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茜 《中国民族》2013,(7):22-25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八《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至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2.
梁黎  阿燕 《中国民族》2012,(8):24-28
索日娜,蒙古族舞蹈家,生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1975年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曾多次随团赴罗马尼亚、泰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进行演出。1991年至1992年应邀赴菲律宾进行舞蹈教学,编创了音乐舞蹈史诗《华商之歌》和大型歌舞剧《春夏秋冬》。1994年至1995年完成了个人舞蹈电视专题晚会《索日娜——舞蹈的视野》。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  相似文献   

3.
何欣 《中国民族》2008,(3):42-44
在见到白英之前,我已经看过他的很多画作。《老猎人肖像》、《四方山的神祗》、《根》、《渐渐消失的阳光》……每一幅作品都像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你去细心品味。在白英的画笔下,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牛马,甚至一草一木,都是生活的写照,是北方民族心灵状态的描绘。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梦华录》呈现了女性相互欣赏、互帮互助的媒介形象,展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注入了女性主义思想,从而引起女性的独特共鸣。文章从《梦华录》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着手,分析女性主义视角下电视剧中的女性记忆与想象,探讨电视剧中精神内核层面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后,一批展现与反映中国革命战争岁月与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应运而生,频频出现在广大观众、读者的视野之中。比如电影《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以及电视连续剧剧《长征》、《日出东方》、《巨人握手》《解放》等优秀的影视剧,正是在这种红色浪潮席卷文坛之际,我省著名藏族学者、  相似文献   

6.
《玛纳斯》是一部口承史诗,通过史诗演唱者的演唱活动,《玛纳斯》才得以历经数百年,流传至今。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被称作“玛纳斯奇”,在史诗《玛纳斯》的传承与传播中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史诗《玛纳斯》的传承大致可分为家传与师承两种方式。家传在《玛纳斯》的传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吉尔吉斯斯坦有位名叫加额拜·考捷克的玛纳斯奇,据说他的七代祖先都是玛纳斯奇,世代相传,他是家族的第八代玛纳斯奇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史诗的本领也得益于家传。我国另一位著名的大玛纳斯奇艾什玛特·买买提从小得到家传,他父亲买买提是一位…  相似文献   

7.
第二本个人拙著《书缘百家》面世后,我按友人给的地址寄出赠书.很快收到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寄来的收藏证书、录有清华大学校训及八处经典建筑图案的金属圆盘摆件纪念品和一本厚重的《五十情怀—记忆中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部书的好几篇文章我读了几遍,感人的细节又用红笔画了线.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9.
遥远的记忆     
遥远的记忆杨占武法国作家都德(1840~1897年)曾写过一篇短小说《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时的故事。这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一直选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忆着我的语文老师江之浒先生讲述这篇课文时严肃激越的神情──它和小说中抒发的...  相似文献   

10.
"记忆"是一种极其普通的个体官能,但相对于个体记忆,还存在另一种记忆——社会记忆。那么什么是社会记忆?社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记忆?这即是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阿燕 《中国民族》2012,(8):32-33
当舞剧《草原记忆》的大幕拉开,当遥远的马头琴低婉地弹奏,童年的口琴幽幽地吹起,一种爱与被爱的两条情感丝带温柔地相互萦绕抚慰时,我忽然想:如果此刻妈妈在身边,和我共同欣赏这个舞剧,该是多少美好的事儿。从渐渐长大到成熟,我开始越来越深地依恋妈妈,无论走到哪儿,看到美的风景,精彩的节目,有趣的活动,甚至于好吃的东西,我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妈妈。  相似文献   

12.
“西方有‘荷赛’,东方有‘华赛’”。“华赛”———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首届年赛,于1998年12月30日成功举办。这是全世界首次最大的民俗题材摄影大赛,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被称为记录了“人类的记忆”。在此次大赛中,227组获奖作...  相似文献   

13.
张涛 《中国民族》2012,(Z1):11-13
《农奴》是一部史诗性的影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它是典型的新中国文艺思维模式的产物,它第一次在电影银幕上讲述西藏故事。影片的主要角色全部都是藏族演员。片中的强巴、格桑两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肤色发亮,线条粗犷,加上强烈的高光,宛如青铜雕像。影片以其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相似文献   

14.
<正>游斌教授花费数年精力撰写的《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建构》(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一书,是中国大陆学者有关《圣经》书写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我的专业而论,他所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民族志语境下的叙事,在整个社会意识中意义重大.民间叙事作为民间知识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被赋予构建集体与社会记忆的功能.卓仓囊索政权是明王朝为巩固西北地区,因俗而治,扶持青海湟水地区宗教高僧三刺所建立的封建地方政权.因其政权影响范围较小,且在清初便已衰落,文史资料中记述简略.本文依据《明史》《明实录》《安多政教史》中有关记录,结合地方志和民间的口承叙事,对卓仓囊索政权的历史进行一点补阙.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10月,为纪念马尔康县和平解放暨民主改革5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马尔康县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特意编辑出版了一本文史专辑(政协文史资料第五辑):《走向阳光——纪念马尔康县解放暨民主改革50周年》(以下简称《走向阳光》)~([1])。这本专辑收录了31篇文章,共计275千字,31幅历史照片;涉及政协文史社会事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史委")、中共马尔康工委调查组和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马尔康办事处公安科等单位。  相似文献   

17.
游猎生活从鄂伦春族生活中消失了,而且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不可能再度复苏,它将成为永远的过去。保护、抢救并生动的再现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鄂伦春游猎生活》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它既具有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是对鄂伦春族往昔生活最好的纪念。《鄂伦春游猎生活》首先介绍了鄂伦春族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篇”全面介绍了鄂伦春族狩猎、打鱼以及采集的生活。对每一种动物的习性和狩猎方法都作了描述,从野兽习性的掌握,从猎场的选择,从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都充分体现了鄂伦春族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姚渊 《民族论坛》2005,(11):41-44
文明如何开始?历史在幽暗中被逐渐照亮,盘古开天辟地是其中第一次。但天地虽已开辟,人却仍不免混于兽迹之中,“羽皮革木以御寒暑”。世上分居各地的茹毛饮血的古人类,那时也都还没有显著的族群差异。盘古之后不知多少世代,人们终于想到了用以区分族属,也区分文明与蒙昧的,便是服装。垂衣裳而天下治照亮历史的火炬点燃了,我们在《易·系辞》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作为“天下治”的前提,“垂衣裳”这个意象显出强烈的象征性。“垂衣裳”之后2000年,周公制礼作乐发生。服饰制度及礼乐制度先后确立,以这两…  相似文献   

19.
“蚩尤”一词,考《尚书》、《大戴礼·孔子三朝记》、《帝王世纪》、《国语·楚语》、《春秋元命苞》、《逸周书》、《管子》、《山海经》、《诗讦》、《史记·五帝本纪》、《史记·律书》、《淮南子》、《尤鱼河图》、《盐铁论》等所载,“蚩尤”都只是一个人名,不是族名。汉以后诸书,对蚩尤只作为“战神”词祀。《太平御览》、《水经注》、《十三州志》等则是记载蚩尤坟墓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蒙古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蒙古学》、《中国蒙古学》、《蒙古语文》、《蒙古语言文学》、《语言与翻译》、《新闻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较有学术价值的蒙文学术刊物,通过研读分析所刊载的80多篇新闻理论研究论文,归纳总结了(1949—2006)蒙古族新闻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