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佼皎 《劳动世界》2010,(11):129-130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估价是我国房地产估价实践中一种具有社会影响的估价类型。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在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拆迁补偿公平与否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于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估价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工资条例》正在制定中,笔者从"工资"概念的法律界定,工资立法的取向选择和立法原则的确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认为"工资"应采广义的概念;工资立法应采劳动法的方法取向;工资立法应贯彻"工资保障"和"分别调控"两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时,因对"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的维持或提高"有不同理解,易引发争议。因此,对约定条件的判定标准应从程序要件和实体要件两方面入手,要坚持有利于劳动者权益落实的利益倾向原则;坚持劳动合同约定条件整体和不可分性,以及可物化原则。同时,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立法,或明确规定"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的内涵,或删除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4.
《劳动者》2005,(3):36-37
拆迁听证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城镇房屋拆迁中要建立健全拆迁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拆迁补偿资金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司法救济是反对就业歧视、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最后屏障。司法救济程序大致可以分为案件受理、案件审理、案件裁判并执行等环节。针对案件受理,应从解释论角度对《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中的"劳动者"做扩张性解释,以扩大司法救济的保护范围;从立法论角度,应建立专门机构以推动公益诉讼。针对案件审理,未来立法应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以便于法院审慎判断;举证分配方面则应适度加重被告举证责任。针对案件裁判,应建立较为全面的法律责任体系,尤其是完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和建立缔约过失制度。  相似文献   

6.
现有工伤认定立法存在概念模糊、标准不明,与现实情形契合缺失等问题,引发了实践中诸多争议.以《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视角对工作场所与工作原因进行判定,应坚持"宽严相济"的理念,对工作场所认定坚持向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原则,进行适当性放宽,采纳"企业有效管控"进行具体判断;对工作原因判定严格把握"因工而伤"的固有阵地,将必要生理需求纳入"预备性与收尾性工作",以职工利益为判断基准,守住因果关系的等值要求这一底线.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参保范围窄、基金开支范围窄、统筹层次不统一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立法跟不上时代发展,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制约了其发展。应尽快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预警机制,加快推进失业保险的全国统筹,完善经办手段,实行"一票征收"。  相似文献   

8.
地方立法作为调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应在促进和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功能。通过对我国80部工会地方立法的考察发现,上述立法具有规制维度广泛,立法内容较为丰富;注重工作程序性,凸显法治化要求;具有一定的新理念,立法具有前瞻性等进步之处。但亦存在个别立法"带病工作",违反不抵触原则;个别立法缺乏严谨性,易引发推诿扯皮;个别立法威慑力不足,责任条款保障缺位等问题。未来,应通过做好中央立法的完善,为工会地方立法提供有力指引;做好新法的制定工作,增加工会地方立法的数量供给;做好旧法的法律清理工作,提升工会地方立法的质量等三个路径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与国外相比已经处于超常发展的状态,这也说明,现行立法存在着"规制失灵"问题。为确保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应认真落实劳务派遣的"三性"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和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制定限制和禁止使用劳务派遣的行业目录,建立派遣用工转正制度,加强工会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诚实信用原则在劳动法领域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并未进行类型化的展开,存有较大的解释性空间,致使劳资双方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履行职责的范围具有模糊性,加之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平衡状态,劳动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司法实践中,需要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处理劳动争议时,法院应当遵守劳动立法的宗旨和精神进行裁判,而不能有所偏离。在对题述案件的分析过程中,劳动者遵守诚实义务的边界应当主要在订立合同时的告知说明义务、履行合同中的忠实义务以及合同解除后的保密义务。在司法裁判过程中,应坚持类案同判原则处理类似案件,同时应统一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明确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举证责任分配作为一项法律问题,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立法不断完善,学界对此问题的争论也更加科学。在举证责任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诉讼经济、保护弱者的原则,考虑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举证能力,依据形式分配标准和实质分配标准,切实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民社会保险权的救济,我国社会保险争议处理程序立法采"二元救济路径",兼有私法处理程序和公法处理程序。通过对现行立法进行梳理和解读发现:国家层面立法较为模糊,对具体社会保险争议类型适用何种程序采取"回避"态度;地方层面立法则采取诸多"土政策"以回应国家层面立法的不明确性,出现"多元立法"现象;我国该领域立法总体上呈现出体系不协调、规范相互矛盾、立法目的落空等困顿局面。这些困顿局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路径与所救济权利的本质属性不符。未来我国该领域立法应回归社会法理念,当前则应明确规定和适度修正两级层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2005,(5):36-36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传出的消息称,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个体税收的征管,促进其健康发展,中国将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税收的征收管理。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推进个体税收征管的“阳光作业”,促进其纳税遵从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从"企业保险"华丽转身为"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在制度体系、待遇支付标准和参保范围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维权道路漫长以及制度体系发展失衡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工伤保险领域的困境,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坚持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与此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素养建设;要预防、康复与待遇补偿协同发展,使预防和康复工作落地;要明确主体责任,畅通维权渠道。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于问题的决定》指出:应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建设。目前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起草工作已经起步,制定《社会保险法》,必须首先弄清社会保险立法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为表述社会保险的对象、待遇、基金收缴和管理打下基础。笔者认为社会保险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几条: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社会保险的项目和待遇标准要和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支持下,市郊农村被纳入城市化标,失地拆迁农民被安置转变为城市居民,加快失地农民融入城市化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构建民主公平社会,拆迁安置社区内仍面临一些困境,如失地拆迁农民身体城镇化,但是在身份上并未城镇化.拆迁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为拆迁安置社区的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构建一个框架来作为典型研究,为其全面推进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任超 《劳动世界》2013,(10):23-26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通过强制性保险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社会保险费征收作为社会保险制度执行中的重要环节,在全国范围内大多经历了从社保部门收缴到地税部门代征再到地税部门征收又回到地税部门、社保部门分别征收这样一个变迁的过程,征收环节逐步完善,各项制度日渐成熟,但同时也暴露出社保征收权归属不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泛指劳动者因违反各项劳动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应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属于其行使惩戒权的行为,不同于追究纯粹的民事赔偿责任。为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责令赔偿权,我国劳动立法应细化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的归责要件并完善相关程序机制,以确保被惩戒劳动者的权利能获得法律救济。对于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的具体金额,则应通过适用"比例原则"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应重视和谐劳动关系恢复能力,强调三方多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劳动立法应坚持刚性与柔性相结合,要按情、理、法的次序处理我国劳动关系中所显现出来的各种矛盾与纷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