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1):55-56
在非洲东部的大草原上,生长着许多金合欢树。其中有一种金合欢树除了像其他金合欢树一样长满了锐利的刺,还长着一种特殊的刺,刺的下端膨大,里面是空的,风吹过时,发出像哨子一样的声音,所以它们被叫做哨刺金合欢。  相似文献   

2.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树木,外形似伞,树皮泛黄,长满锐利的刺,名叫金合欢树。它们是非洲热带稀树草原最常见的树木,也是非洲大陆最醒目的标志。在众多金合欢树中,有一种名叫哨刺金合欢的树,非常"另类"。它们长有一种特殊的刺,这种刺的下端膨大,内里空心,风吹过时,就会发出像哨子一样的声音,故得此名。哨刺金合欢树为防止动物们啃食枝叶,经过长期进化,树枝上不仅长满了锐刺,而且只在树的顶端才长有叶子,然而它们的高度难不倒长颈鹿。  相似文献   

3.
花的语丝     
“多栽花,少栽刺”。这话并不错,如果不视之为一条滑头的老好人哲学,“多栽花”实属功德无量。谁愿意一步踏上一个铁蒺藜?《诗经》上说:“男与女兮相谑,赠之以芍药。”花为媒,自古至今,有情人的终成眷属,花儿不知起过多少推助作用。刺,若是个好东西,相爱着的为什么不以刺相赠呢!但有的刺与花同在,花与刺生命相共。浑身是刺的仙人掌,开出的花艳丽非凡。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有刺皮属标本28份,全被定为中国刺皮(Heterochaete sinensis),经作者仔细鉴定,这28份标本实为4个种:中国刺皮、异色刺皮(Heterochaete discolor)、莫索尼刺皮(Heterochaete mussooriensis)和粉红刺皮(Heterochaete roseola)。其中莫索尼刺皮为国内新纪录种。文中对诸种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并均有附图。对中国刺皮的原始描述作了适当的补充与修正。  相似文献   

5.
“角”,能顶人;“刺”,可扎人。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深知其用。因此,他对“角”与“刺”特别癖爱——不仅从小就在自己头上栽种了不少“角”,在自己身上培育了很多“刺”,而且奢望普天之下多“角”多“刺”的三教九流者都麋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角”与“刺”的反革命集团,有朝一日,一咕脑儿向无产阶级专政顶去,朝革命领导干部扎去,从而实现其宰相位登,总理权握,“帮”卷天下的黄梁美梦。如若不信,有他“要把那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干部送到中央,闹得他个天翻地覆”的“高论”为证。  相似文献   

6.
一諷刺文学是一种銳利的战斗武器。在过去反动统治的时代,它曾以尖銳、激情、刻薄和辛辣的笔触,大胆地諷刺、嘲笑了統治阶級的丑态和虛伪,揭露、抨击了他們的殘暴和罪恶,因而发揮了极大的战斗作用。不論是塞万提斯、拉伯雷、果戈里、謝德林、瑪雅可夫斯基;还是白居易、吳敬梓、蒲松龄、魯迅,这些艺术大师們的諷刺作品,都是人类艺术宝庫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萨都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刺以他丰厚的诗作,过人的才思,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刺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萨都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庆四年八月,刘禹锡由夔州赴任和州开启“刺和”生涯,刘禹锡的“刺和”生涯给和州留下了短暂的惠政,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文学记忆。关于“刺和”起迄时间、“刺和”诗文创作和“刺和”影响颇惹争议。经逐一辨析后认为:“刺和”起讫时间为长庆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宝历二年冬;“刺和”诗文中《晚泊牛渚》写于赴任和州途中,《金陵五题》写于和州任内,《洗心亭记》非作于和州,《陋室铭》宜为刘禹锡所作,另有赠答白居易的佚诗未被今之《刘集》收录;“刺和”影响功非一代,至今仍有遗泽。  相似文献   

9.
“怨刺诗”一名,起于汉朝。《汉书·礼乐志》云:“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所谓怨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作者内心的怨愤,二是指对时弊的针砭。二者皆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现实猛烈激撞所闪发的火花,因此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光芒。《诗经》中的怨刺诗主要见于《大雅》与《小雅》。“二雅”共一百○五篇,而怨刺之作就有将近四十篇,占三分之一还要多。它是“二雅”文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的作者,有立于朝廷的大官,也有出入贵们的小臣;有从军行役的征夫,也有无衣无食  相似文献   

10.
比兴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方法,源于原始先民的缘象比附的原始思维。比兴修辞是原始思维形式在文学上的残存物,是中国古人诗性智慧的结晶。另外,在比兴的阐释史上,有一种共同的以美刺解释比兴的偏向,即大多赋予比兴以美刺的政治功用。以美刺释比兴的阐释模式也是原始法术思维模式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中"火"元素代表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颗狂热、执着且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安宁的火种,"土"元素代表男主人公希刺克利夫是一位冷峻、坚忍的荒原骄子,"风暴"象征关乎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剧变。凯瑟琳用尽全部生命力量为希刺克利夫燃烧,使希刺克利夫逐渐在上层社会获得一席之地。二人虽历经波折、罹苦,却最终获得灵魂的永恒相伴。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刺点往往出现于文本风格断裂之处,给人带来强烈冲击,具有独特意味或深度批判,要求读者积极参与思考。刺点在诗歌中的两种呈现及其意义分别为:突兀构成刺点,引发思索;对立构成刺点,悲怆油然而生。泛艺术化语境、文本中的裂缝和现代诗人繁复的生命体验等共同为刺点提供了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间{士矍辈宾…士里草梦’…竺艾霖……曹竺书万星犷{)竺二犷鬓{{“闰十二月!肖,”‘,‘”,…阿,互七月尸所到主要占城、爪哇、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刺、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占城、爪哇、退罗、柯枝、古里、锡兰。占城、爪哇、满刺加、苏门答刺、阿鲁、加异勒、锡兰山、二月南巫里、甘巴里、阿拨巴丹、柯枝、急兰丹、古里、遏罗。小葛兰、伙博匡匹一泳阮esjeses一四l卜厉l城、爪哇、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南巫里、那孤、加异勒、古里、忽鲁漠斯、比刺、溜山、兰山、木骨都束、不刺哇、阿丹、麻林、束J撒、…  相似文献   

14.
<正> 《诗经·鄘风·鹑之奔奔》是一篇两章章四句的小诗。历代学者对此诗的分歧,主要在于“刺卫宣公”或“刺卫宣姜”的差别。当代学者比较公认的意见是“刺卫宣姜”,也有另作新说者,我们认为“刺卫宣公”之说可信。先看原诗: 鹑之奔奔,鹊之强强。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强强,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1,(8):34-35
肯尼迪被刺与外星人有关 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是在1963年11月22日。被刺前10天的11月12日,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演时曾愤怒地说:“现已查明,总统办公室一直在支持那个背着美国人民暗中策划的可怕阴谋。我作为总统,在我任期终了之前应该把这一可怕的事实向所有国民公开……”他所说的这个可怕事实,  相似文献   

16.
大刺和小刺     
刘墉 《可乐》2011,(9):31-31
吃鱼时,小刺要比大刺麻烦,因为大刺很容易发现,小刺却必须下很大的工夫才能清除。  相似文献   

17.
《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刺,即名刺。投刺,即送张名片,代替本人登门拜过年了,说明我国的贺年卡是由名片演变而来的。中国最早的名片叫"谒",起源于先秦。后来,出现一种比谒小得多的名片,即为刺。刺在汉魏时,都是用竹木削制而成。唐代开始,用红笺制成名纸,也即名片。名片的起源虽然很早,但用名片作贺岁之用,相对比较晚。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西周厉幽时代宗法制下的二雅怨刺诗作者,与王室血脉相联,其自身的荣辱祸福与王朝政治兴衰之间有着直接紧密联系,由此决定了怨刺诗抒发忧愤情感所持的立场和动机。二雅怨刺诗斥责昏乱败坏的朝政,其情焦灼,其意精诚,深具孤臣孽子之心。表达对王室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自身利益的深刻关怀,是二雅怨刺诗最坚实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9.
孙丽华 《社区》2013,(14):15-16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的著作也无钱印行。种种痛处,只印证了一句古话:“穷愁著书。”  相似文献   

20.
(一)彝族的文 身风俗 解放以前在凉山越西、喜德、西昌、冕宁、德昌和盐源等地区的彝族妇女(还有个别男青年),在两支手臂上,常刺有青色圆形斑纹,有的还刺一种三小点;其他地区也有这种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