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2,(11):12-14
<正>民族古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保护民族古籍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密切源远流长、血肉相连的民族关系,提高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民族古籍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在古籍机构建设、古籍人才培养、古  相似文献   

2.
语言贮存着民族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意志和向心力;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则是民族之根,是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录和民族特征的表述和彰显。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不能不依靠其语言与文化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1):29-30
<正>古籍是文明的一部分,是各民族先辈们用生命和智慧谱写的历史,不可再生,弥足珍贵。消失,就意味着永远退出历史;保存,就意味着留住了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火种。这些珍贵的财富不但是具体民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作为民族大省的湖南,少数民族古籍浩如烟海,民族古籍工作亦是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为此,本刊记者就湖南民族古籍工作采访了湖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6):12-14
民族古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保护民族古籍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密切源远流长、血肉相连的民族关系,提高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南民族古籍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在古籍机构建设、古籍人才培养、古籍搜集整理和古籍跨省协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5.
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山彝族银饰艺术,是凉山彝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与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创造出的自成一体的工艺精谌、造型独特、华美典雅,用于装点美化生活的佩饰、生活器具与宗教法具等实用物的统称;这些古老精美的银饰涵盖了彝族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本土知识、民间智慧、神话传说、万物起源、历史事件和族群记忆等各方面知识;它既是凉山彝族民族工艺的精髓,也是造型艺术的源头,更是彝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军 《民族论坛》2012,(11):20-21
<正>桑植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大县,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6%,各个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是千百年来桑植各族人民的劳动创造与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许许多多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却还是现承无方,后继无人的状态,有些甚至正在走向消亡。桑植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彭秀坤 《民族学刊》2022,13(9):137-143, 167
阿来的《蘑菇圈》以轻灵和凝重两种笔调书写自然生态变化,深入思考民族文化发展问题。小说借助传统和现实自然生态景观的对照书写,讴歌民族传统自然生态中人与自然平等共存关系的美好,借助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相互关联的诗化叙述,礼赞民族传统社会生态中人性温暖的可贵,形象地揭示了搞好自然生态建设的根本是做好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发展。《蘑菇圈》的民族生态文化叙事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及其关系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对民族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长期生存的内在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和中庸的中华传统"和"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处理各种问题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以"和"为贵的理性思维是历史、现实和未来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在此基本的理念下,以"中和"境界为民族关系追求的目标,以"中庸"之道为其实现的必然途径,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有稳固的可能,丰富多彩的中华多元文化才会熠熠生辉,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可能会实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信仰指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风向标,重塑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信仰刻不容缓。文章对信仰定义进行探寻,进而发掘出民族文化信仰的内涵;重点分析了民族文化信仰的理论依据——即儒家文化理性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述大学生民族文化信仰的实现路径,大学生的民族文化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体育产业因其众多的民族构成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一些民族体育项目直接表达和解释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素养、底蕴,作为一种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能够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因此,发展广西的体育产业对民族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1,(7X):109-112
<正>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90年,谱写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壮丽篇章。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发展、繁荣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以及在该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族政策;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4.
微言     
《中国民族》2014,(5):78-78
春花烂漫,是踏春的好时节,也是体验民族风情的季节。许多少数民族节日都集中在这个时节,古朴的民风、神秘的仪式、悠扬欢快的歌舞,为美好的季节带来更多的欢乐,也让民族文化在欢乐中不断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财富资源。近些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同化与滥  相似文献   

16.
黄泥堡的历史,是一个人群追求民族身份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在民族文化特征日趋模糊、身份危机时时存在的情况下,黄泥堡裕固族在文化记忆中采取了淡化农业文化特征、强化游牧文化特征的策略,将游牧文化作为挽救民族文化的救命稻草。 我想这就是黄泥堡裕固族历史梳理中出现的怪现象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民族论坛》2012,(6):20-21
桑植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大县,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6%,各个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是千百年来桑植各族人民的劳动创造与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许许多多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却还是现承无方,后继无人的状态,有些甚至正在走向消亡。桑植的民族工作者迎难而上,用长远的眼光,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默默耕耘,甘做民族文化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8.
论建筑的民族文化属性——以藏式建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表现人类智慧的物体文化,凝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特征。文章以文化学理论为依据,对建筑的民族属性和区域文化属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以藏式建筑为个案,揭示了藏式建筑的民族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9.
<正>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苗、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多样  相似文献   

20.
周亮亮  张小平 《民族学刊》2022,13(7):86-93, 147
听觉叙事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莫里森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声音和听觉的书写,这些听觉叙事不仅为读者带来别样的听觉感官体验,而且与黑人民族记忆紧密相连,是黑人摆脱白人主流文化冲击,回归黑人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关键途径。本文以《所罗门之歌》中的听觉叙事为切入点,探讨声音、倾听在人物回归和重建民族记忆中扮演的角色。听觉意象沉寂与歌声分别代表祖先的缺席与在场;破除种族主义听觉模式,学会因声而听是回归民族记忆的先决条件;因听而思到因听而行的听觉模式蜕变标志人物对民族记忆的反思与重建。听觉叙事是莫里森借助感官想象再现黑人内心世界,重构民族记忆这一创作思想的内在要求与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