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是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使之具体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深层次的完整的结合,是产生新思想、创立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的内涵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理论整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三条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三条标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和人民幸福梦三者有机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终目的。中国梦是历史、现实与未来、个人与民族、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从文本依据、精神内涵、理论层面、文化意蕴、学科建设和当代视野等方面对此进行阐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时期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两个"老祖宗"都不能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总结和概括。中国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传播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是现实的选择。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又要充分认清和把握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问题、困难和挑战,并在严格遵循多方原则的基础上,用中国智慧和中国策略把中国故事讲全面、讲深入、讲透彻,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真实完整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逻辑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中国逻辑元研究的主题,是用现代语言和逻辑工具诠释中国逻辑文本,揭示中国逻辑的 体系、内容、本质和规律,比较中外逻辑异同。中国逻辑元研究的研究价值是继承弘扬中国逻辑精华。中国逻 辑元研究期待兼容博采,促进中国逻辑的发展和中外逻辑融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发展逻辑和未来走向,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当代中国新文化,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创造性,增强整合性,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从纵向的历史传承中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从横向的比较中必须吸收“他者”的文化精神,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互容互鉴。中国梦的互文性表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的首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美国梦是中国梦的借鉴、补充、修正。世界梦是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文化中国”和“世界中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和障碍 ,拟出一些对策方法。其中主要有关于城市化进程阶段性目标的制订 ,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以及农村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性”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雪筠 《东方论坛》2005,(4):108-112
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化"就是"城市性"的文化类型和心理状态形成的过程.中国由于受传统农业文化和前3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城市化进程中文化的转型明显滞后,传统的依赖人格、等极观念、小农意识、封闭保守心态等等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内在阻力.只有更新文化机制,建立起与现代城市相匹配的以权利性、公民性、法治性为核心的文化系统,才能消除城市化深层文化障碍,实现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且农村人口比重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努力推进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实现人口城市化必须紧密结合基本国情,走人口城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之间,横隔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双重城镇化率的存在,源于与资本原始积累相依存的城乡二元体制与要素价格剪刀差。通过该制度的设计,人为地降低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以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在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这种城镇化模式还有发展的空间,当农村劳动力供求出现“拐点”,这种城镇化模式就难以为继,客观上要求必须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取代传统的城镇化。用户籍人口城镇化取代常住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对外来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渡性措施,或作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过渡性措施。但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其利益最大化的模式,是既保留农村户籍又持有城镇居住证。这就决定了双重城镇化率将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对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发展各级城市,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建立与区域条件相适应的城镇体系”是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正处于向城镇社区演进的转折点,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物资资源极度匮乏、村民自治改革缺乏深度、居民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等障碍。我国农村社区只能走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地促进农村社区城镇化道路,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社区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由“起步”向“加速”转换的关键时期,小城镇建设问题将成为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本文通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重要意义的阐述,讨论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时期小城镇建设所面对的问题,思考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城中村"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早就指出: 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 而不像在古代那样, 是城市乡村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低, 只有30.39%。过去20年的实践证明,城市化水平低, 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要保证我国政府提出的增长速度, 城市化将是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但城市化的推进,不能单靠大城市的发展来带动,而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小城镇的不断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的真正内核。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目前我国在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规模盲目扩大所带来的“小城镇综合症”展开讨论 ,指出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应当遵循“择优发展、重点突出、辐射带动”的方针来发展小城镇 ,以求实现工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规模效应 ,从而达到农村城市化的“量”和“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