔氏,而高邮王氏,而歙县江氏,作者不过七人,而古韵二十二目,遂令后世无可增损。故训故名物之学,有待于将来者甚多;至古韵之学,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也”(《周代金石文韵读序》)。看来古韵的研究,似已终极顶峰,不可以再前进  相似文献   

3.
葛中选是明末著名的乐律、音韵学家,他的《太律》是一部重要的乐律学、音韵学著作。他套用乐律理念分析语音,致其难读。但是,只要把那些与语音分析不相关的成分去掉,就显现出了葛氏设立的各种语音分析范畴。《太律》前三卷所载的三种不同编列方式的韵图(音节表)分析讨论了当时的官话语音系统,它所创立的语音分析范畴和韵图(音节)编排,显示了葛氏对语音的精到分析和详实的音系描写。这些成就表明,《太律》在汉语音韵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肯定段玉裁韵部研究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他把《说文》形声字的“某声”单理解成韵,给每个字划归古韵部,却不讲声母,因而在注《说文》时造成许多问题。《说文》“某声”,应包括声和韵两个部分,段氏只说“谐声必同部”,偏而不全,其实谐声亦必同声或声近。以此观点研究《说文》及段注则可疏证许多谬误。  相似文献   

5.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是一部研究《说文》的权威性著作,而且是一部研究汉语言文字发展史的珍贵文献,代表了清代乾嘉以前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最高成就。而以往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大都限于一隅,到李传书《说文解字注研究》一书,才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其成就,辨证其失误,又通过揭示它所反映的文化学因素而为段氏之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而李著是一部颇多创获且颇具学术价值的著作,值得重视和推介  相似文献   

6.
《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是清代古音学的代表作,成就有二:理论创新和古音音韵系统的初步建立。前者包括高举明陈第"古音时地说旗帜,还原古音音韵本来面貌"和"采用离析唐韵、以谐声系统归纳古韵分部、本证旁证推论的科学方法进行古韵分部";后者包括"清代古韵分部的历史发展"、"按照古音的‘敛侈’重排韵部顺序"、"四声之论"和"入声韵和阳声韵的搭配"四点。  相似文献   

7.
段玉裁在他的《六书音均表》里确立了古韵十七部,并提出了丰富的古音学思想。在《说文解字注》中,他全面地运用了他的古音学理论。他不仅凭古音增删、校改篆体和古文,而且重新认定某些文字的结构。他或者把某些形声字认定为会意字,或者把某些会意字认定为形声字,或者对形声字声符的认定不同于许慎。本文即站在现代音韵学研究和现代古文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举例说明段玉裁在重新认定文字结构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蒋骥对古韵研究的贡献谢纪锋蒋骥是清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代表作《山带阁注楚辞》一书享有盛誉,其学术地位直追王(逸)、洪(兴祖)。由于他在楚辞研究中成就卓著,地位显赫,因而掩盖了他的古韵研究成绩。迄今为止,无人提及蒋氏古韵学,更没有人把他当作精通古韵的学...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的古声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谈起古音学的发展,不能不提到段玉裁。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当时就被“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然而,这仅仅是就他的古韵分部而言。至于段玉裁的古声类观,不是无人提起,就是被人斥为“不憭古声之故”,而“闇于双声”。这都是对他的误解。段玉裁在《答江晋三论韵》书中曾经指出:“古之双声,非今三十六字母之声;古之叠韵,非今二百有六之韵。”可见他对古今声类的不同也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段氏生前并无专书专文论及古声类学,他对古音声类的看法,大都零星散见于《说文解字注》中。本文即是对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冀图以此揭示段氏在古声类学上的一二用心。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对古音韵部的划分、古音声纽的考证、汉字音值的描写以及汉语音转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古韵分部方面,章氏总结了前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古韵二十三部;在古声纽方面,章氏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古音二十一纽;在音值描写方面,章氏是用汉字全面描写古韵音值的第一位学者;在音转关系方面,章氏的《成均图》则是汉语韵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1.
翻开任何一个学科的学术发展史,都会见到热点的存在,当然热点不是固定的,一般地说,因地而异的少见,因时而异的较多,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热点。就以汉语音韵学史而言,南北朝时,“音韵蜂出”,韵书和音义书盛行,至陆法言《切韵》集其大成。晚唐五代至末,切韵之学兴起,“师法多门”。最值得玩味的是古音学的兴衰。清代自顾炎武《音学五书》开始,古韵之学逐渐成为显学,它是乾嘉之学的光辉的组成部分,乾嘉大师戴段钱王都是古韵学领域的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我们打开王重民先生编的《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就会发现,在清代,一个文士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分古韵十七部,"支"脂"之"三分、"真"文"分立、"尤"侯"分立,是其重大贡献。他提出了"本音说"、"合韵说"、"同入说"、"变迁说"等,对古今语音内部的发展规律作了深层的探索。段氏第一个系统地把古诗押韵和文字的谐声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上古音研究,他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语音的历史,为古音学研究开启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民权先生《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一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 ) ,对明末至清乾隆初年一百多年的古音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挖掘、考察和总结 ,是近年来音韵学 ,特别是古音学研究的一大成果。  一、全面考察了古音学研究的历史传承关系   1 对清代以前的古音学研究作了探源式的追溯。张著认为 ,古韵研究 ,肇始于六朝人的“取韵”“协句”之说。不过 ,真正意义上的古音学研究始于宋代吴《诗补音》和《韵补》的面世。元明两代的古音研究 ,虽大体遵守宋儒旧说 ,但他们在古音观念上的更新是不可忽视的 ,杨慎、焦、陈第…  相似文献   

14.
张道俊《〈说文解字注〉古韵订补》在材料收集、研究方法、理论阐述方面多有创新,针对前人的研究具有补缺纠谬之功,进一步丰富了古韵研究,乃《说文解字注》上古韵科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十分重视《广韵》的校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黄侃继承清代传统语言学成就,在《广韵》校勘及其音系研究上开掘甚多。黄侃独特的批校方式,与清儒迥然不同,他把校勘重心放在《广韵》音系的整理上,归纳《广韵》韵类与古韵的关系,梳理《广韵》又音,探寻《广韵》韵字与《说文》的关系,阐释文字孳乳变易过程,努力使《广韵》研究与《说文》《尔雅》结合在一起,使得音韵、文字、训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系统。所以,黄侃不仅校勘《广韵》,而且通过校勘《广韵》进行音韵文字的综合研究,以探讨《广韵》当时编撰上的问题。文章循此思路,把研究重点放在黄侃与陈澧《广韵》音系的比较上,并就陈澧《切韵考》中的《广韵》韵类与“增加字”等与黄侃批校之关系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全面展现黄侃音韵学之渊源,总结黄侃校勘中之得失。  相似文献   

16.
李汝珍创作《镜花缘》时将自己的音韵学思想部分地融入其中。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爬梳,可以窥得其音韵学思想。其中有较为进步的观念,也有因循前代韵学思想的成分。将《镜花缘》反映的李汝珍韵学思想与《李氏音鉴》相对比,发现《镜花缘》中的音韵学思想既有重视实际语音的创新之处,又存在着某些存古思想,这与《镜花缘》中音韵学相关内容来源的复杂性有关:来源于《李氏音鉴》者因其与李汝珍等韵学思想的关联而带有创新性,与上古音、中古音相关的内容则因为李氏的创作旨趣、清代上古音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存古思潮,以及“求雅存正”的文学语言观关系密切而带有“存古”特色。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学者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探讨集中反映在他的《音学五书》之《诗本音》中。而《诗经》中虚字是否入韵的问题正属于《诗经》韵例的研究范畴。在《诗本音》中,顾炎武一方面认为虚字不入韵,另一方面又认为虚字可以入韵。从现代音韵学的角度来看,顾氏的观点有得有失,值得后世学者加以深究。  相似文献   

18.
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祖”,其《日知录》和《音学五书》对《诗经》韵例也多有研究。虽然自唐宋以来,人们对《诗经》韵例已多有言及,但所论或零碎,或不够精当。顾炎武博采众长,为研究古韵而对《诗经》韵例作了精深的研究。其研究对江永、孔广森著《诗经》韵例之文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些研究顾炎武古音学的文章对此比较忽视,鲜见提及。  相似文献   

19.
杨慎虽不以古韵学名家,但他关于古韵的著述却很丰富。《函海》中曾辑为《升庵韵学七种》:《转注古音略》五卷附《古音后语》一卷;《古音丛目》五卷;《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附录》一卷:《古音余》五卷;《奇字韵》五卷;《古音略例》一卷。这七种除《古音后语》外,都被收入《四库全书》。对于杨氏古韵学著作,当时就有很高的评价。如杨士云《书转注古音略后》说:  相似文献   

20.
清代朴学大家段玉裁在学术文化方面造诣极高,同时亦有文集<经韵楼集>传世,从中可以看出其文学成就亦高.段氏之女段驯亦能文工诗,段氏与仁和龚氏联姻后,壮大了家族力量,诗礼传家,一门风雅.段氏外孙龚自珍幼年从外家学习<说文解字>,后转从刘逢禄习公羊之学,转益多师,形成了新的师承关系和学术渊源,并将一己之思想、情感皆付诸文字,对中国近代思想界启蒙和近代诗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