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和叙述模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以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传统小说叙事予以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和变革,它转变了小说观念、审美价值取向,更新了叙述方式和方法,改革了小说的形态、作用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呈现出与传统小说迥异的“现代性”。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的转变及其原因,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现代主义小说文体根据不同的叙述特征形成的象征性、意绪性、客观物化等较典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是西方小说文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小说(novel)这个术语18世纪才充分得到确认.商业经济发展、读者大众化、出版商业化、政治变革、意识形态、时代精神、哲学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传奇文学、故事小说、人物特写等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构成了18世纪小说文体兴起的文化契机,并形成了18世纪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及主要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梳理和探讨古希腊至18世纪游历小说与游历式叙述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及特征,即探险游历文学的以情节为中心的游历式叙述模式,流浪汉小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游历式叙述模式及启悟小说的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游历式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4.
启蒙运动对18、19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启蒙运动具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和世界主义等特征 ,并对对 18、19世纪西方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方音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导致中国小说晚熟的内部原因是小说自身的文体特征发育迟缓 ,小说在其演进过程中与文学主流相脱节 ,始终未能形成稳定、清晰的文体规范 ,从而影响了小说在整体上成为成熟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6.
韩少功小说的文体特点具有清晰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作家自觉的文体意识。"伤痕"、"反思"文学阶段,韩少功小说文体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再现生活真实的叙述视点、以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模式、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方式这三个方面。"寻根"文学阶段,其小说文体以非理性的话语模式、寓言化的人物塑造、非常人的叙述视角为特色。"词典体"小说创作阶段,混沌态的时空观、"碎片状"的结构模式、民间性的叙述话语共同构成了此时期的小说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古代长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有幻事、演事与叙事的区分。文章以大量文本细读为基础,重点探讨了神魔小说文本叙述的“幻事”特点,总结出其文本“幻事”叙述的不同模式,在古代小说的叙事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西方意识流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在心理活动叙述形式方面的区别,从叙述的逻辑性、客观性与时空观念三个方面论证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心理活动叙述形式的合理性,认为叙述形式的革新是意识流作家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学中存在地方色彩,英国19世纪的文学中也存在“英国色彩”:简·奥斯丁的中产阶级婚姻观,狄更斯笔下的童工悲惨遭遇,萨克雷书中的资本主义上层社会,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意象和哈代的韦撒克斯的乡村生活,共同形成英国19世纪文学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之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小说有"国家叙事"与"日常叙事"两大叙事法则。"国家叙事"为主流,表现"人生飞扬",其共性强。30-40年代,国家叙事原创性强,有茅盾社会分析模式、丁玲意识形态模式、路翎现代心理模式;50-70年代,原创性弱,基本上是茅盾与丁玲二式整合为"史诗"模式;80-90年代,出现超越史诗,悲剧、象征、隐喻多样模式。"日常叙事",从苏曼殊、张爱玲到池莉、余华,表现"人生安稳",个性化强。两种叙事法则共同成就中国百年小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从 1 9世纪 70年代到 2 0世纪 ,中国处于不断的改革或革命中 ,小说也相应存在一种共通的现象 :继续着古典才子佳人的传统而与政治运动相联系 ,使这一古典传统不断地相应改变自己的表现形式 ,但精神实质仍然是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极大地推进了西进运动的进程。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西部拓荒农业和地区专业经济的发展 ,促使西部农业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变 ,同时人口的西移加快了西部地区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小说改编电影多数对原著结局采用了“道德化”“冷漠化”改写策略,道德化,通过增加“核心冲突消解”情节和“揭秘”情节,落脚于家国情怀,以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复归为当下社会日渐疏离的人际关系和信仰危机提供一种“想象性的解决”;冷漠化,将原著的“定性”结尾复杂化,深入底层生活逻辑,暴露黑暗世相直面危机,又不断绝“善”的可能,以引发观者自我拷问和对人性的审视。“民族品格”是二者共同的指向,是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身份标识,是建构“中国梦”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15.
英国中产阶级与19世纪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英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中新型中间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预示了英国社会由两极型社会向着橄榄型社会演变的趋向。而中产阶级的茁壮成长,反过来又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城市功能形态发生变化,出现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的功能分区。从交通方式到居民居住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中产阶层及社会精英迁居城郊或郊区的独立、半独立式住宅,使城市发展出现了郊区化趋势。此外,中产阶级的壮大,还促进了城镇管理走向民主,从城镇寡头统治向选举产生的市政机关演变。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英国小说是作为一种对深远的文化和社会变化的文学反映而出现的。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以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小说成为了一种载体;反过来,因为小说对于这些变化的反映而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变化的发生并且使某些观念得以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小说的“疯癫叙事”历经从萌生、演变、沉寂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缘于作为叙事视角兼叙事声音的“疯癫者”驳杂多面的文化形象及不同于常人的言语、思维与情感体验特征,从“五四”到新时期再到世纪之交,中国20世纪小说疯癫叙事文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皆隐秘漫溢出特殊的历史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疯癫叙事踯躅于对历史的建构、置疑与重构之间,某种意义上,疯癫叙事是窥探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与参照。90年代以前,疯癫叙事致力于挑战同时期文学实践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与宏大;世纪之交,疯癫叙事在浓郁的历史虚无主义氛围中,展现出对虚无主义历史意识的审视与过往历史话语价值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期是英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叙事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文探讨了几位重要小说家有关小说叙事的观点,从书信体与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的发展、小说家的关注重心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小说叙事理论进行梳理评述。  相似文献   

19.
1884年11月,清朝设立新疆行省.首任巡抚刘锦棠采取了政治安边、军事强边、经济兴边、文化固边等一系列措施,标志着新疆防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使晚清新疆防务建设达到顶峰.建省时期的边陲新疆,成为晚清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