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种号称“中国比萨”的土家族烧饼从武汉火到了上海, 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急速蔓延到全国,制造了一个无声的土家族“超女”创富传奇故事。这种小吃的创始人据传是一位女大学生,被人冠以“烧饼西施”、“烧饼皇后”的美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靠传授技术和收取加盟费就淘到了上百万元。但她并不是真正的大赢家。开一家烧饼店的最大固定资产就是一台价值3000元左右的  相似文献   

2.
一位时尚的女大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烤烧饼”,她不顾家人和男友的反对,放弃高薪的白领工作,毅然开起了“掉渣子烧饼店”,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生烧饼妹,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的烧饼店竟开遍了武汉三镇,连锁店达到近30家。她还准备将店子开遍全国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3.
热点酷评     
女性人物财富晏琳:女大学生乐做“烧饼女皇”晏琳,湖北恩施妹子,2001年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毕业后在一家环保企业做销售。有一次,晏琳把妈妈做的土家族小吃“掉渣烧饼”带到单位请同事们分享,大家的称赞让晏琳萌生了开烧饼店的念头。2005年3月,晏琳筹资4万元在武汉大  相似文献   

4.
你还真难以想到,一只土不拉叽的烧饼,竟然能够风卷残云席卷全国,那就是所谓"掉渣烧饼".这些日子,关于"掉渣烧饼"的坏消息多得满天飞,上网搜索,光新闻标题就有一大堆:<聚焦"掉渣儿烧饼":从诞生到夭折仅一年>、<掉渣儿烧饼走向悲情结局,5000元转让所有技术>、<加盟商状告"掉渣儿">、<被查"土家烧饼"全都不合格>、<每天两万"掉渣烧饼"用垃圾肉做馅,南京黑窝被端>……著名的经济学家梁小民前不久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烧饼为什么掉渣>的文章,评述"掉渣烧饼"为什么"出师未捷身先亡".  相似文献   

5.
《职业》2006,(5)
乡村的烤红薯、焖玉米、煎饼果子、各种烧饼,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城市人的生活中,最近,一种名为掉渣饼的土家族风味小吃,就像武汉的“鸭脖子”、台湾的“珍珠奶茶”一样不经意间涌入城市,成为人们排队抢购的时尚快餐。据说,这种烧饼原为湖北恩施土家族烧饼,当地的做法是将面团、肉馅、酱油、葱、芝麻、辣椒面等均匀地揉在一起,在有特殊香料的炭火炉里双面烤制。现在引进城里后,做法酷似国外的比萨,内外有肉馅辅以特配的佐料, 经烤箱烘烤后,香色诱人,口味独特,一吃忘不掉。  相似文献   

6.
2015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处长罗贤清,不顾孩子小、夫妻两地分居等家庭困难,主动请缨,到宁津县码头张村任第一书记,不到两年时间,成为村民眼里的"好书记"、扶贫路上的大能人,将远近闻名的"穷码张"变成了十里八村的先进村.  相似文献   

7.
隔壁的父亲     
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父亲在门口寻出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了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相似文献   

8.
隔壁的父亲     
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父亲在门口寻出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了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  相似文献   

9.
学生时代就种下"科研梦" 1996年周承钰出生于贵阳花溪,是一名土家族姑娘.她从小就对科学技术尤其是航空航天技术很感兴趣. 2008年,周承钰进入贵阳市清华中学初中精品班学习.那时的她看起来很娇小,但却有很大的"能量".有一次的校运会入场式,喊口号的班长突然有事请假了,周承钰被临时通知接替班长,她不但没有怯场,反而吼出了洪亮的声音,带着全班顺利走完了入场式,并获得了初中部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对烧饼的喜爱好像是不分南北的,据史书记载,烧饼最早是班超出使西域时带来的。那时候,舶来品大都以"胡""洋""番"等字命名,以示此物外来。《续汉书》中就有记载:灵帝好胡饼。指的就是今天的烧饼。这么一算,烧饼传入中原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北平的火烧北方最喜欢吃烧饼的可能就是北京人了。现在北京最常见的是芝麻酱火烧,但在北平时期,烧饼的种类是五花八门。老饕唐鲁孙在台湾怀念北平的早点时曾说:说到早点的烧饼,分为马蹄、  相似文献   

11.
何莉 《安家》2006,(6):108-115
传言,2006年6月30日前如仍未能获得土地开工证,直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都不得动工.传言,2006年8月31日,8·31两年之约将届,大量过关土地为再次过关而着急.传言,2006年到2007年,已经延续至少三年的天价拿地现象将继续下去. 按政府的说法(有专门研究机构举出详实的数据证明)"地荒论"不存在,但"地慌"情绪却是确实存在:不是说没有土地,关键是,那么好的地却不是我的;关键是,再找不到地开工,不到几个月,"07禁建令"一出,两年的荒废,公司不垮才怪!  相似文献   

12.
他和她是经过"高温"相恋后,牵手走进婚姻殿堂的.亲友们都说这是一对美满的夫妻. 然而,让人想像不到的是,这对夫妻婚后不久也同样开始了性格和生活习惯的碰撞,而且碰撞得叮当响.他常在夜里睡熟时抡胳膊、踢腿,把睡得香香的她"打"醒、"踢"醒,有两次竟把她一腿"踢"到了床下,他还打很响的鼾声,这让从没听过"耳边雷"的她夜里难以入睡;  相似文献   

13.
变革家网 《公关世界》2016,(21):110-113
罗辑思维是知名媒体人罗振宇主讲的一个读书分享类声视频节目,是一个"爱智求真"的社群.创业三年不到估值就已经达到13亿,罗辑思维建立了一个做顶级网红的新框架.也有人认为罗辑思维是一个兜售成功学的鸡汤平台,从突破框架到建立新社群,再到调转枪口榨取粉丝的价值,然后踩在百万粉丝簇拥出的名气上,堂而皇之地走上了赚取企业级市场利润的"更高纬度"商业道路上.  相似文献   

14.
先提出一个目标,叫做"字古式新".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即修炼"文心艺质". 为什么要"字古"?因为古人比我们写得好.这是个客观事实.不能说"今不如昔",但在书法这一点上也确实"今不如昔".书法不同于科学技术,不是用机器,而是肉身所为,用毛笔去写字. 那么,为什么今人写不过古人呢?因为古人从三岁、五岁发蒙就用毛笔,这叫童子功.而且只要一拿起毛笔,就一直用到死,天天用,这个叫作"毕生穷修之功"."童子功"加"毕生穷修之功",今人哪个能做到?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员,还是多大的学者,都做不到.还不仅仅是拿毛笔的时间长短,更关键是当代人和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生活的状态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在湘西,看土家族人过“赶年”,那奇特古朴的习俗,让人过目难忘。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某些地方,也有提前两三天的。土家族人为什么过“赶年”呢?传说,土家族先民,在年关之际抗拒外来侵略,怕打起仗来不能安心过年,就提前吃了年饭,再去迎敌。还有人说,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到东南沿海抗倭,军令紧急,便提早过了年。土家族兵将出征后,在东南立下第一战功。后人为纪念这次出征,每年也提前一天过年,于是相沿成了习俗。  过“赶年”,依照土家族人的传统,白天杀了的年猪要藏在屋…  相似文献   

16.
柏西嘉 《现代妇女》2009,(12):45-45
保养年龄逐年递减,你的保养年龄是多少岁?20岁不到的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涂抹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于是从居室DIY到美容院保养,从早妆晚卸到深层洁护,一周内你花在面部保养的时间是多久?如果超过12小时,警报响起哦!你的保养可能太疯狂,肌肤隐患随时会爆发呢!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网瘾"孩子戒掉网瘾,从而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一种办法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让孩子接触电脑,让他们与网络断交,与电子游戏绝缘,这种强迫的手段,加上说服教育,对少部分"网瘾"孩子也还是起作用的,但从一些到本门诊部就"医"的网瘾者的情况看,大部分是戒不掉"瘾"的,有的即使当时戒了,过一阵又复发.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近年来湖北省罗田县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受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罗田县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全县还有3000多名失业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有人无事做";另一方面,县内有很多企业招不到工人,"有事无人做".这种看似矛盾实则真实的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原因何在,有何破解之策?对此,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9.
今年开始每年的5月10号都会是"中国品牌日".从被正式提出到正式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它的诞生花了将近一年时间. 如此高规格设立的"中国品牌日",并不是一个事件或者节日,而是意味着在投入建设中国本土品牌上,有了更多国家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一、"山川秀美"大西部建设的科学含义 早在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一份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中作了一个长篇批示:"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