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电子信息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需求,坚持多元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学生自主、二次分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年的应用实施,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全方位育人理念是许多高校所推崇的教育理论,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和各领域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今后一个阶段,高校如何有效贯彻全方位育人理念,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如何增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是当代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适应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经管类专业投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从"投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投资管理学"课程的改革方向与措施.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李可 《劳动世界》2020,(11):54-55
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内驱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粤澳如何发挥各自所长,深化合作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是成功实现大湾区国家战略、在"一国两制"体制下保持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在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一直都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近几年来,面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再工业化",为了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战略计划.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但与德国"工业4.0"相比仍处于宏观战略层面,缺乏实施的具体细节.借鉴"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应当将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建立智能工厂,制定产业标准引领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并建立创新新型制造业组织模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相匹配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如何让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高校的重点工作。结合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当前高校就业情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即高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促进就业;“全程”即从大一起始到毕业结束,全学段时间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全方位”则是指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结合课堂知识与见习实习、线上培训与线下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就业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三全育人”中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和价值引领。以“三全育人”视角来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提高了高校  相似文献   

8.
<正>铁岭技师学院建院以来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坚持六大发展理念,明确办学目标,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方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内涵式建设,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一、坚持以人为本1.将人才引进作为促进教学发展的战略支撑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制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几年来,通过招聘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从  相似文献   

9.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4,(9):F0004-F0004
正成都市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被人社部确定为第一批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以及中英现代学徒制合作项目试点院校。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突出恃色、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秉承"以市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一环,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价值底蕴,蕴含着鲜活的育人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以阐释好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为着力点,以深刻领会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具有的现实价值为基础,以探讨劳模精神有效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路径为重点,破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难题,积极构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的高校育人新模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储备,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大思政理念”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积极作用,研究其作用机理。要充分发挥“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独特育人功能,让学生从中能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科学素养、塑造工匠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进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在社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以齐文化为底蕴的淄博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产业和城市双转型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天地。淄博地域文化丰富多彩,齐文化是淄博的王牌,其价值理念契合"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实际意义。淄博市要主动践行齐文化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的精神,发展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创意产业,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向一带一路输入积极的文化内容。这有利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改革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中意义重大.本文从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现状出发,从联系学生实际、转换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四个维度,对高职思想政治课改革与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考试道德     
孙彬 《劳动世界》2017,(36):26-27
考试的目的是客观公正的选拔人才,这对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和积极向上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考试中的道德问题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它关系到国家建设的人才培养,对于考试道德的规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关系到教育改革成效的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在传统培养模式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促使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对中外高校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人才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促进了相应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阐述和分析了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概况及成功原因.其后找出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差距.最后分析了它们之间差距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成都市技师学院是一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也是四川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所技师学院。学院一直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突出特色、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构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学校培养和社会培训结合,学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存"的办学体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在地方职业教育领域,领先办学,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工会作为在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高校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其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工会功能与定位的核心要求,有着自身内在的逻辑。当前,高校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存在着传统职责要求与当前现实需要、客观现实存在与主观角色认知、横向的工作思维与纵向的协作要求的矛盾,需要高校工会创新工作理念、充实工作内容、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构建高校工会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处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文明如何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文化进行寻本溯源,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反哺现代乡村文明,让文化与文明找到再出发的动力,是推进乡村文明、改善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文化繁盛的题中应有之义。山东借助"乡村儒学"等现代方式,将"仁义孝道"等观念重新植入乡村,重构乡村的价值体系,是借传统文化唤醒山东乡村文明复兴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对我国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闻之 《劳动世界》2017,(22):60-61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业"出现了10次,"创新"出现了21次,继2015年"双创"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创业"已连续三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也已成为适应、把握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缓解社会矛盾、培育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成为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扩大大学生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