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境法的法律属性决定了我们在环境法学研究中注重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法学方法论对于法学研究中带有共性的思维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揭示。当下的环境法和环境权研究中的一些分歧反映了在环境法学研究中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选择。环境法学研究应当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主导,以环境权研究为例,从个人主义方法论研究进路出发,首先应当突出公民个人环境权在环境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其他类型的集体环境权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认识的方法论角度探析思想实验的试错在法学理论中的作用 ,从形而上的高度阐释在研究法理学特别是法哲学时 ,研究方法的进路是如何提出、展开和突破的。文章选取了自然状态假设理论作为参照 ,力图解释法理问题是如何猜想、反驳与试错的。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应避免抽象的争论,从实践出发,提出具可操作性的研究路径,为环境法学研究提供交流与争辩的基础性平台.在研究的逻辑过程中,问题属性的明确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环境权入宪"是一个规范选择问题,而非事实判断问题或价值判断问题.我国宪法中应采取何种规范模式,应立基于环境保护及宪法实践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4.
鉴于环境法研究存在广义的困境,分析环境法建构的“浅层环境法学”方法论原因,特别是对生态伦理价值观和环境论在环境法建构中的得失进行剖析,指出“浅层环境法学”方法论是从生态伦理学、环境科学等非法学视角出发进行的环境法研究,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环境法建构中要对此方法论进行扬长避短,更加注重法学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际环境法在解决国际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中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弊病。法学方法论的科学合理运用是增强国际环境法学的学术品性的必需。现从多种具体形式的法学方法论的角度去考察国际环境法的特点,反思与检视其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并相应地寻求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法学界讨论法学方法渐成热点的背景下,中国司法体制下建立的司法解释制度与法学方法论当中的法律解释理论存在着切合的可能和必要。通过分析司法解释制度和法律解释理论,试图厘清中国语境下"法律解释"的双重意义,提出法律解释权与法官解释权两个既相关又不同的概念,并以司法解释制度下的司法解释权作为典型考察对象,着重论述建立在法学方法基础上的法官解释权。其意在划清司法解释权与法官解释权之界限,为法学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提供思考之进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阐述环境法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了生态化理念下环境法学研究方法变革之必然,并论证了其变革的重心在于环境法哲学领域的革新.由此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在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趋向下传统法学理论将面临挑战与重构.  相似文献   

8.
以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为出发点来考察、同时以法学研究共通性的"三维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进行分析、进而从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进路来探索国际刑法的本质.国际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初步概括为国际犯罪、国际犯罪的管辖、国际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国际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的分析单位与最终探讨的研究单位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因此存在两种理解何为"个案"的可能,以及三种方法论的进路——分别是"个案本身的研究"、"个案之中的个案归纳"、"收敛性的个案研究"。费孝通先生一生的研究几乎涉猎从微观至宏观所有的分析单位,并且分别沿着三条进路最终向"中国"这个终极关怀靠拢。而利奇、弗里德曼以及诸多当代关注个案研究的学者,简化了费孝通的方法论框架,忽略了其个案体系的复杂性、连接性与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法学翻译与研究领域,存在着一种译者高度赞扬所译作品并在其影响下进行研究的进路,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法学翻译与研究方法.它不仅容易导致全盘西化论式的简单化思维方式,而且容易丧失学术研究的真正品格.我们在警惕这种翻译与研究进路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一种替代性进路的可能性,并逐步形成中国法学的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1.
蔡守秋教授是中国法学界最早开展环境权理论研究的环境法学者.他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结合环境权法律实践,对环境权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他的环境权学说,包括个人、单位、国家、人类和自然体的环境权,是他独树一帜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调整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诱惑侦查合法性判断标准,既是诱惑侦查理论研究的核心指向,也是侦查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理论支撑上,随着诱惑侦查基础研究的具体化,特别是其理论阐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契合性,决定了诱惑侦查合法性判断标准细化已经具备哲学和刑事法学基础。在侦查实践中,确立与侦查规律相适应、能够较为准确地呈现“侦查中”和“侦查后”的实践程式,能够指导侦查人员较为准确地判断处于不同阶段的诱惑侦查的合法性。在效用考量上,依托总效应与边际效应、效率与公正、善良与正义等要素构建的经济效用、社会效用和道德伦理效用评判标准,能进一步对诱惑侦查合法性判断标准的细化做出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两山”论的实质在于揭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被用于有效解释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人类在两者间的选择、放弃与坚持。我国当前可通过在禁止开发区走“生态优先”路径、在重点开发区走“绿色发展”路径、在限制开发区与优化开发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对“两山”论进行分类实践。在分类实践进程中,亟须通过实行差异化财政投入政策、创新间接财政投入方式、增加环境税税额确定的考量因素、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等举措进行政策导向,以及通过区域协同立法“协同程序”的模式建构、河长“职权职责”的制衡配置、生态保护红线“越线责任”的聚合创设、环保督察“强化问责”的程序明确、环境信用“特色评价”的指标设置等措施实现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系统论不仅是认识和描述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且是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科学方法。以系统论方法为基础,文章提出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系统的实践系统论依据,归纳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系统认知功能,并对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了检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环境法“义务重心论”是从“法的技术”层面提出的观点,是有别于“法的价值”层面而言的“义务本位论”,既非漠视主体的权利,也非“义务本位论”的回归,而是对环境权利“最给力”的捍卫与落实,其实践意义在于增进法律实效.环境法“义务重心”的客观依据正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基础性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中国环境法亟需实现从“亡羊补牢式”“倒逼”到“未雨绸缪式 ”“预见”的“义务重心”立法理念匹配以及在合理配置各主体环境义务、扩充环境积极义务的内容、增加环境义务的履行方式以及强化违反环境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层面进行环境立法“义务重心”的路径拓展,以期通过“义务重心”的环境立法变革增进环境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学方法论”名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环境法学方法论”这一名称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析,包括:法、律、法律的区别;法学、律学的区别;方法、方法学、方法论的区别;学、论的区别;环境、生态的区别。这种解析,有利于环境法学方法论名称的理解和诠释,为环境法学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实践双重关系的矛盾是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规律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论是一个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内容应围绕着认识的基本规律展开,将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的阐述统一起来;其结构形式应将"规律"和"范畴"统一起来.本文提出了一个围绕认识基本规律展开的认识规律与认识方法论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度法学界关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与法治建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一是肯定了法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作用,其提法有基础说、价值说、关键说、保障说四种。二是提出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整体目标与基本原则,认为现代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应当是构建"法治型的社会管理模式"或"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法治化建设应该遵循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权利自由、建构法治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等基本原则。三是分析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实现路径,认为应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积极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社会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体制改革、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壮族的花婆神话,在自然向人的生成与人向自然生成的双向运动过程中,形象地展现了"道法自然"生命诗学的方法论、目的论、实践论与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诊所式法律教育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种从案例教学法发展出来的并借鉴医学院临床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法学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运用过程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从而加深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