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不是商品,理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直接结合。“主人”怎么能成为商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才能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理由  相似文献   

2.
<正> 生产要素结合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大家经常使用,但在具体使用中,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特定内涵并不明确,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把结合方式理解为狭义的生产关系,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还有它的社会方式,它实质上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也有的主要从所有制关系上来理解结合方式,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互结合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社会或集体范围内的直接结合”。还有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所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形式’就是生产方式或劳动方式”。生产要素结合方式应该如何理解?它究竟包含什么特定内容?为什么说它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还是资本商品、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企业主人地位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阐明了如下思想:劳动力商品的实现形式是租赁而不是买卖;在资本主义传统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劳动者的简单商品,而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表现出了资本化的趋势;在劳动力简单商品关系下,劳动者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而在劳动力资本关系下,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主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化不是要移植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关系,我们不能以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企业主义地位的对立来否定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根本条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实际主人,劳动者的劳动力已经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必然引发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化,但这并不一定否定劳动者主人地位,而是可能有利于劳动者主人地位的巩固和增强。但是,只有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制与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理解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而不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所能实现的社会生产资料的“自由主人”,才能正确认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公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经典作家们认为公有经济中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劳动者成为全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主人,整个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力当然也不是商品。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者对社会进行义务劳动,劳动者所需最低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虽然认为社会主义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且要…  相似文献   

7.
《复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赵莉莎同志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该文除了把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部分个人所有作为论据以外,还把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看成是一种特殊的间接结合.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到底是直接结合还是间接结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间接结合,一种是直接结合.在间接结合的情况下,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是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而在直接结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阶段中,客观地存在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二重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二重性,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两个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第一重性的内涵,即不断满足全体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又是联合起来使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集体劳动者,劳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在任何生产方式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只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历史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有两种基本方式:间接结合与直接结合,大体上与私有制和公有制相对应。所谓间接结合,就是指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介入了一个相对于劳动者的异己主体,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特点,对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实行公共所有,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直接结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由劳动者支配,社会产品也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应与马克思论述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有所不同。工人必须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一条件,无论是在私有制还是公制下都是相同的。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二条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是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尽管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公有的形式),但由于公有制下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不是直接结合,而是间接结合,因而使其劳动力成为商品。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都具有商品属性,但二者的性质和作用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力商品是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主义积累社会财富;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是为无产阶级创造新价值或利润,为社会主义积累社会财富。承认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商品,有利于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对提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二期刊登的赵莉莎同志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以下简称《性质》)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理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以不完全的形态存在着.这就是: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备性和由此决定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间接性.二、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我认为《性质》的论点和论据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物质生产过程,是生产资料这一物的要素和劳动力这一人的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劳动力不能不和生产资料一样,也有它的不同的占有形式.但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很少去研究劳动力占有形式问题,甚至根本否认劳动力存在归谁所有的问题.诚然,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起决定作用,这是没有疑义的.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在一个时期来就存在着争论。它涉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分清是非。一、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并非“一无所有”劳动力并不是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会变成商品的。劳动力变成商品成为买卖对象,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二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没有物质生产资料,自由得“一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系统实体要素的结合方式,形成两种性质不同的关系,即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配置关系,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建立起来的,这种活动就是人类特殊的活动方式——管理。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软件要素,其性质是由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般技术特征决定的,它决定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管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劳动组织形式的变革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存在着劳动力的社会分工,因此劳动者个人无法消费他的社会化了的劳动力,劳动力就以其内在的必然性向商品转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它本身并不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原因,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使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具备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形式。所以,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在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本主义的交换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社会主义的交换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初级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特殊本质,是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构成的。初级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中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有自然方式和社会方式之分。就前者来说,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并无本质的区别;就后者来说,它虽然采取了初级的形式,但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社会制度下生产两要素社会结合的分析 ,导出人类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建国以来 ,我国选择了一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两要素结合方式 ,这是造成当前国企改革的症结的本质原因。因此 ,国企改革的关键是 ,以体制建设和科学管理入手 ,使劳动者在结合过程中充满活力 ,使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 ,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生产过程的主体,把自己的劳动力投入属于自己的生产过程,创造物质产品,并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占有自己的全部劳动成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集体作为相互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是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产权中的收益权,是劳动力产权的实质性内容、实际存在和最终实现;劳动力收益权就是劳动者对企业剩余劳动成果的分享权。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就是劳动者在是自己劳动力所有者的同时,还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必须同时握有生产资料产权;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必须通过一项制度安排来构建,这种制度安排,只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