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玉米绵单四号产量 (Y)与密度 (X1) ,施氮量 (X2 ) ,施磷量 (X3) ,施钾量 (X4 ) ,施锌量 (X5)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6 750kg/hm2 以上的栽培模式为 :密度 4 1550~ 4 2 6 75株 /hm2 ,施纯氮 2 16~ 2 2 6 .5kg/hm2 ,施用P2 O5为6 1.5~ 6 9kg/hm2 ,施用K2 O为 6 4 .5~ 72kg/hm2 ,施用ZnO为 2 1.15~ 2 2 .95kg/hm2 。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几个小麦品种(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每亩10万基本苗产量最高,密度增高或降低,产量都降低;最高苗及有效穗随密度的上升而上升,上林率、千]重、单稳重、穗粒数、收获指数随密度的上升而降低。亩施20个纯氮的中肥水平产量高于亩施26个纯氮的高肥水平,高肥处理比之中肥处理,最高苗及有效穗增高,穗粒数略有增高,单穗重、千粒重、收获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水稻冈优 72 5产量 (Y)与施氮量 (X1 )、施磷量 (X2 )、施钾量 (X3)和密度 (X4)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9750~ 1 1 2 50kg/hm2间的栽培模式 :施氮肥 85~ 1 77kg/hm2 ,施用P2 O5 为 40~ 85kg/hm2 ,施用K2 O为 1 2 5~ 2 0 2 .5kg/hm2 ,密度 2 0 .5~ 2 7万窝 /hm2 。  相似文献   

4.
两种类型中粳稻吸氮分析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中粳稻品种(包括多穗和大穗两个类型)吸氮规律研究表明:分蘖期多穗型品种吸氮量多于大穗型品种,而长穗期则少于大穗型品种;以氮的相对累积速卒(RARN)表示吸氮强度,4品种均为分蘖期吸氮强度最高,长穗期次之,灌浆结实期最低,大穗型品种各生育阶段吸氮强度均大于多穗型品种;群体总吸氮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产量与群体总吸氮量呈二次曲线方程。本试验产量最高时(亩产稻谷500公斤左右)的群体总吸氮量为每亩11.6公斤,其中58—68%来自土壤本身的氮素。据两年结果,将水稻各生育时期土壤供氮量及相对应的植株累计吸氮量配合带常量(土壤基础肥力)的双曲线回归方程,得亩产450—500公斤稻谷的大田各时期土壤供氮指标,以此指标,可进行“补差施肥”。  相似文献   

5.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油菜在亩施7.5公斤纯氮水平下,不同时期施氮的最佳比例,建立了油菜产量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寻优得出亩产165公斤以上方案38套,分析结果:基肥、苗肥、蕾苔肥三者的最佳比例为5:3:2。本文同时讨论了油菜不同时期施氮比例对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稻双株秧在不同施N量和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施用90g/m2N肥、栽240苗/m2处理的有效穗和经济产量最高。就有效穗和经济产量两个经济性状来说,施N量和密度间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施N量低时(如45g/m2),要有较高的栽插密度(如270苗/m2),才有较高的有效稳和经济产量。因此,在施N量低时应加大栽插密度,以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施N量和密度对颖花数、结实率、株高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栽双株秧必须有较高的N肥施用量和适宜的基本苗数,最后才可能有一个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种小麦绵杂1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N、P、K量对两系杂种小麦绵杂 1号 (原代号MS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量、播期与密度是影响绵杂 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 ,播期对绵杂 1号产量的影响尤其突出。播期与密度的互作也显著地影响着绵杂 1号产量。适当迟播与降低播种量有利于绵杂 1号产量的提高。同时得到了绵杂 1号高产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涪江灰棕冲积潮田上,测定了每公顷施氮素0,75,150和225kg对小麦绵阳403、绵阳11号和京771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参数分析显示,达最大产量(Ymax)时的施氮量,绵阳403为187.3kg/hm2,绵阳11号为161.1kg/hm2,京771为177.2kg/hm2,绵阳11号需氮量最小,绵阳403为最大。以二次项(bx2)系数作为判定过量氮导致减产的测度,其系数依次为-0.284,-0.358和-0.077;以绵阳11号对过量氮反应最敏感。供氮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绵阳403除谷蛋白外,其余7项蛋白组分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11号清蛋白、球蛋白、赖氨酸与施氮无显著相关,其余5项蛋白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京771除蛋白氮、谷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未达显著。供氮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绵阳403和京771的沉淀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403和绵阳11号的烘焙体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玉米生长期间,倘若田间管理不当,很容易形成“老稀牙”,不仅产量低,而且对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玉米生长中后期的田间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追施粒肥。在吐丝期发现果穗,以下四片绿叶有退劲早衰现象时,应及时补施粒肥。追肥量约占总用量的10%左右,一般亩追施标氮5公斤左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氮肥肥料效应模型的选择及其对推荐施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冬小麦6个氮水平试验对四个施肥模型在冬小麦上的拟合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四个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产量和施氮量之间的关系,进上步从模型的最佳施氮量、施肥的经济效应以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综合评价,其结果是以线性加平台模型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玉米成单13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施纯N量等综合农艺措施研究,明确了高产生理指标和相应栽培技术及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1989~1990省区试和1992~1993品种对比试验表明:成单13是高产稳产性品种。  相似文献   

12.
认为只有不断地突破性创新,才能掌握更多先进的核心技术、以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粮食科技创新需求可分为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两方面,具体的需求为粮食减损、节能降耗、信息采集、食品安全、高效物流、新颖食品等。提出了粮食科技突破创新的几个题目:东北低水分高产量玉米新品种培育;低割茬回收遗洒粮的联合收割配套设备;吨粮单元真空包装运输体系;粮食存储信息自动采集技术体系;原粮快速熟化技术设备等。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连续两年的试验,找出了麦后玉米的最适播期为4月20月至5月10日,并用气候规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根据临床表现把110例胆囊炎胆结石病人分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瘀热互结、脾虚肝郁,肝胃实热4个证型,在分型论治基础上,依据西医检查结果进行中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将电磁学中的高斯定理推广到力学中,并利用它分析了两个具体力学问题。说明了高斯定理是对所有平方反比力场都适用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由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深水浊积岩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应用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两种方法分析该套砂岩的沉积类型。应用粒度分析数据,依据设定的判别函数可以对沉积碎屑岩做出初步的沉积环境鉴别,而成因图解方法分析可以反映碎屑岩沉积过程中能量以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二者结合则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沉积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应用此方法判定了欧利坨子沙三中段厚层砂砾岩沉积为浊流沉积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套砂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塑性力学理论分析了拉深变形过程,根据拉深变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位移和凸缘半径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轴对称变形几何方程出发,求出了拉深变形的应变与凸缘半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该关系求得了等效应变,确定了真实应力应变关系模式,从而求解出了拉深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高校计算机自动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图论中着色理论来设计自动排课算法,并利用可视化编程技术予以实现,有效地处理了排课过程中教师、教室和班级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使各项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对玉米双苗的概念、双苗的自然发生频率、形态分类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各类双苗在作物育种或栽培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该项研究宗旨是探索雷州半岛杂交玉米高产制种的可行性及其配套制种技术.经过两年三造的试验研究,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效果.累计面积26 .9 亩.组合为南试847 ,加权平均亩产量为237 .1 kg,最高亩产300.1 kg.根据研究结果,本项目初步总结出了南试847 组合杂交制种配套技术,为指导玉米制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