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确测算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趋势,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变动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破解收入分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共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充分考虑我国劳动者报酬核算口径两次重大变更的现实情况,借助两个鉴别准则和多种估算方法对各省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核算口径甄别与修正调整,在真正完整意义的核算口径下重新测算了1993-2016年省份层面劳动报酬占比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省份面板数据模型来剖析我国省份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背后的基本规律,揭示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后上升背后的决定因素变化。结果显示:①修正调整后数据更加平滑稳健、更具反周期特征,数值反转时间也更为清晰。②在1993-2016年完整样本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增加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变动具有显著的同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增加则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③在1993-2011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阶段和2011-2016年劳动报酬占比上升阶段,第三那产业增加值占比增加对劳动报酬占比变动均具有显著的同向影响,其他因素则呈现差异化影响。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1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原因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形成,就其原因来看,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投资结构和企业战略偏重于G DP的资本分配部分,而对能增加就业和后续增加消费分配的部分投资不足。(1)从要素和企业规模结构看,投资于资本密集型的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宏观国民收入分配和微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劳动报酬占比问题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政策调节和制度安排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至关重要,收入分配改革的道德原则与经济原则并存,收入分配改革的统一化和差别化制度并存等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和较快的增长。本文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适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模型,专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探寻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一、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从理论上讲,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应包括以下各项: 1、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内涵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六个维度出发测度了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通过对各省区数量和质量增长的对比得到增长数量偏离质量较大的省份。从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质量型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在产业结构、改革成果分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等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摸索。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技术变迁的方向与本国资源禀赋相一致,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近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的优势,推进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供给由无限向有限转变,“刘易斯拐点”临近,传统增长模式日渐式微;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将向更具技术密集度的产业转移.在此背景下,中国技术进步的方向应由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向熟练劳动力技术进步转变;同时,避免向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转变,提高劳动报酬占GDP份额.  相似文献   

7.
以贸易开放吸收能力为视角,通过理论模型推导了基于贸易吸收能力的资本项目流入经济增长效应,并利用东、中、西部1990~2009年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贸易开放吸收能力的资本项目流入经济增长效应影响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东部地区,资本项目流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由从弥补其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阶段逐渐跨越到了通过技术溢出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而在中、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还没有能够为资本项目流入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提供健全的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坤荣  蒋锐 《统计研究》2007,24(6):9-15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可以通过两种机制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聚集经济加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优化第一产业,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同时城市本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即城市化先作用于要素积累和结构变革,然后才间接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作用。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能够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产业结构这四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在现阶段人力资本和结构变革是城市化与人均产出之间的显著影响渠道。  相似文献   

9.
投资是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投资更是扩内需、保增长的主要举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投资的快速增长时期,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也就是说,投资增长与整个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拟合性。但对于具体的行业来讲,投资增长与行业增长又具有不对应性,尤其是在投资项目建设时期,这种不对应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比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流观点已得到广泛共识,但人们对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的探讨仅局限于总量的分析框架,并未对基础设施的类型加以区分,更没发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结构也是不同的。而以“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将基础设施投资细分为生产性、生活性、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并分别讨论其对经济的影响。通过邹检验发现:自1994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冲击改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其结论是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明确的、同步的,但社会性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因此,加强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是一个渐进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有效整合经济增长、社会嵌入性和多层统计模型三个方面的理论,构建了基于嵌入视角的多层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解决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问题以及社会嵌入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精确性问题。利用泛珠三角区域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嵌入视角下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结果表明: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整体差异中,60.34%的份额是由经济增长的社会嵌入性造成的。资本存量为正向显著直接影响因素,产值结构为负向显著直接影响因素;经济增长百度指数、外资依存度和财政支出规模既能显著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又能调节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市场化率对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经济增长百度指数、外资依存度还能调节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因此,提高经济增长要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基本因素与社会嵌入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质量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经济规模随之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增长的快慢,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本文试图从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科技水平、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中外比较,以加深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文章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跨省人口流入和省内人口流入的主要变量,以中国31省(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人口流动对我国省(市)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跨省人口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呈促进作用,省内劳动力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呈正相关,但后者比前者的影响更大,资本存量、固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却呈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及其增长效益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7,24(11):8-1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持续提高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本文通过对Feder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一个可同时测度经济结构变化的增长效益和投资数量及其效率的增长效益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的分析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模型的分析也表明,投资建设中的浪费和资本使用效率的低下,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GDP的增长,更应该关注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相似文献   

15.
云南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美虎 《统计与决策》2005,(21):103-104
20世纪30年代后期,哈罗德(1938)和多马(1946)提出了哈罗德--多马模型,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模型的核心内容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积累,上一期的投资是现期产出增长的动力之源,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有决定作用,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加速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开辟源泉.其后,在以索洛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也强调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投资增长促进资本存量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外,阶段派罗斯托(W·Rostow)把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增加到10%以上,作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结构派刘易斯(W·Lewis)也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由原先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4%或5%的社会本身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占国民收入12%到15%以上的经济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宏观投资增长的三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发展趋势、行业和地区结构方面分析了我国的投资现状,进一步将我国投资增长归于资本回报率、经济转型、融资约束三大因素的影响,区分为十个指标,建立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合全国30个省份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文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上三类因素有效促进了我国投资的增长,投资增长速度的大小是各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比较而言经济转型对于我国投资增长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无论要素分配参数是否为常数,均可推导出经济增长来源于中性技术进步、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的贡献度之和;TFP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贡献度之和.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当分配参数为常数时,我国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偏向性技术进步是TFP增长减缓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分配参数不为常数时,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TFP增长上,尤其是偏向性技术进步.因此,在新常态下,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必须从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即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研究要素投入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动态条件下市场成熟度、人文、制度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对当期经济增长作用较大,从长期看能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资本弹性下降,技术进步影响更为显著,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说法并不能成立.从区域差异来看,不同要素投入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在1987~2005年期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与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此期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从而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从而为有关方面关于政策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收入分配理论,对资金交易量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报告了收入分配过程中各部门结构占比现状;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法,以1992-2013年资金交易量表中各部门收入为例,分析了收入分配过程中各部门结构占比的趋势,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动态分析法,分析了各部门在收入分配过程的结构占比变化趋势,并给出了如下结论:(1)政府、企业、住户三部门的增加值结构占比、原始收入结构占比以及可支配收入结构占比各不相同,总的来说,收入分配的结果是可支配收入向住户部门倾斜;(2)虽然各部门收入总额在初次分配阶段及再分配阶段均处于增长趋势,但其结构占比变化趋势却各不相同,存在“国进民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