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学中的美,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象.大凡真正体会过数学的人都会感叹数学的比例美、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乃至于数学的残缺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利用数学美组织教学,阐明数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微分几何是大学基础数学课程。本文认为在该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数学美的教学,这不仅仅是通常认为进一步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而且是数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做事力求完美的态度有很好的育人意义.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把育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史的考察,认为数学美在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动力作用和方法论功能。即数学美为科学探索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为科学发现提供武器和导引;为科学成果提供选择和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数学的对称性、简单性、统一性、奇异性等诸方面对数学美进行了赏析,同时指出欣赏数学美和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略论     
数学的内在美语言是概念、定理或公式及其演绎。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有真、奇、和谐、平衡、对比强烈、简洁、对称。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美妙之处在于能把混乱化为和谐,纷杂化为对称,繁复变为简单,还在于能将一个陌生的问题利用熟知的"相似问题"进行类比,使其得以解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解决数学问题,巩固数学知识。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精神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数学美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熟知,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一直是大家研究的问题。从美学的观点出发,以数学发展历史的典型事例为代表,阐述了数学美的普遍存在性,进一步详述了数学美的本质和数学美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最后论述了数学美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和教师如何进行数学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9.
覃桂姣 《新天地》2011,(8):116-117
数学美不仅有表现形式的美,而且有内容美与严谨美;不仅有具体的公式、定理美,而且有结构美与整体美;不仅有语言精巧的美,而且有方法美与思路美;不仅有逻辑抽象的美,而且有创造美与应用美。简单的说,数学美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对称美。  相似文献   

10.
"美”与"数学”似乎是相隔遥远的两个领域.美现实而单纯,数学抽象而复杂.数学美正是本文要诠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数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结合,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审视高等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的元素。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心智的启迪、提高数学审美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的内容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在抽象的内容背后却隐含着许多圆满的、美丽的结果,这主要包括外在形式美和内在理性关。在此我们着重探讨数学教育内容中知识结构的内在美,结合高等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利用数学美处理教材。使学生不仅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能领会内在的精神实质,欣赏到数学的内在理性美。  相似文献   

13.
在装饰艺术这个领域里,变化是广泛地存在于人民的审美观念当中的。然而肌理与秩序的美感,是人们一直追求着的,古老的漆画工艺就是因为肌理的独特一直以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流传至今,它的肌理之美与秩序之美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媲美,把这种肌理与秩序运用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里,使装饰材料的质地和装饰材料的自然纹理的巧妙结合、充分地展现,成为现在的设计师对装饰材料极其重要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关于"美是什么"的追问,至今尚无结论。其实对这种形而上的追问,是不可能会有什么客观的科学结论的。"美的事物"与"事物的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的"美"是形容词性的,后者的"美"是名词性的;前者是社会科学,后者是自然科学。美学真正要研究的,应该是"美的事物",而不是"事物的美";应该是美的原因,而不是美的本质。美的原因就是客体事物对主体内在需要的满足。这其中的"需要",不能仅仅是精神上的,还应该包括物质上的。客体或审美客体,对主体或审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对主体的美的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论美和美感在实践中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提出了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他为这一命题立论的心路历程是:(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是心灵的自由创造;(3)美是自由与无限。但是,自然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的尺度和追寻的目标。所以,不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本体结构)、设计美的生成(认识结构)、设计美的美感结构(语境结构)3个层面的历时性展开及共时性包涵关系,论述设计美概念作为一个由特定符号及其语境组成的系统结构之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