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据中组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在四川,中国共产党党员数超过511万。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要加大反腐败力度,必须构筑一个惩治、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如果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基础性工程的话,那么,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加大廉洁教育力度、加大权力监督力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等则是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主体工程。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汲取历史教训,摒弃过去用阶级斗争、政治运动解决党内矛盾的方式,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引导党内监督逐步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并构建起相对成熟的党内监督体系。总结我党党内监督科学化,其基本经验是: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注重增强党员监督意识;以制度建设为关键,注重扎紧监督制度篱笆;以"一把手"监督为重点,注重破解监督难点盲区;以党外监督为补充,注重发挥监督合力作用。当前进一步推进党内监督科学化,必须注重加强党性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内监督主体参与党内监督的主动性;注重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党内监督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抓住"关键少数",进一步增强党内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拓宽党外监督,进一步强化异体监督的协同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4.
据《组织人事报》报道,近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出通知,重申中央有关党内互称同志的规定。通知指出,党内互称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党内生活准则。为了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现重申《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通过继承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美德,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不断加以发展、丰富,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充分发挥着这一最有力的思想武器的作用,及时纠正因党内存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弱化导致的不良现象,使得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无愧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法宝。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弱化的现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监督制度、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民主管理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加强民主管理是油公司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油公司加强民主管理的障碍因素是:民主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现代化的民主管理理念和体系;用工形式多样,管理难度大。加强油公司民主管理,就要确立正确的民主管理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维护员工权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企业民主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从历史观和结构观两个维度,回溯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变迁的"关键节点",将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并以之为基础探究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外部环境和内外动力机制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我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变迁受到不同阶段经济和政治体制变革等深层结构因素的影响,是工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实现自我提升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管理提出的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求和民主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素质偏低、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对党员管理不完善、与村民自治委员会工作不协调等问题,要从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健全村党支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理顺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委员会的关系入手,探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领会,国有企业在加强廉政建设中必须推进制度创新,加强廉政基础建设;强化党内法规教育,牢固树立长期抓、反复抓的思想;强化作风建设,树立领导干部新形象,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从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制度,大力推进依规治党,强化"两个责任",推进两个"全覆盖",创新查案办案工作,狠抓党内作风建设,加强选人用人监督,进一步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创新了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工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会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升工作管理水平;有助于促进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有助于工会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送温暖工程;有助于减轻日常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整体规划,形成良好工作格局;提供人、财、物支持,加大资金及硬件投入;加强数据库建设,建立工作信息系统;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能力;加强工会网站建设,建立网上"教工之家";利用新兴信息化技术,拓宽信息化渠道。  相似文献   

12.
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深化"创争"活动,打造品牌职工队伍;建立民主参与机制,促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积极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严治党的成果如何最终需要人民群众来给予评价,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状况如何,人民群众有最直观的印象,所以基层管党治党成效如何可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完备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前提条件,专业化党内法规工作人才是管党治党的力量保证.基层党建工作者是党内法规的具体践行者,正所谓人才兴则事业兴,要继续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打通党内法规在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应以时不我待的意识加强基层党内法规人才培养,为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多样化的基层协商民主体系中,工会是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会以其广泛代表性、鲜明政治性奠定了它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中的坚实地位,发挥着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保障职工当家做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作用。工会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建设,重点应凝聚基层协商民主共识,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提升基层协商民主能力,构建基层协商民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加强机关党组织的党内监督,要坚持依据党章,探索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党内监督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把党组织的严格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巴蜀短波     
巴中"四学四看"、认真贯彻两个《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发后,巴中市劳动保障局党组及时做出部署,在全系统掀起以开展"四学四看"为内容的学习贯彻两个《条例》热潮。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看班子成员的先进性。局党组作出贯彻《条例》的九项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接受监督,在贯彻执行条例中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坚持统一组织重点学,看贯彻落实条例的紧迫性。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140余  相似文献   

1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实践中。从提出党内思想教育是最为迫切的任务到强调制度的根本性作用,再到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紧密结合,是党对执政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拓宽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现途径,彰显了党的建设的时代发展特色。为进一步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需要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凝心聚力的根基;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治本之策的保障;坚持同向同时发力,扩大聚合效应;推动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深度结合,发挥着力点的作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发挥结合体的支撑作用;强化统筹考核监督机制,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成效。  相似文献   

18.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深化和改善企业民主管理,关键是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发挥职代会的载体作用,切实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大钊的建党思想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组织建设和党要密切联系群众三个方面浅要的分析了李大钊的建党思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党内法规配套制定在上位党内法规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突出。然而,党内法规配套制定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相关制度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构建党内法规配套制定的基本原则,完善党内法规配套制定相关制度,从而在实践中提升党内法规配套制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