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贤佑 《中国藏学》2013,(1):187-189
扎洛博士所著《清代西藏与布鲁克巴》一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之一,2012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进行了较长时间准备和研究而完成的学术专著,从构思到杀青,历经寒暑,荏苒十载.作者勤思苦研,锲而不舍,以新的理论视角展示了他对清代西藏与布鲁克巴关系问题的研究探索.该著的问世,为异彩纷呈的藏学研究园地增添了一朵奇葩,一部佳构. 许久以来,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尼泊尔、拉达克等国家和地区与北部高原上的中国西藏一直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历史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不丹在清代史籍中根据满文发音译写为"布鲁克巴".布鲁克巴自17世纪初立国之后就是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角色,与中国西藏往来频繁,联系紧密.这种关系不仅对布鲁克巴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制约西藏历史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然而,自近世以来,这个偏居一隅的山地之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仅国内普通民众知之甚少,就在不少专家学者的眼中其历史往事似乎也已经漫漶不清,这就使得有关不丹(布鲁克巴)与西藏关系史的研究长期游离于学人视野之外.可喜的是,扎洛博士这部新著的出版,使得颇显沉寂的西藏与不丹关系史的研究出现了新局面.就其学术效应而言,该书是一部拓荒之作,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关于不丹历史研究的空白,也为西藏史尤其是西藏与喜马拉雅山诸国关系史的研究补充了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2.
孙琦 《西藏研究》2022,(1):67-75
迫于英国在南亚地区疯狂扩张的压力,光绪朝清廷开始有意识地强化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的宗藩关系。尽管清廷采取诸多措施去增强这一关系,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宗藩体制观念,其失败之结果在所难免。最终,英国通过《普纳卡条约》彻底控制了布鲁克巴,从而昭示了西藏地方与布鲁克巴传统宗藩关系的瓦解。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元朝纳入祖国的版图以来,各朝各代治藏政策均不相同。在元明清三朝的治藏政策中,清朝的治藏政策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正规化的特点。在清朝诸多治藏政策中,长期驻军西藏,以资弹压,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学术界对西藏驻军的建立与发展涉足研究得很少,近几年虽有所涉及,但是也侧重的是西征方面,对驻军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很少,本文拟对清代西藏驻军这段历史进行一次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依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清内阁蒙古堂档>等藏、蒙文史料,通过考察喀尔喀右翼的关键性人物阿海岱青和温布额尔德尼珲台吉在西藏的活动,探究17世纪前期喀尔喀右翼与西藏关系的历史原貌.指出在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崛起之前,喀尔喀右翼在与西藏的关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一以往蒙藏关系研究中所忽视的史实,揭示了17世纪前期在西藏复杂的政局中蒙藏关系发展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文献材料及实地调研,对西藏的"藏回"及流动回族作一简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藏族和回族关系形成的客观因素.本文认为,最早进入西藏的穆斯林人发展成为今天的"藏回",融入了当地社会,与藏族和睦共处,这是经由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支持,回族和藏族之间在社会分工中形成互补、文化上借鉴、宗教上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结果;而当前大批流动的回族在西藏的融入程度较小,这同样有客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藏史文献资料”在研究西藏古代体育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利用浩如烟海的“藏史文献资料”对西藏古代体育进行研究、分析 ,是研究西藏体育史学术论著价值的保证。而且启示我们以西藏体育史料进行新思考 ,更有助于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风俗习惯是一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普遍存在。由于藏民族所处独特的地域和环境,产生了与西藏民俗相适应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藏民族传统体育。藏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活,反映出藏族社会生活和特有的民风民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藏族群众精神文化和娱乐的主要方式。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藏民族的信仰民俗有着直接的关联,在西藏民间沿袭着的达玛节、望果节、插箭节、萨嘎达瓦节等的崇拜信仰祭祀活动中,体育运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西藏的民俗节日是比较多的,传统体育也是西藏节日民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西藏传统体育是西藏人文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在西藏高原地域环境和地域条件及藏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并在西藏经济社会的进程中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得到认识。它和西藏历史、宗教、艺术等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西藏地域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藏民族文化,深入开发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存和发展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全民健身机制,使传统体育资源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刘丽楣 《中国藏学》2006,(2):282-290
《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丛书》全书共8册。收录档案条目95,000余条,合计820余万字。本文分别介绍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青海省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四川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甘肃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的内容及出版情况。这套《目录丛书》的编成和问世,不仅对开展藏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发展藏学研究事业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1885年英国第一次侵藏战争和1895年十三世达赖“亲政”为标志,西藏成为国际政治角逐中的一个“对象”,成为近代西藏的开端。西藏社会在“政教合一”政体和活佛转世制度之下运转至本世纪五十年代。我所探讨的近代借贷制度以1885年为上线—1959年西藏社会变迁。借贷关系在吐蕃早期历史就已出现,在新疆出土的木简牍和敦煌文书中都有大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24日以"藏传佛教在藏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心主任沈卫荣教授主持,来自中、美、俄以及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藏传佛教在西藏以外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新发现的西夏和蒙元时期的藏传佛教文献及其传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西藏新见两通摩崖碑刻与清中央"驱准安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秋天 ,我在拉萨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东侧断崖处 ,为“藏族石刻文化学”科研课题补充、核实有关材料 ,逐幅考察摩崖造像 ,发现了两通摩崖碑刻。由于后世其他内容的叠刻与彩绘 ,加之自然的损毁 ,辨识极其困难。也正因为直接从岩石上认读不畅 ,回家后四处翻书查典 ,但均无片字收获。几年来 ,曾又十数次前往并携相关工具和材料试图退去造像彩漆 ,使覆盖在其下面的文字显露出来 ,可此法并不奏效 ,每举收获甚微 ,但几年下来还是积累了一点。现结合直接导致这些碑刻遗存的历史事件 ,就清中央“驱准安藏”政策及其对西藏的经营思想做点探讨 ,一…  相似文献   

13.
一、审时度势 ,适时决策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 16世纪起 ,外国传教士就染指西藏。 19世纪 40年代后 ,随着清朝国力的日益衰弱 ,英、俄、日又加紧争夺西藏。进入 2 0世纪 40年代 ,中国内忧外患 ,蒋介石又大打内战 ,无暇西顾。噶厦当局趁机在英帝国主义分子的操纵下 ,不断制造分裂活动。这时 ,美国战略情报局又插手西藏 ,大有取英国而代之之势。而且西藏的民族、宗教问题十分复杂 ,自然条件恶劣 ,交通困难 ,我党又没有任何工作基础。何时解决西藏问题 ?早了 ,欲速则不达 ;晚了 ,后患无穷。何时最好 ,便是摆在党中央、毛…  相似文献   

14.
中央作出西藏的发展、稳定、安全涉及国家的发展、稳定、安全的论断,是在认识上把西藏放到更宽阔的视野来对待的重要步骤,而进一步的探索则是“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观点的提出.从中国思考西藏方法论的建立,习近平同志“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一重要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很多,包括借鉴中华文明中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来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西藏自治区的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同内地其他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三个部分对西藏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杨曦 《西藏研究》2001,(4):63-6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据考古资料记载 ,早在距今一万年前 ,我国就已有陶器的制造与使用。陶器、磨制石器与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它们标志着人类文化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 ,原始先民由单纯的采集狩猎生活逐渐转向农耕作业生产 ,并且使之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 ,从而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居址相对固定 ,于是陶器也应运而生。陶器作为人工制品的一种新形式 ,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促进了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陶器就成为衡量新石…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类成功实践入手,深入细致地剖析了西藏当前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由此宏观而又具体化地提出了西藏未来经济新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并对其具体实施策略和进一步完善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图书馆是信息资料中心 ,对于本地区的信息资源建设、群众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 ,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标志着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本文对西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究竟何时传入西藏,迄今尚无定论.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说法:唐代说、元代说和明末清初说.前两者虽有一定论据,但均缺乏有力的文献佐证.文章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深入分析,认为基督教传入西藏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20.
世界屋脊上的伊斯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世纪 ,伊斯兰与吐蕃几乎同时兴起。 13世纪 ,伊斯兰已推进到青藏高原的四缘。伊斯兰文化不可避免地与藏文化发生互动。伊斯兰文化与藏文化互动的结果是 :一方面 ,入藏穆斯林逐渐土著化 ,使藏地伊斯兰文化独具特色 ;另一方面 ,伊斯兰文化以各种方式渗入或作用于藏文化 ,丰富了藏文化的体系。本文从族称、物质和技术文化、穆斯林社区、教育和著述、精神文化的交流等方面描述伊斯兰文化在藏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