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雪 《东南学术》2021,(4):177-188
控烟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发起,并通过国际组织向发展中国家传递.中国于2003年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进入控烟全球化语境之中.通过"外"与"内"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中国烟草产业既对财政收入有着显著贡献,同时又带来公共卫生危机.这一矛盾使国家内部产生了针对产业的两种力量:一种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的民间控烟行动,与官方的控烟政策和反腐行动共同形成的抑制力;另一种则是由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和地方政策提供的保护力.在两种力量的交织作用下,中国烟草产业采取隐性和显性策略,维护自身发展.透过当代烟草产业景观的再造过程,有助于在价值观念全球化之下,清晰审视国家治理所积累的经验,以及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具有全世界法律效力的公约。中国既是公约的缔约国,又是公约的创始会员国。中国的控烟一直为世界所关注。中国很早就意识到烟草的危害,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家就陆续制定了很多控烟的规定。在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针对国家层面没有立法,地方要不要先立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根据统计,2006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实施后,已有北京(2008)、银川(2008)、上海  相似文献   

3.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全球性公约,提供了一个被各缔约方认同的在烟草流行背景下实施烟草控制措施的全球治理框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负责任的大国,在烟草控制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应坚持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的辩证统一,充分发挥主权国家的核心作用并妥善处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行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晋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216-221
吸烟危害健康,已经是一个无需证明的事实。我国善意履行国际公约.实施“全面控烟”的国家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虽然控烟(以下简称控烟)可以视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但是笔者认为,对烟草控制进行完备的立法和有效的执法,是控烟的关键所在。因此,控烟法律机制的构建是我国立法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政治学流派对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同的认知.新自由主义强调其作为社群损害个体权利的一面,而社群主义则为其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设置了空间;多元主义设计的民主机制肯定了其积极作用,而法团主义却担心其在多元竞争中会带来社会失序和不公平的风险,强调国家控制的必要性;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治理理论则在根本上都认同在政府监控下引进多元互动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在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政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它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明最终要体现为社会组织的文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和谐,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化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为此,文章进而层层深入地论述了非政府组织的涵义、性质和特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方式和分类,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继后并对中国非政府组织运作及其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推动因素 ,同时也为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议题和充足的理由 ;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则对全球化的扩展形成一定的制约和规范作用。在全球化的推动下 ,非政府组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只有建立有效的国际机制 ,在发挥非政府组织优势的同时规避其缺点 ,非政府组织才能为全球治理的实现真正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何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社会的和谐,都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政治机制,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越来越明确,其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具体,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对中国现阶段多元变迁主体的形成及角色扮演进行研究,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各主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博弈关系,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和谐社会制度的实现机制应该是一种由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主导,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作为润滑剂并与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双回路制度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领域新兴的组织形式,具有优化治理结构、创新组织和整合社会的功能,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与必要条件。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必须重新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积极培育和完善各类非政府组织,并有效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运行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不足及下降主要表现于以下五个方面:效能低下,管理混乱;行政化、官僚化色彩浓厚;市场化运作机制情况严重;监管不足或缺位,财务状况不透明;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加强非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建立适用于非政府组织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其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完善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提高;非政府组织建立问责机制是提升其公信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创建和壮大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其独特优势.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面临制度与观念、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内部失序与外部失范等多重困境,为此,需要通过优化非政府组织的外部治理环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参与型政治文化等途径,实现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2.
走向良性互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同的价值理念,互补的治理职能,长期的合作历史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奠定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需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政府要转变观念,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合理定位;加快职能转变,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中介服务功能;完善法律体系,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科学规划,引导非政府组织有序发展;继续深化各项配套改革,为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非政府组织建立健全自律和问责机制,规范非政府组织行为.非政府组织要培养志愿精神、利他主义和使命感;主动和谨慎地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促进和维护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在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基础上,保持独立性,增加代表性;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确保非营利性,提高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李斌 《理论界》2012,(2):186-187
在当代西方主要社会管理理论中,社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非政府组织制衡政府;政府控制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基于不同理论基础上的社会管理理念会有较大反差,这些观点无疑将为我们今天正在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跨学科的"社会资本"理论,结合非政府组织的本质特点,提出了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认为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同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一样都是非政府组织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社会信任网络是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的本质,并从其特征、有机构成及功能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扩大公共参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是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社会、积累社会资本,发展非政府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参与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上海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案例表明,非政府组织拓展公共服务内涵、满足不同需求、提升专业化、特殊化服务质量的潜在能量,具有激发社会活力、延伸并补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意义。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应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扩大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良性互动格局,从体制、机制上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营造法制环境,并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回到社会:非政府组织研究的社会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一部分,是对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社会原子化危机的回应.社会自我保护运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内涵,同样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也与特定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密切相关.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在90年代加速的中国社会转型,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国家一单位一个人"的总体性社会关系格局和社会联结方式,社会原子化危机也逐步呈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作为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一部分,其特殊性在于国家主导的改革和独特的社会结构特征将形塑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非政府组织作为参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一股重要力量,具有动员鼓舞、补充资源、维护稳定、凝聚力量、组织协调五个方面的作用,并通过组织载体、环境载体和活动载体发挥出来。非政府组织之所以能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这些作用,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宽容和认可、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大地震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要进一步拓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作用空间,就需要提高对非政府组织作用的认识,改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机制,构建多元参与主体,做好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不断发展壮大,它在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增强、社会效益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推动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更加充分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转型期该群体的多样性需求决定了社会支持主体的多元化。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研究主要围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正式支持、社区提供的准正式支持、个人社会支持网提供的非正式支持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的专业技术性支持展开,并着手探索社会支持系统化问题。总的来看,已有研究初步形成了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框架,但是在多元主体间协作以及社会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还缺乏有深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文勇 《理论界》2012,(7):14-16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有着膨胀发展之势。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到底是什么动力在不断促进着非政府组织的飞速发展呢?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已有文献从社会转型下的国内国际背景、国家和市场以外的社会、以及政府主导下的主动培育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中国非政府组织飞速发展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