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型填空旨在考查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这是大部分考生认为难度最大的考查项目。同时它又结合了单项选择题和短文填空的优点,既考查词语搭配、近义词辨析、句型结构、复合句的关联和习惯用法等,又考查了逻辑推理和事理推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完形填空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完形填空在高考试卷中是拉开考生得分的一道关键题型。完型填空主要测验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整个文章逻辑联系的理解,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以及词组短语搭配的使用能力。所以,大部分考生认为完形填空是难度最大的考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完形填空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理解的深度。它重点考查实词的用法,以及考生综合运用逻辑判断进行词义辨析和搭配的能力,认识文章的结构和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善于在文章中发现并捕捉信息点,通过分析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选出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4.
完形填空题是我省各地中考英语试卷中客观性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考题型之一,也是考生感到困难、得分率较低的综合性题型之一。“完形填空”题选材广泛,涉及日常生活、文史知识、科技小品、社会热点、政治经济、人物传记等。考点主要集中在词语的辨析与搭配、惯用法、句法及通过语境的暗示选择最佳答案等。近几年的完形填空题主要检测受试者在理解整篇阅读的基础上对词汇、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词汇背了,语法掌握了,文章读了,可是很多中学生的完型填空还是对错各半,高分为什么就那么困难呢?在此,我以过来人的身份与你分享以下几点经验,希望对完型填空有困扰的你有所帮助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完形填空又称综合填空,是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英语测试题型,是大多数考生视为“可畏的”一道关. “完形”的能力表现在“词汇量”大不大,海外文化常识是否丰富,平时在“泛读” 上下过功夫吗?还有“词义辨析”的本领大不大.它着重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高三备考的日子里,对于完形填空题,许多老师遵循着做题、讲题的老路子.  相似文献   

6.
刘树信 《决策》2008,(9):54-55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的核心是逻辑推理和辨析能力,主要考察应试者能否把握事物的本质,思维的条理是否清晰,思维的过程是否敏捷和流畅,尤其是应试者有没有较强的辨析能力。 在领导干部公选考试的面试中,结构化面试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而结构化面试主要是测试,应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应变能力和办事计划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分值权数最高。因而,是应试者在结构化面试中,应该优先和重点把握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字形辨析一直是众多高考考区语文考题中的热点,各考区考查此项内容时所坚持的原则是"常见、耳熟能详、使用频率高",所涉内容不偏不怪,以常见易错字为主;考查的重点往往不在书写上,而在"形近误写"和"音同误写"汉字的辨析上。下面,笔者试从如何准确辨析字形的角度,略举实例,和读者共同探讨部分常见易错汉字的辨析技巧。  相似文献   

8.
完形填空是高中英语的一项重要内容,融合了词语辨析、词汇用法、单句理解以及全文理解等多项考察内容,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极强的分析理解、逻辑判断以及英语语感等多种能力,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新题型语法填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训练方法及技巧进行了简略探讨,以期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考政治主观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本的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的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特别是在新的高考模式下,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考查由单纯的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传统题转向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重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说明和论证的能力题.  相似文献   

10.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资格考试。而高考数学正像《考试大纲》)中指出的,其主要是测试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能力的考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切合考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王琦 《决策》2012,(7):78-79
这类题目考查类型非常广,常考各种生活事件、职场事件和公共事件,不仅考查实际工作协调能力,也包括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偏向于考查考生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将来在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考生应当具备应对复杂局面的出色能力。同时,由于解决问题类试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考试中越来越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而设置成语题,对检测考生语言运用能力非常有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成语题的考查就长盛不衰,因此了解成语题考查的特点及应对策略至为重要.本文将就此问题举例略作分析,以为成语的复习备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新课程的实施,很多省市的高考试题命题也实行了改革。高考改革显示高考试题稳中求新,高考试题"以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主,但更体现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检测学生用英语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在II卷的任务型阅读等相关题目有所体现外,I卷的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更加注重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蔡远德 《科学咨询》2007,(16):42-42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且阅读理解是近年高考试卷中篇幅最大且分值最大的题型,是综合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即检查考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分析、推理和鉴赏等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进行阅读理解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重庆市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命题依据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题灵活,注重联系实际。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体现了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重庆市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试,命题依据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题灵活,注重联系实际。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体现了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邵金成 《科学咨询》2007,(20):62-62
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已成为逐年生物高考的考查趋势,试题内容和难度由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提升到实验的设计。在复习中大多数同学有了一些应对能力,但在答题中往往写不全面,述事不清或答非所问而得不到高分,笔者就此提出一些措施供同仁和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指出:“自然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双基和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能力也是考查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正因如此,历年高考试题都非常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试卷中都安排相当数量的实验问题(分值约占15-20%)。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实验教学的要求逐步提高,实验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针对高考化学实验考查内容的特点和命题走向,我认为在化学总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曾志 《领导科学》2003,(1):32-33
长期以来,在班子配备上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用“强弱搭配”的方法来配班子,也就是以强带弱,将一些能力素质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干部集中到一个班子,凑合成一个集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强弱搭配”有一定的合理性,确实对班子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弱搭配”配备班子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强弱搭配”本身就具有不平等性。配备班子强调组合性、平等性,无论是一把手,还是副职,都是党的干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别。对于班子的配备、干部的任免,政策性和原…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以传授为主,知识点多,满堂灌的方式,转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分析各省市高考试卷发现,高考考试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2014年重庆教育考试院就在《考生必读》里对政治学科的考试范围和要求就做了这样的说明:注重考试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重点,与新课改的精神一直。重庆2013年、2014年高考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高考试题主要以“能力立意”为主,那高中学生怎么才能适应能力立意的考试呢?高考考查的能力不是高三一年的功夫就可以培养起来的,而是高中三年的积累,仅凭突击想得高分可能性不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政治学科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会有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