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的重要转变,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谢邦宇在94年第10期《党校科研信息》上撰文指出:币场经济在本质上应该是“法治经济”,而不是“法制”经济。“法治”和“法制”虽则只是一字之差,但本质殊异一是切不可等同或混问使用的。所谓“法制”.作为法律制度的统称,要么用来泛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要么用来灾示国家的一种管理方式.通常不外乎被使用于这样两种意义。前一种意义主要指法律规范体系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化的总和,其含义近似于“法”;后一种意义上主要体现民主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仅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法治”的意思。而所谓“法治”,则主要是指以法治…  相似文献   

3.
张玲 《管理科学文摘》2012,(28):184-184
“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拥有共同的思想内涵,“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应该把具体历史和和会实践上结合采进行观察的。而“以德育人”特别强调的是加强的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等,核心主义则是以集体主义为本质。对于开创医院管理新局面,在医院医德医风的建设方面,二者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  相似文献   

4.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该怎样理解法治?对于法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法治看作实现国家秩序或社会治安的手段,另一种认为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前一种法治观是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从上古时代起,明天道、察民意、“制而用之谓之法”1的统治工具论观念就已经深植人心。后来的文人策士们说得露骨一点的,则谓“设法度以齐民”2;说得含蓄一点的,则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3,“务以德善化民”4。总而言之,法律只是用来管束老百姓的。虽然到了近世也可…  相似文献   

5.
肖孟 《领导广角》2001,(10):42-42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心胸宽广的“雅量”,要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能用平等的态度待人,要能更谦虚谨慎。“雅量”,指的就是宽容精神。宽容是领导者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必须与各层次、各种群体的人发生工作关系,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场合中,宽容精神有着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保障国家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重要职责,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模范实践者,在实现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检察工作的积极作用。在全党全社会努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检察机关能否充分发挥新时期检察工作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为社会_串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是检验检察机关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效果的一块试金石。  相似文献   

7.
叶子 《咨询与决策》2013,(12):22-23
武汉市洪山区斥资在梨园街新嘉源社区建立了“法治洪山、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法治文化浮雕园,以法治教育为内容,以文化形式为载体,将法治人物、法治典故、中外法治知识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浮雕艺术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浮雕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8.
秦德君 《决策》2014,(10):13-13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曾提出过“十大忠告”,其中一条是“中国必须让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他认为:“如果权力由法律来约束,如果任何权力的滥用都可以追溯责任,那么腐败就不会威胁到秩序和稳定。”的确,如果从中国发展的内在结构看,真正影响未来发展和稳定的,是吏治问题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9.
今年时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三年,“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年,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1周年。“六五”法以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法治湖北”建设为总揽,以“法律六进”主题活动为裁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活动,公民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显著增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服务我体会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但又不仅仅等同于一栋大楼、一个名称、一个符号,可以感受,但品牌的建立却无固定章法可寻,不可以按照标准化就可以严生品牌.品牌犹如我国古典哲学“老子”里所论“道”一样:“道可道,以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哲学是指导一切学科的科学,因此我想从哲学的角度对品牌进行提炼。作为一个高度概括、对其他应用学科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定义,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必要的元素: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关系的本质属性。品牌定义按照广告学大师奥格威的说法,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所有关系的总和。但是我想这个概念偏于笼统,我们试看从哲学方式将品牌定义为:品脾是企业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以各种经营手段为内容,努力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其中“法治”的要义,就其外在特征而言,是指在所有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宪法和法律的地位最高;就其内在特征来说,是指所有的国家权力都应该受制于宪法和法律。只有坚持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国家。 一、宪法至上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加快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步伐,在这种大形势下,为养老服务法治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基础。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上海特色的养老服务法治体系:“法律支持、法律机制、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官德”,即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应该说,良好的品德人人应有,但由于党政官员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位置,其德行如何就显得比常人更为重要。所以,一直以来,在干部基本素质五项要求中“德”始终被放在第一位,选拔干部也一再强调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4.
王晓杰 《领导文萃》2011,(11):17-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难题。相较而言,人们却常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来评价中国的法治现状.可见法律的执行状况还差强人意,不容乐观。法贵在实践。  相似文献   

15.
河之洲     
中国耻感文化溯源中国的耻感文化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思想。大致而言,儒家之“耻”有三层意思:一是德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能使民众知耻。孔子希望建立以仁为实质内容、以礼为制约形式的德治社会,所以耻和儒家理想的政治社会相联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若仅以刑罚治民,民虽能免于犯罪但却不知犯罪行为是羞耻的;若以德治教民,民便有羞耻之心,从而自觉地有所不为,自觉地避免犯罪。道德有其底线原则,这种原则的最终实现,是由耻辱感来完成的。二是孔子认为应以“不信”为耻。孔子认为人应该…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有了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必然得到发展。农村小学怎样对教师进行管理,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这是校长必须要去面对、去思考、去调研、去实践的问题。当今,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的类型很多,有依靠个人权威实行的“人治管理竹;有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法治管理”;有强调“以德治校”,把领导的品格和群众的道德素养作为基本支柱的“德治管理”;有致力于营造自由宽松环境的“无为管理”。这些管理都有其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那么,什么是学校管理的最佳方式呢?我觉得,那就是“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人文管理”。人文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多元包容的管理模式。人文管理讲个人权威,但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人文管理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自身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习之道,首先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正>培养法治思维能力是领导工作转型的迫切需要,它应以渊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然后形成法律精神,再在实践中养成用法律精神来思考的习惯,再进化为对法律的信仰,最后上升为一种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一、知而后觉,用学习培育法律精神渊博的法律知识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法治及“服务型政府”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法治的视角观之,“服务型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法制教育应该由从属于思想教育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赋予其完整的体系和独立地位。这是因为法律素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延续的奏践过程,不仅需要优良的法治环境,还需要制度化的法律知识积累和法律意识生成途径,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法制教育的实现机制。虽然法制教育有思想教育的成分,但法制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教育,因此,必须强调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