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近代化问题是西欧乃至世界历史中的重大研究课题,近年来,学术界对此加强了研究并发表了不少文章。但是,关于何为农业近代化即农业近代化有何特定内涵问题,有关文章似乎缺乏完整、准确的界定。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发于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农业,...  相似文献   

2.
试论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也是近代化的开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鸦片战争开始的历史,对于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化是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内,人们热衷于讨论中国近代化,然而对于中国近代化的认识,却有巨大的分歧。要分清此中的大是大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鸦片战争开始的历史。一对于近代化,我国学者有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表象到实质的认识发展的过程。在新中国诞生之前,统治思想界的观点,只是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正确认识农民起义的性质,不仅关系到对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里地位和作用的估价,同时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分歧也较大。多数同志持“农民革命说”,亦有部分同志认为农民起义不能称为革命。后一种意见虽然提出来,但尚未展开讨论。下面,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谈谈管陋之见。  相似文献   

4.
能够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体现了我们对这方面认识的进步,因为学术界过去争论更多的是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现在如此讲,应该是在对前一问题确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认可了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科学的传统,它以自然国学的形态存在在那里,问题是我们如何去进一步概括它.  相似文献   

5.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是时代的中心。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的近代化,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文化结构的更新等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戊戌变法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康有为提出的变法方案,是首次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因此,康有为在中华民族图谋实现近代化的历史长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近代化意识,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畴,还是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不同意见。本来,按照传统的习惯,人们把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叫做现代史。但是,在五十年代讨论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时,有同志提出把中国近代史的下限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延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主张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中的"吏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吏隐"是反映和概括中国古代士人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概念,向来未被学术界所注意.笔者在<大历诗风>中加以讨论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它在唐诗中的反映及表现得到了研究.然而"吏隐"是个历史的概念,它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追溯其起源及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含义,阐明其历史发展、实现方式,尤其是与诗歌的关系,是理解和诠释"吏隐"概念的关键.本文通过考察"吏隐"一词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与流传,对"吏隐"的动机、"吏隐"实现的前提及其心态史意义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问题,特别是关于现代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垂死性,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理论界讨论得十分活跃。这个问题既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部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颇有裨益,而且对于正确认识现代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意义重大。所以,这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值得深入讨论。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秦以后是否属于封建社会,曾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焦点.这一讨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落潮后,再起波澜.本文以"否定论"和"肯定论"两派为线索,对20世纪末以来学术界对该问题的新一轮讨论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之三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日前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安徽大学举行的《中国"三农"问题--历史、现实、未来》学术讨论会,在这个会上,对于中国"三农"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解释框架:①"市场-政府/制度"解释框架;②"工业化-城市化"解释框架;③"近代化/现代化"解释框架。 在第1个解释框架中,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目前的诸多问题(包括"三农"问题在内)都是由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些制度没有同步建立起来违成的,因而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就是进行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其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两个前提关於中国的封建社会开端於什么时候的问题,史学界已经有相当长时期的讨论,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主张中国封建社会始於南北朝时期,另一种是主张始於战国,还有一种意见是主张从西周开始中国即进入封建社会。在目前还没有确定不移的结论之前笔者是同意最后一说,本文所要论述的时期即指西周以後的春秋战国之际。关於领主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分期问题,目前也还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有的同志主张「地主经济在西汉以前还没有构成社会的主要经济成份,不能说在战国时候,地主经济就已经代替了领主经济,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因此认为西汉与东汉之间的王莽政权是领主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划分时期,地主经济到王莽称帝以后才成为主要成份。对於这个看法我还不敢同意。固然,从领主经济过渡到地主经济「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但是不管这个斗争的过程是多么长,新旧两种经济的交替总应该有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2.
"变"与"常",对于文学艺术而言,是一个古老的传统问题,也是一个年轻的现实问题. "变"与"常"是先秦时代中国哲学里就出现的一组命题,与阴阳、天人、古今、知行、名实、动静、心物等等一起,构成了诸子百家研究讨论的几大范畴,在后来引导了中国思想的苯酚主题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民出版社去年三月间出版的"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一书上有尚钺同志写的一篇"序言".作者在"序言"中认为有关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仍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等,这些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明白否定了这些看法.这是历史研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     
我们在第一期专栏里发表的两篇文章,纯粹是抛砖引玉的意思,希望通过对90年代文学的文学史定位的争辩,唤起学术界朋友对文学史分期问题的关注。果然,令人高兴的是当《文汇报》的“学林”版介绍和摘录了专栏内容以后,引起了许多朋友参加讨论的兴趣,本期有丁帆教授的文章,对于近二十年的文学发展状况和90年代文学的定位发表了深入而独到的看法,这是我们要表示深切感谢的。其实,就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期讨论而言,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学术界重新讨论的兴趣,并不是因为它的新鲜,而恰恰相反,因为它是一个延续了十多年的学者们集体…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代中国八十年,是一个发展急剧、变化繁杂的历史时代。要很好地理解这八十年的历史,就应该正确地估量中国社会各阶级在这一时代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并认真地探讨究竟哪一个阶级决定着这个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方向、时代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我们曾在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先后提出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中心的看法,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表述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与学术界的同人们讨论、切磋,现就若干问题再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支那"一词源于梵文"cina",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关于这个词的原意,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支那"一词的词义进行探讨,认为"支那"是一个超越了时空概念的词汇,借指所有中原王朝.对于"支那"一词的使用范围,笔者认为在东西文化发生大规模碰撞之前,在一些佛教界人士中使用相对较多.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也很少使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明治维新以后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在日本教育中,把中国说成"支那",意在把中国人说成是野蛮、落伍和无能的一群人,"支那"一词也逐渐由褒义转向贬义,抗日战争胜利后"支那"一词在日本从国家层面上才开始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究竟长不长?——重读周谷城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的史学论文有感孙汝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长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若干年前,许多学者曾对“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记得在那次讨论中,对于中国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重农抑商辩     
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讨论中,史学界普遍把重农抑商政策作为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重提这个问题,拟纠某些偏颇之说,以求公允、符实的评价。(一) 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虽然贯穿始终,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抑商的程度是有区别的。大体说来,先秦的封建领主制时期,抑商的色彩较淡,秦汉以来的封建地主制时期则抑商色彩较浓。如以中唐为界,则中唐以前抑商较为突出,中唐以后抑商有所削弱,重商渐趋抬头。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其实就是一场近(现)代化史。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方面的近代化,但最关键是人的近代化。要培养"现代人",现代教育是基础。现代高等教育的关键是大学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教师。这个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结构是能否让他们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清华大学具有一种特别的地位,因此,以清华为中心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考察,是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化历史的一个极佳窗口。  相似文献   

20.
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近代的具体历史环境来认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必然性和局限性,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近代化早期特征的对比来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合理内核及其基本特点,从文化的深层角度去理解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切实可行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