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选取云南两个彝族聚居的村庄,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几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其村民说汉语、写汉字、说普通话、用汉语思考等方面的情况。并对两村汉语使用情况的原因从民族心理、民族政策、环境影响等方面做了研究和解释,同时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彝族是西南地区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彝族也像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面临着文化的流失,但是从大凉山的彝族人办的彝族服饰文化节,也看出了彝族人在努力地为自己的文化做宣传和发展。民族间的矛盾总会有,但是希望我们可以去除文化间的隔阂,与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来维护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希望今后可以使世界都了解中国的56各民族。  相似文献   

3.
彝族学者型诗人阿库乌雾的彝、汉双语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审美追求。诗人凭藉对彝民族诚挚深厚的情感源泉 ,极力破译并升华古老而神圣的民族精神 ;以迥异的文化质素对汉语渗透并与现代诗艺溶合追求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的美学建构 ;在现代语境中以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宗教精神完成叛逆回归后的再度超越  相似文献   

4.
彝族漆器是彝族人民用独特工艺创造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四川凉山彝族的漆器,以其使用的广泛性和鲜明的特色不仅在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漆艺文化中也最为引人注目,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和真正朴实的实用艺术,也是高贵华丽的装饰艺术,是彝族人民艺术的史书和活化石。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给彝族漆艺的发展带来冲击,但如能提高大众化和精品趋势,彝族漆器艺术将大有曳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南疆少数民族学汉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所在的广大农村没有汉语使用的环境,这是南疆少数民族不会说、也听不懂汉语的主要原因。但面对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对汉语普通话的社会功能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积极学习汉语,政府也为此加大了人力财力投入。尽管目前南疆地区汉语普通话水平普遍偏低,但只要有好的对策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与文字的使用,在新疆推行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汉语作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工具,为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型人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就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对策,为搞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充分发挥汉语言的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要]学习借鉴美国慕课发展先进经验推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性发展很有必要。本研究在对美国慕课发展趋势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彝族传统文化慕课的发展为切入点,对部分民族高校及大学生在彝族文化慕课方面的感知程度与学习意愿进行实证调查与分析,进而对互联网时代彝族传统文化慕课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路径加以思考:从其具有的基本规律与特殊规律出发,探索彝族文化慕课发展与普通慕课发展的同与异;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彝族文化教学资源进行清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彝族文化慕课发展规划;提升彝族文化专家的数字化意识,推动彝族文化慕课的市场化运作,以此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慕课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疆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公共交际语言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公交语言、购物语言、机关办公用语、传媒语言调查材料的分析发现:乌鲁木齐市的少数民族在公共场合与汉族人交谈使用汉语,与本民族人交谈使用维语,他们的汉语普通话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有关彝族文字起源问题有多种解说。有学者认为在史前史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自己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笔者追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彝族文字起源研究和探索的论说,将彝族文字创制或产生情况归纳为神奇的民间传说、彝汉古籍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或考证的刻画符号三种类型加以论述,明确提出彝族文字起源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历史甚至更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各族人民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民族外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除回、满几个民族已使用汉语外,大多数都有自己通用的语言,有十几个民族还有自己通用或比较通用的文字。我们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贯采取尊重的态  相似文献   

11.
一彝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彝族有6578524人。居我国少数民族中的第六位。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区,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自乌...  相似文献   

12.
彝族文化研究虽已成就斐然,但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还是十分薄弱而近乎空白的新课题。现通过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挖掘、整合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资源以充实现有的美学研究内涵;进而探索各少数民族审美研究的新路向,为建构少数民族美学作准备;同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的研究向深广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彝族地区的语言法规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法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与彝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现状有密切联系,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整个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的法规条款和政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它也与彝族地区语言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彝族地区的语言法规和政策既有民族的特色,又体现了我国相关法规和语言政策的特征.通过彝语文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和各项措施是非常正确的,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它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巩固国防,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典彝文古籍都是以名言警句、诗句等文体完成,多为五言诗歌体,但也有七言、九言和十一言的,在文体上,句与句、段与段、篇与篇之间非常讲究音韵规律。吉狄马加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诗人。论文通过深入分析吉狄马加汉语诗歌中的民族文化基因,阐释彝族传统文化对现当代用汉语创作的彝族诗人创作的影响。研究表明:彝族古典文集在题材和内容两个方面影响着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他的很多诗歌题材都直接源于彝族古籍;其次,在诗歌的内容上,字里行间无不流溢着彝族古典文集与传统文化的气质与性格。此外,以彝族经典古籍文献为始基的彝族文化因子则通过内化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成为诗人诗歌创作不竭之源泉。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学是多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翼。本文从汉语言形式与母语文化精神、语言与存在的矛盾,以及文化潜对话所揭示的语言压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以彝族诗人罗庆春的《阿库乌雾诗歌选》为代表的汉语诗创作所传达出的文化诉求,提示人们注意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第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处在彝、汉杂居区的云南通海县里山乡的彝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里山彝族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彝语是彝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之一,仍具有较强的语言活力;(2)彝、汉双语竞争是彝族语言生活的客观存在,但双语和谐是主流.(3)彝语的使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4)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从民族分布、民族内部凝聚力、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汉族的认同度、族际婚姻、语言接触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里山彝族语言生活的因素,并预测了今后里山彝语和彝汉双语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 55个少数民族中 ,除回、满等使用汉语外 ,其他 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将近 30个少数民族使用 30余种民族文字。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于 80年代已获得喜人的发展 ,为世界多文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提供了有益的素材和经验。中国各民族所用文字涉及世界五大文字圈中的所有类型。中国在各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平等的双语或多语政策 ,这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条件。民族地区计算机应用同样要求有民族文字处理能力 ,特别是与汉字、英文兼容的处理能力。办公文书的编写、书刊的排…  相似文献   

18.
林耀华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成绩着著,硕果累累,对彝族的研究成果尤其显赫;堪称彝学泰斗.林教授一生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成就有两方面一是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二是对中国社会的调查研究.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撰写了诸多价值极高的论文和专著,为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受主体民族二汉族语言文化影响的情况是不相同的。即使在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地位、心理状态的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往往可分出不同的层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清末、民国初期广西壮族地区汉语使用的情况为重点,分析壮族双语现象的特点。文中所用材料主要引自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广西地方史志。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的提高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核心。参与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环保意识 ,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碧塔海边彝族为例 ,从民族经济和环保的角度 ,探讨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