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基式词性的不同,《水浒传》中的副词重叠式有两类即基式A为单音节副词和基式A为非副词。就语法功能而言,基式A与重叠式AA最主要的不同在于重叠式AA与谓词的搭配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2.
日语叠词中副词所占比例很大。重叠式副词改变了原有基式的结构和功能,与基式相比,在语义功能、语法功能和语体功能上表现出不同特点。重叠式副词语言生动、使用方便,既可以形象地描绘事物和行为的特征,又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4.
通过数据库数据对《儿女英雄传》中副词“很”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汉语中的“很”相比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对"你"、"你们"、"尔"、"汝"的详细比较,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更加凸显出了"你、你们"一花独放的局面;《儿女英雄传》中代词双音节化越来越明显。原来单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基本演化成双音节代词;《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尤其是"你、你们"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已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6.
综观《儿女英雄传》近百年的研究,解放前多采用索引、考证法;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方法已有超越考证法的趋势;90年代的研究无论从论文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将文化研究引入《儿女英雄传》。但是,《儿女英雄传》的满族文化整体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语法功能包括组合功能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两个方面。研究发现,《骆驼祥子》中的形容词重叠式有一些特殊的组合功能:与程度副词同现、与否定词同现、与助词“着”和“了’’同现。与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相比,《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组合功能更强,充当句法成分也更为自由。  相似文献   

8.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变化特点及类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基式相比 ,形容词重叠式在语义变化上呈现出程度性、状态性、主观性等系列特点。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化主要表现在格式、意义和功能 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超量程度副词”指程度副词表达的程度超过正常、可接受的范围。《儿女英雄传》中的超量程度副词有“过”、“过于/过愈”、“太1”、“忒”、“忒煞”五个。从产生年代、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等方面,对“超量程度副词”进行计量研究,用以揭示这类程度副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时差,但双音节方位词在两书中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用例分布不广,且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极少数用作补语,且用例较少;而在《儿女英雄传》中,"上"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及兼语,甚至独立成句。另外,"上"类双音节方位词在《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较多,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仿,由此我们看到词汇从明到清,向现代汉语方向发展、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从形式类型来说,只有AA式,不见AABB式、ABAB式、ABB式,这是与其他词类不一致的.并且,在AA式内部,A为副词的占多数.从副词的意义类型来看,在<朱子语类>中除否定副词外其他类别的副词都有重叠现象,这反映了汉语重叠式副词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来看 ,《朱子语类》副词重叠式与原式相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义项的减少 ,二是义项的增加 ,三是语义的分化。从语法功能上看 ,原式一般修饰单音节词 ,重叠式一般修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或者短语 ;原式后面一般不能带结构助词“地”、“的” ,而重叠式一般可以带结构助词“地”、“的”。  相似文献   

13.
副词重叠是汉语重叠中很重要的一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语言学家在是否存在副词重叠、副词重叠的范围、副词重叠的类型、基式与重叠式的异同、断代副词重叠、方言副词重叠、汉语重叠的理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副词重叠研究整体上薄弱,普方古结合不够,理论探索欠缺和类型学视野的缺失等.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今后副词重叠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方位词“左右”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差距,但“左右”在两书中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左右”作为方位词,其各种用法才刚刚萌芽,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而“左右”在《儿女英雄传》中,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状语和定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15.
《儿女英雄传》是清代文康所作,反映的基本是十九世纪中叶的北京话,龚千炎先生认为:“《儿女英雄传》处于近代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的最后阶段。”“研究《儿女英雄传》可以上窥《红楼梦》的语言,下探当代的北京话,从中看出近代汉语(北京话)发展的脉络。”①基于此,本文以《(儿女英雄传)虚词例汇》(龚干炎主编)为材料,以近代汉语复音虚词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对近代汉语最后阶段的复音虚词的使用特点、结构特点试加以分析。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过程早在六朝时期就开始了。在复音化过程中,受汉译佛经等因素影响,实词由单音节发展为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早于《儿女英雄传》约一个世纪的《红楼梦》语言与《儿女英雄传》语言和今天的北京话,加以对比后发现:汉语最常用的句法结构之一的“把”字词组,在经历了一千年左右的发展之后,到了清代晚期,已近于成熟。从总体上看“将”的退位使“把”成为汉语中唯一引起处置式的介词;工具语“把”字词组的减少以至消失,又使“把”的职能专于处置式和施事型“把”字词组,这是近两百余年以来汉语“把”字词组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通过两者在对待"礼"的态度上的一致性和都强调"真情"等几个方面的比较,证明两者之间是一种"同源而异流"的关系。同时,认为《儿女英雄传》学习《红楼梦》的印记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证明了文康对《红楼梦》的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9.
0.1 《儿女英雄传》是近代清人所著的白话小说,以通畅的北京口语写成。小说中的语言,与近代汉语的特点非常一致,其中的叠词尤为丰富,曾有学者为此专门作过论述。本文将就形容词重叠的问题作一些探索,而不涉及其他词类的重叠。所收例句均引自上海书店1981年2月版《儿女英雄传》(以下简称《儿传》)。 0.2 寻求一些构词形式的发展轨迹,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虽然不直接考证这个问题,但希图通过《儿传》中形容词重叠现象的考察,能为  相似文献   

20.
马思周、潘慎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白”》(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里说:“近代汉语的北方官话(口语)中有一个副词‘白’,大约等于书面语的‘竟’、表示意外的转折。其语法特点是,只用于否定句,修饰‘不’、‘没’,如明人小说‘叫了半日白不答应’。‘他今日不知怎的,白不肯吃酒’。”1989年《中国语文》第5期上发表了胡增盖的《满语bai和早期白话作品“白”的词义研究》,文中也提到了表示“竞、竟然”义的“白”,如《红楼梦》七十回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