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孔家坡汉简《日书》中的“斗挚”进行了梳理,对“斗擎”训读为“斗繁”的说法提出疑问,认为“挚”读如本字,表示指向义,“斗挚”是指斗柄的指向。  相似文献   

2.
严姗  隽晓楠 《21世纪》2010,(10):72-72
你可以仍旧称呼他们“佣人”或“保姆”,当然,更确切的说法是“家政服务人员”,但如果你还认为这是个低学历、低收入、低社会地位的“三低职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在海外。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管理》2010,(4):92-92
在我们心目中,“职场变态”是需要被批评和挽救的,“如何给‘变态人群’减压,让他们更热爱生活,搞好人际关系”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职场专家却强烈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些所谓的“变态”,实际是“职业先驱”,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关于杜诗《石壕吏》中“石壕”的地点历来有“陕县说”、“宜禄说”、“宜保说”三种不同说法,文章通过对杜甫行踪、诗中内证、史书外证三个方面详加考据,认为“陕县说”比较确切,依据考据结果,杜诗三吏的顺序应重新排列。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史学界有关新生活运动“反共论”这一传统说法,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新生活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两面性,应予全面、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对于《诗经》中“北风其凉”之类的“其”字.学术界的看法颇为分歧.立说繁多而论证单薄。笔者认为这类“其”字其实相当于“极”、“甚”的用法,是一个副词,从而否定了“其”是“词头”或“衬字”、“助词”等说法。  相似文献   

7.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句话:“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对此句中的“加”字,自汉代以来就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加”字是“凌辱、驾凌”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施加、施与”的意思.通过考证,我们认为“加”字释义为“凌辱、驾凌”更为符合《论语》中该句的原意.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认为《生经·舅甥经》中的“狂水”应是“水”的讹体,“水”指酒是比喻的说法,近代贬称酒为“黄汤”也是由“”而来。《光世音应验记》中的“”不是“喷”,应是当时方言词“凭”的记音字。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自问世以来,其主题一直是学者们议论的焦点,人们不断地爬梳这一名作,总想给出一个令更多人信服的结论。由于观察角度、研究方法和所持的价值尺度的不同,持论者往往各论其是,见仁见智──“冲进逃出”的“围城”说、“爱情”说、“揭露现实”说、“人生境况”说、“新儒林”说、“忧时伤生”说等等,至今至少出现了十来种有相当影响的关于《围城》主题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存在着不够完美的地方,其中有些说法或扣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脱离文本而随意穿凿,或论文时不“知人论世”。因此,笔者想谈谈《…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14-18
诸葛亮躬耕何处:后人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  相似文献   

11.
有关“花儿”研究中的“五山池’、“五神山”,历来有多种说法。文章通过具体考证分析,不仅进一步肯定了“五山池”就在循化县与甘肃临夏交界大力梁山上,而且认为“五山神”是来自江南的“正显神”,而非传说中的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封号。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的功能李力在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常常见到“法的职能”与“法的功能”这两种提法。究竟是提“法的职能”确切,还是提“法的功能”确切?这是个值得澄清的问题。法具有哪些功能(或职能)目前也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法具有专门职能和社会政治职能。有人还认为,...  相似文献   

13.
觅清流     
尽管我们都认同“人无完人”这个说法,但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个例外。我们总认为自己应该很完美(同样我们总认为自己应该富有和出名)。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炎黄子孙”一说不妥,“黄炎子孙”或“黄帝子孙”一说更为恰当。“炎黄子孙”一说始于何时,有何依据,我无资料。“炎黄子孙”说法的理由,我曾得到过“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复信指教,主要有两点:一是炎帝出生在前,黄帝在后,他们不是同一时代人,...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译者主体有种种说法。笔者认为流行的“隐形”与“显形”说都有相应的局限性。根据韦努狄的“有形可见”,笔者提出译者的“无形可见”的说法。“无形可见”意味着对译者主观能动性的认可;对原作与原作者的忠实与尊重;对译者应有的翻译职责的自然遵循。  相似文献   

16.
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的“臭”在释义上有多种说法,主要形成“臭气”说和“香气”说的对立。在赞同“腐烂变质”说的前提下,针对“香气”说者提出的两个重要质疑作出新的解释。一则认为“酒肉臭”是“酒败肉臭”的并言省文,因而不存在“酒可臭吗”的疑问;二则认为后世的“酒肉臭”确有应该理解为“香气”的,但属误解杜诗而产生的仿用,不宜反过来证明杜诗的“酒肉臭”也是“香气”。  相似文献   

17.
论周族的起源──兼论黄帝姚政关于周族的起源地问题,自三十年代钱穆提出:周族最初的根据他不在陕西,而在山西大河之东的说法[1]以来,就成为史学家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有认为“周人出于白狄”[2];有认为“先周族最早来源于山西”[3];有认为“周族起源于陕...  相似文献   

18.
关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之意,说法众多,意见分歧。对学术界关于“三户”之意的三种主要说法进行了质疑。通过联系上下文及阅读古籍,查找资料,认为此句“三户”实乃地名,意谓楚宗社,即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下寺附近。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使命意识”的界定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广义的使命意识即广义的忧患意识。”另一种说法认为:“广义的使命意识除了忧患意识外,还应包括支持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斗争意识。”我认为:还应再包括渴望真理、憧憬光明的追求意识。屈原在《离骚》中所表现的使命意识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隋唐三省的职能性质、运作程序和衙署建制的分析,对传统的“三省并重”、“三权分立”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三省分权有两个层次,进而依据其职能目标剖析三省的组织机构,探讨了三省制不久发生变故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