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海外华人专业人才回流中国大陆的现状 海外华人专业人士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出生于海外的华人专业人士:二是台港留学生滞留海外或是从台港移居海外的专业人士;三是中国留学人员滞留海外或技术移民海外的专业人士。由于台湾学生留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期出现留学海外的高潮,时间比中国大陆整整早了20年。在20世纪80年代,旅居海外的台湾籍专业人士,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随着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从1990年起,旅居海外的台湾专业人士以每年30%的回流率回流台湾。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改变对中国大陆留学人才和科技人才的态度,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技术移民开始定居海外。因此,旅居海外的华人专业人士的队伍中,中国大陆海外留学人员和技术移民是一支数量庞大的生力军。 据2000年8月有关部门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2.
香港一直是中国内地"引资"重地,也是"引智"的重要源泉,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在接受香港《明报》记者专访时,强调香港人才专业知识水平高、有独特的语言文化优势,除到大陆工作之外,香港还大力协助内地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公务员进行培训,赴港学习金融、经济、管理知识及政治、法律制度,与送去国外培训相比,在有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提供的资料,中国在近20年内流失了几十万学子,累计共有40多万人到103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学成归国的仅10万人。另据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仅在美国本科以上的各类人才已达45万人,仅在美国硅谷的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就有6万名是中国人。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了人才国际化的步伐,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在不断增多,据报载,仅分布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华侨华人科技人才大约有60万之多,而仅在美国的就有45万,其中世界一流的高级人才有3万多名,占美国13万一流科技人才的1/4左右。在高科技领域,华侨华人专家真可谓群英荟萃,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太空科学家徐遐生、王赣骏,物理家袁家骝,数学家陈省身、丘成桐,建筑家贝聿铭、林同炎,艾重病专家何大一,工程技术专家田长霖,保险专家段开龄等都是著名的华人专家。在美国著名大学当中,有1…  相似文献   

5.
海外留学族回归心态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外留学族回归率逐年递增。从1994年开始,中国大陆留学生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仅1998年就达到7400余人回国,而且在国外工作或取得永久居留许可后回国的留学人员比例也在不断增长。 据最新资料表明,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加之中国加入WTO之后的良好预期,在美国硅谷华人精英中有43%愿意在目前或将来回国工作。77%的硅谷华人称自己已有一个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回国。回国创业已成为海外留学族一个普遍的心理潮流。中国大容量的“市场”是发展自身事业的最佳空间 每一个海外留学生其事业追求都包含着自…  相似文献   

6.
一、青年人才文化与青年人才本质 (一)关于青年人才文化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T.Parsons)是最早从学术意义上使用“青年文化”概念的学者之一。在他看来“青年文化是由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7.
臧英年先生1978年至今已往返中美约70个来回。他先后担任过美国华盛顿州美籍华人促进美中关系正常化组织主席、全美华人协会文化委员会主席、全美华人协会西雅图分会会长、西雅图重庆友好城市协会创始人及会长等50多个社会公益职务。做中美友好工作,从“保钓运动”开始70年代初,日本政府侵犯我国钓鱼列岛主权,美国支持其立场。日、美这一行径不仅遭到两岸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使广大旅美华人义愤填膺,各区市纷纷发起组织集会和示威游行的“保钓运动”。臧英年是西雅图市的主要负责人。那是一段沸腾的时光。臧英年和其他组织者凑到一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研首府中国科学院的16个研究所9月9日联合赴纽约揽才,希望能吸引更多华人高技术人才回国工作,这也是中科院近年来在美国举行的规模最大的高级人才招聘活动。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03,(5):62-62
台湾《就业情报》杂志与新浪网针对两岸20岁到35岁年轻人所做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2000名台湾年轻人中,有73%愿意到祖国大陆工作,而他们最向往的城市是上海。调查中,看好大陆未来经济发展的年轻人高达84%,仅有20%受访者对台湾经济表示乐观。这份调查显示,台湾青年去年最想就业的地区是美国,今年则是祖国大陆。有66%的年轻人表示会主动争取到大陆工作的机会。在祖国大陆的工作中,有84%希望在台资公司工作,只有18%希望在大陆企业工作。台湾青年赴祖国大陆工作的理想城市依序是上海、北京和东莞。调查也显示,有61%的受访者愿意在祖国大陆落地…  相似文献   

10.
透视美国人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是全球优秀人才最集中的国家。有关美国人才状况及人才战略的研究与报道经常见诸我国相关的报纸杂志,中国派出的对美国人才工作的考察团组为数众多,相关的考察报告也发表了不少,这些报道与研究大多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即对美国人才状况缺乏全面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是全球优秀人才最集中的国家。有关美国人才状况及人才战略的研究与报道经常见诸我国相关的报纸杂志,中国派出的对美国人才工作的考察团组为数众多,相关的考察报告也发表了不少。这些报道与研究大多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即对美国人才状况缺乏全面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海涛 《人才开发》2005,(12):49-49
乡土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催化剂”,是农民致富路上的引路人。由于他们身居农村、贴近农村、贴近农事,尽管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探讨出有效的技术措施。他们活跃在农村这片土地上“,知农、爱农”“、知技、传技”,成为群众欢迎的“土专家”、“田秀才”。因此,目前在部分乡村还缺乏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少数农民生产仍是沿袭传统模式,措施不力,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把乡土人才作为资源开发新的增长点,构建好科学合理的机制,开发和利用好乡土人才,让乡土人才真正的“香”起来,将会使农村出现“培养一…  相似文献   

13.
北美华人在科技领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早期移民的华人专业技术人员在北美,尤其是硅谷的高科技行业大多已是技术骨干.他们的智力资源已成为美国近年经济繁荣的动力之一. 随着美国经济对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重,每年从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地区会有近20万的国际技术雇员进入北美的公司.在这些人中,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华人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他们是美国急需的专业人才,大多数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获得绿卡,并最终在北美定居.现在的新技术移民已不满足为人打工的状况,很多人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能够自己创业,实现真正的美国梦.随着风险投资机制的完善,技术创业的环境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华人可以有机会依靠自己的智慧将理想变成现实.据统计,硅谷的新创公司中就有30%左右掌握在华人手中.  相似文献   

14.
一、馆长领导力的概念 领导科学著名的“锅盖定律”指出:领导者的领导力有多大.事业、组织的发展就有多远。那么什么是领导力?有学者认为,“领导力是一种以群体或组织为依托、以各种资源为基础、以领导人才为主体、以领导素质为先决条件、以领导决策和谋略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决胜实力。”  相似文献   

15.
“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家人士协会”(TheAsssociationofChineseScientistsandEngineersUSA)是中国大陆旅美学人的组织,已成立三年多,由原“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学会”和“美中专业人士协会”合并而成。会员人数从早期的180人,增加到目前的近60O人,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中西部各州。会员中90%在美取得了博士或硕士学位,大多数在美国著名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任职。协会总部设在芝加哥,有八个地方分会。协会领导的想法是要发展成为一个“有实力的科技工商联合体”,并扩大到全美范围。协会在我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社会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科技人才,但是从宏观上审视,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毕竟少,形不成知识密集的人才群体与梯次结构。这主要与当时的社会制约因素有关,传统的文化观念、选拔人才机制、信息知识交流渠道过窄等因素,都是影响人才发展的因素。 一、重文轻工,是制约科技人才发展的观念因素 从制度约束的层面来看,建立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影响技术人才的发展。官贵民贱,吏贵于百工。官府机构与  相似文献   

17.
人才测评是科学测量、评价人才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关键技术,是科学选聘、合理配置、专业培训、有效激励人才的基础工具,是实践人才强国战略的微观技术方案。作为选贤任能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科学的技术和评价体系,对人才的智力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能等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拔、培训、考核  相似文献   

18.
魏红 《人才开发》2008,(7):43-44
作为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多元人才评价方式.人才测评因功能优越成为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必须环节和必要手段。人才测评基于实现人与岗的双重分析和准确定位.领导干部是我国人才结构中的关键性人才.具有显著的群体风格和素质特点.这类人才测评要坚持科学性、规范性与针对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大可能发挥人才测评优势,降低工具误用、结果误解和功能误读.有效配置领导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秦仪 《人才开发》2002,(8):40-41
“海归派”是近两年媒体最热衷使用的新名词之一,最初“海归派”是指那些出国求学归来,在国内创业的科技人才,尤其是活跃在高科技前沿的互联网、IT领域的人才;现在“海归派”有泛化趋势,比如足球明星有“海归派”,演艺界人士有“海归派”,证券股市人士有“海归派”等等,到底什么才是“海归派”?本人认为“海归派”是指那些具有在国外生活、求学、工作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回到国内仍喜欢沿用国际规则行事的人。这样定义只是为了更好地和所谓的“本土派”相区分。一般意义上,“本土派”就是指在国内土生土长,受中国文化熏陶较深的人才。在这场“海归派”与“本土派”的大讨论中,事实上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20.
梁滨 《人才开发》2007,(10):49-50
李开复博士《做最好的自己》,对青年学子有很高的人生指导意义,也受到关心人才成长的上层领导的重视和推介。李博士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从中西两种文化的视野中,将人才内涵提炼出"成功同心圆"理论。以价值观为核心,在态度和行为上构架了十二个要素的结构,任何有志成功,有志作为的人都会从书中受到巨大的教育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