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开春 《民族论坛》2013,(7X):28-32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朝着旅游城市方向发展,在旅游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投入了较大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以便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体验与价值。文化创意要素的加入对城市旅游品牌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创意理念的融入不仅是提高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发展的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结合目前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实际特点,给出了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湘西州文化瑰丽灿烂,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是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挖掘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旅游交通设施落后、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过度商业化、旅游人才资源匮乏、营销力度不够等仍然制约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人才专业化、促进多渠道营销等来打造湘西旅游经济升级版,使生态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文章从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原真性、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带来的影响、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以及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利益相关者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同时,还从理论体系建设、跨学科比较研究、民族志的写作范式、研究范围以及学术服务社会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建筑文化遗产是在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应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合理保护。文章通过对瑞士多个地区城镇建筑文化的参观学习,总结瑞士建筑风貌及主要特点,研究瑞士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结合中国贵州省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发展现状,思考中国城镇建设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共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张家界紧紧围绕实现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目标,坚持旅游带动、科学发展,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了民族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突出民族特色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内涵为了向国内外游客更全面、深  相似文献   

8.
桂林旅游资源开发3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建设,桂林的旅游取得了巨大成就,桂林的旅游线 已由三山两洞漓江游,向城郊、三环、外环旅游发展。桂林山水、桂林历史文化与桂北少 数民族风情三维特性的旅游体系立体地展示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整体形象。新世纪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应是促进山水、历史文化与 民族风情三大旅游资源全方位的优化配置。而桂林旅游城形象,应是以山水旅游为核心, 以历史文化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为两翼的国际性旅游大都市。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怀化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民族文化发展方针,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注重利用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再以旅游产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较好地推动了全市民族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鲁沙尔镇的兴起与塔尔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沙尔镇兴起和发展的独特历史文化特征,在青藏高原城镇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鲁沙尔镇与塔尔寺结缘,城镇因寺院而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青藏高原小城镇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是推进武陵山片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盘活武陵山片区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对于片区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提质升级,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优化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加强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拓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外市场,强化以政府推动、精英带动和市场拉动为核心的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在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在当前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时代背景下,特色村寨建设对民族文化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所提出的内在要求,促使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与思考民族村寨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推动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从而更好地与特色村寨建设主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中央三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 ,随着 4 3项工程和62个项目的建设 ,西藏的城镇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用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极大地带动了城镇的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西藏不断走向城市化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所达到的进步状况。在新世纪 ,西藏如何抓住机遇 ,加快城镇建设 ,推动城市化进程 ,这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我们认为 ,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桥梁作用 ,是加快西藏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一、城镇建设在…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泸溪县始终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强抓手,革新观念,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县面貌为之一新,县城白沙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正在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园林县城的创建活动。一、把握三个环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建设一是牵住规划的"牛鼻子"。规划失误,是最大的腐败。我们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北京巅峰置业公司的专业团队,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先后完成了《泸溪县城总体规  相似文献   

15.
金源文化与金源旅游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源文化与金源旅游文化的开发王禹浪为了进一步落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强省,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以金代文化、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和冰雪文化为主,集金源仿古旅游,避暑观光度假旅游、森林狩猎旅游、冰雪旅游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开发战略,早日...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云南出冬瓜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出冬瓜村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大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政府积极主导,居民主动参与,鼓励社会投资;挖掘民族文化,培育节日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体验式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独特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是对边境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双重深度拓展.文章基于族群、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对边境民族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进行了新的界定及探讨;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所涉入的边境、边境民族、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旅游等要素关联属性构建其内部驱动机制;从系统发展论视角,提炼了由引导、推动、实践、保障四重推进体系构成外部驱动机制;并系统构建了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驱动机制.旨在通过全面探讨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与发展驱动机制以解析其发展的动力结构,寻求边境旅游跨产业融合的着力点,以促进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边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景区与村寨叠合的民族旅游社区,民族文化处于一种持续的旅游情境与旅游化生存状态中.笔者将这种情况的民族文化保护称作旅游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化保护,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说明旅游—生活空间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旅游化保护的空间格局,是民族旅游社区地方再造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与文化之间天然具有联系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担者,两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焕发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及旅游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展开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改善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