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尝试从总体上,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美两国小说的异同。 本世纪前提出这样的研究课题,也许没有多少价值。因为美国尽管早在一七八三年就开始从政治、经济上独立,但在文化、文学上却长期处于对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依赖地位。这种状况可以从十九世纪英国评论家锡德尼·史密斯(Sidney Smith)那里看到,他问:“在我们地球的各个角落,谁会读美国的书呢?!”那时的美国文学不过是欧洲文学的一个分支,美国的文学作品似乎只是用欧洲、英国的旧瓶装上美国的新酒。美国自己的评论家爱默生(Donald Emerson)也说过:“本世纪以前,虽然有许多美国作家具有了广泛的声誉,其中有些人还受到褒奖,更有少数对世界起过局部的影响作用,但是美国文学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它不过是以本国题材为内容的欧洲文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1982—1983年冬,我从美国研究经济伦理学旅行回来时,欧洲几乎无人谈及“经济伦理学”,使用这个词的人被认为是怪人,因为经济与伦理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甚至是矛盾的。而在美国,这一崭新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已经完全确立了。在这期间,欧洲的情况也显然改观了。经济  相似文献   

3.
消费欧洲     
《北方人》2006,(1)
你以为的欧洲便是德国和法国,那是老欧洲。”2003年1月,拉姆斯菲尔德先生气急败坏地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中抛出此句让整个欧洲都觉得刺耳的判断。这样的论断,他的同胞亨利·基辛格先生在1970年也曾一语惊人:“欧洲?它的电话号码是什么?”欧洲的电话号码、语言和文化形态显然仍不可能统一,但一个GDP总量超越美国的欧盟在2005年5月1日后已经生成,一个日渐成熟的欧元区亦已良好运行3年。在美国人尚在力图以“对待伊拉克问题”为由头分割欧洲各国的立场,继续以“美国精神”号召那些以英国为首的“新欧洲”国家加入“美国梦”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正在催生一个“欧洲梦”的新观点。在其出版的新书《欧洲梦:欧洲未来景象正悄悄超越美国梦》中,他如此写下:“美国精神正在让人疲劳和日趋衰弱,一个新的‘欧洲梦’正在诞生。”  相似文献   

4.
一位四川“诗人”最近告诉大家说:“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文摘周报》2006年1月27日转天津《老年时报》)“诗人”到底是“诗人”,竟然用了一个回环的修辞格反复强调美国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足见“美国人”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了。如果“诗人”仅仅对某些“中国人”说,我们由他说去;如果对全体中国人说,那就是强奸民意了。“美国人”是个大概念,其中确有好人,不可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那么,“诗人”文中列举的“最好的朋友”是何种“美国人”呢?仅仅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美国政府和美国大兵!“…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基本军事战略是“大西洋第一”。许多研究文章认为,“大西洋第一”战略在战前很早以来便是美国一贯不变的超稳定的战略。我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其实,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从太平洋战略到大西洋第一战略的转变。人们习惯于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解释美国的“欧洲第一”战略。诚然,美国战前输出的最大市场在欧洲,亚洲排第三位,国外投资,欧洲也远多于亚洲,美国将其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本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却并非毫不重要,在美国的输入品中亚太地区有时还超出于欧洲,1939年的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基本军事战略是“大西洋第一”。许多研究文章认为,“大西洋第一”战略在战前很早以来便是美国一贯不变的超稳定的战略。我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其实,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从太平洋战略到大西洋第一战略的转变。人们习惯于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解释美国的“欧洲第一”战略。诚然,美国战前输出的最大市场在欧洲,亚洲排第三位,国外投资,欧洲也远多于亚洲,美国将其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本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却并非毫不重要,在美国的输入品中亚太地区有时还超出于欧洲,1939年的比例是7.3:6.2,而且亚太地区将是潜力极大的市场。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美国军事战略重心所在提供了经济的基石。如此看来,两洋都具备美国战略重心依凭的经济总前提。因此,简单地从经济来解释,  相似文献   

7.
新安全结构 克林顿总统曾在一年中4次前往欧洲。总统对此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是为了强调一个客观而很少被认识到的事实:从超越美国对欧洲承担的传统“义务”的意义上说,美国已成了一个欧洲大国。半个世纪来,美国参与欧洲事务,一直是欧洲大陆保持均势的必要条件之一;在21世纪,欧洲仍需要美国积极参与其事务。反过来,一个不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欧洲曾是一个有统一思想和“欧洲精神”的地区,但由于两次大战的浩劫和苏联的出现,欧洲经济濒临崩溃、统一困难重重。为了振兴西欧和美国的利益,1947年初,马歇尔提出“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马歇尔计划”;计划的实施,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现了美国全面控制西欧的目的,同时也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03,(5)
随着欧洲统一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德国在欧洲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德国的经济总能力居全球第三位,进出口贸易占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9700美元,位于世界前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经济决定欧洲经济。作为西方七个经济强国之一,德国经济在欧洲稳坐第一把交椅(等于英、法总和),被称作“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在全球贸易中欧洲占了36.9%,而德国本身就占了欧盟的一半。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背景之上的。由此看来,德国是名符其实的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年历的别致风景 自从一帮活泼的中年英国女子勇敢地为1999年的年历“一脱为快”之后,裸体人像年历似乎正在欧美成为一种时尚。美国福克斯新闻网9月17日报道说,在2003年即将来临的时候,至少已有三帮普通人已经“奋不顾身”地为2003年的年历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其中一群人是美国弗蒙特州布拉特波罗的当地的商人,第二群人是美国缅因州的毛纺厂女工,还有一帮子“献身者”则是欧洲的瑞典农民。 毛纺女工图的是开心 在谈起他们(她们)的感受的时候,这些裸体年历模特个个表示感觉真爽,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前夜,国际形势风云动荡,大国关系消长前显。科索沃战争如同一面镜子映出了美国的强大和欧洲的虚弱。美国凭借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的优势,企图构建由其一方主宰的单级世界。但是在欧洲,一个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响:“美国的霸权是不能容忍的。”他,就是欧洲领导人中堪称向美国挑战的“第一人”──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青春的活力1932年11月29日,巴黎,一个晴朗的冬日。阿贝尔·希拉克心情激动地守候在妻子的身边,等待宝贝儿子的降生。年轻的父母为这个结实、强壮的男孩取名为雅克·希拉克。小雅克的家温馨富足。父亲阿贝…  相似文献   

12.
享利·詹姆斯(1843——1916)是西方心理分析派小说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对欧美现代小说,特别是对他以后的诸如詹姆斯·乔伊斯和费吉尼亚·沃尔夫等意识流作家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詹姆斯的作品概括起来说,一般包含两个主题。第一是“国际性的题材”,即美国和美国人与欧州和欧洲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是无辜与腐蚀的对立,即美国的无知单纯与对生活的渴望受到欧洲的世故诡诈的腐蚀。而《螺丝在拧紧》The Turn of the Scfew)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始于 90年代的美国。进入 90年代以来 ,美国经济连续 9年持续增长 ,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现在 ,美国经济实现了“一高两低” ,即高增长(连续若干年 4 %的增长 )、低通胀(1 9% )、低失业率 (4%左右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 :“美国经济目前的好时光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中所没有的”。这主要是以“新经济”为主导 ,由知识增值产生的企业变成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按照国际社会比较标准的定义 ,“新经济”是指和网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商务工程、生物技术相关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是建立在信息技…  相似文献   

14.
就像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知道,美国不可改变地对他们抱有偏见一样,许多以色列人现在认为,欧洲的政策偏袒巴勒斯坦人。内塔尼亚胡先生经常谴责欧洲人纵容恐怖分子。更令人惊讶的是以色列人对最近在柏林举行的以色列与欧洲关系会议的怨恨。直至最近主管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欧洲研究所的与会者什洛莫·阿维纳里(Shlomo Avineri)指责欧洲人持双重标准。他说,以色列人受到践踏  相似文献   

15.
艾本斯坦  晓荣 《社区》2009,(8):48-49
人们常说,在欧洲,大家想知道你是谁;而在美国,大家想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欧洲人觉得你的族谱你的家庭背景是重要的资料,而美国人觉得你的职业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欧洲人近千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大欧洲”理想,冷战后,欧盟经过十多年筹备,近日初步完成欧盟东扩历程。而在这个大理想后面,还隐藏着欧盟的“双重”制衡原则:对内制约日益强大的德国;对外与美国竞争、极力摆脱美国的控制。文章简要分析了欧盟的“双重”制衡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外交官,马赫布巴尼(K.Mah-bubani)的直率令人耳目一新。在这位新加坡外交部的高级公务员看来,“美国社会正在衰落和解体”;至于欧洲,它的“社会经济政策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它的外交政策则对包围着从阿尔及利亚到原苏联地区的欧洲大陆的“战火圈”视而不见。而在此同时,东亚则在实现“其他国家和社会能干  相似文献   

18.
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美国对中国历史现状的研究发展十分显著。它的历史凭借与现实背景是什么?这种发展的大致轮廓如何?它具有那些重要特点?本文仅提出一些看法。(一)历史的凭借美国独立,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进入19世纪,商业资本开始侵入中国,到中国的海船日趋增多。1968年,费正清在美国历史协会年会的主席演词中曾说:“有整整一代的时间,对纽约人和波士顿人来说,到广州和上海比到丹佛或盐湖城去更为容易,更加赚钱。”经济的需要产生了研究中国的需要,发展较早的欧洲东方学又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美国的汉学逐渐兴起。最早的所谓汉学家是来过中国的传教士、外交官。1830年,裨治文(Brindgman,E.C.1801—1861)来到广州,1832年创办了《澳门月报》(Chin-  相似文献   

19.
谈到美国英语及英国英语,很多人认为美国和英国是同文同种的国家。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既不同文,也不同种。美国是一个人种极为复杂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美国历史告诉我们英国殖民者真正开始成批地越过大西洋,定居北美洲,是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后期。早在此之前,美国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来自欧洲的殖民者。美国(America)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20.
什么东西出了差错 对欧洲来说,1980年代末期是一个好时期:增长加快,失业下降,欧洲统一之梦似乎近在咫尺。一种几乎令人眩晕的乐观主义情绪——欧洲欣快症(Europhoria)——席卷欧洲大陆。连非欧洲人也被卷入这种精神状态。近在1992年,经济学家瑟罗(L.Thurow)的畅销书《势如破竹》仍宣称,“未来的历史学家将记载,21世纪属于欧洲大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