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藏族和茶     
一藏族饮茶历史简介 (一)茶在吐蕃王朝前后的发展茶是人类的最佳饮料之一,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流行喝茶的国家就更多了。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发现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开始饮茶了。生息在占我国土地六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以藏族为主体,包括门巴族、土族、蒙族、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珞巴族等各族人民,早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据有文字记载,藏族的茶史已有1500年左右.藏族民间传说,在公元纪年以后,吐蕃居  相似文献   

2.
藏族爱喝茶,吃饭伴以茶,待客光端茶,喜庆节日聘礼赠馈甚至宗教活动,都离不开茶。其喝茶方式和习俗与内地大不相同。独特的藏族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是茶的故乡,先秦时即以之为药品和饮料,西汉士大夫已将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隋唐时饮茶更形成风尚。藏族何时开始饮茶,难以追寻。从中国最早栽培而且大量出产茶叶的四川与藏区接近的情况推测,藏族饮茶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的。《唐国史补》卷下载,唐德宗时,常鲁公出使吐着,闲时在帐房中煮茶。吐着资普有意问他:“此为何物?”鲁公答:“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相似文献   

3.
边茶今昔     
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些话是对我国藏族和蒙族同胞把茶叶当作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写照.藏族、蒙族等从事畜牧业的同胞,在日常饮食中,乳肉类占很大比重,而蔬果类很缺乏,为了解油腻,帮助消化,必须大量饮茶,因为茶叶中所含的茶单宁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的效能;茶素和单宁还能兴奋神经,增加唾液分泌,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是干燥的高原地区最理想的饮料.由于藏、蒙等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必须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东南部与川滇交接处自称"培米"的藏族群体远古氏族问题一度被学界讨论,学者们提出了牦牛种说、白狼羌说、党项羌说和藏族说等不同的观点;然而,该群体本身也有自古流传下来的氏族叙述传统,有着自我的族群认知。本文将汉藏史料与本土历史文化信息结合起来,在他者和自我的双重视角下,对"培米"藏族远古氏族属性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5.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对世居川西南的历史族群"西番"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田野调查访谈资料,对多续藏族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其他藏族支系纳木依、里汝、尔苏的关系作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探讨,认为他们虽各自拥有不同的族群称谓与文化特质,"和而不同",但确是关系紧密,同为藏族支系。  相似文献   

7.
"热巴艺术"流传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族居住区,具有藏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其中"热巴鼓"舞蹈鼓点丰富、技艺精湛,"人鼓合一"的完美表演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与气质。文章以西藏地区藏族热巴鼓舞蹈的流变为切入点,阐析藏族热巴鼓舞蹈在变迁过程中"身体"作为文化符号的技艺构建;"国家在场"的热巴鼓舞蹈推动艺术形式的转向和权力对民间艺术的推动力;艺术实践者对于热巴鼓舞蹈的维持与更新、建构与再生产等问题,以此来说明民间舞蹈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动态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西番”之称谓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人们把生活在青海省湟中、湟源、大通等地从事农业生产,使用汉语、生活习俗受汉族影响较大的藏族群众称呼为"家西番"。认为"家西番"是"住家耕田"的藏族,"家"是"有固定住房的意思",区别于游牧的藏族,这是人们望文生义的结果,笔者认为"家西番"是一个藏汉合璧的称谓,"家"即藏语汉族(■)的音译,"西番"又是汉族对藏族的叫法,"家西番"义为"像汉族的藏族",类似的叫法在藏族内部也有,安多藏区牧民就把农业区的藏族叫作"家绒娃"(■)、"家绒"(■),义为"像汉族的农民",嘉绒藏族的族称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9.
藏族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资源,采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挖掘藏族生活中的几何图案和代数知识两方面的数学文化内涵,寻找与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点,以藏族中小学学生所熟悉的藏族数学文化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出"简单乘法的运算以及乘法口诀"、"九宫图中的数学知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数学教学案例,以期对传承藏族数学文化,促进藏族地区数学课程改革,改善藏族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作为民俗之一的茶浴在藏族的民族文化(包括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起源及大致的发展过程,深深扎根于民族生活深处。而茶所固有的化学药用成份,又为茶的饮用与普及提供了原动力。藏民族在吸收其它民族茶文化的同时,又走出了传统的饮茶模式,使茶的泡制、饮法在历史的传承习俗礼仪中,有了多种方法和类型,揭示了藏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07,(7):I0007-I0007
<正>藏族,约有人口5416021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藏族传统的时间观念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藏族先民通过对自然界中在时空上呈现出周期性重复出现的各种物候现象和天象的观察与体验,产生了对时间循环性和持续性的认知;第二,藏族先民通过对生命存在有限寿命的体验,以及对自然现象和历史人文不可逆性的感悟,建构出时间的流逝性;第三,古代藏族哲学家较早就有了"时能变、空能启"的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时空会反作用于其中的物质,影响物质的运动,时间是相对的,而非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血缘、地缘的社会动员与人情交往关系在藏族传统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社会资本,并随着人口流动不断拓展到传统社会以外的都市社会;借助现代新媒介及社交工具,在中心城市派生出各种新型社会关系网络,成为流动到城市人口的新社会资本。文章以到成都就医的藏族群体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和具体参与藏族在成都就医活动全过程,对藏族传统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的流动及其在都市中被整合利用、成为藏族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从"内卷化"到不断外化拓展的情形,进行生动细致地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白冰  孙洋洋 《民族学刊》2012,3(6):70-74,100-101
80年代,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主要以内向传播为主,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时期;90年代,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持续稳定;进入21世纪,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康巴文化研究兴盛起来,康巴地区逐渐被人们熟知,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底蕴,产生了"康巴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在21世纪的头十年,康巴藏族地区出版了"康巴文化丛书"、"康巴民间故事集成丛书"和"香格里拉·康巴品牌文化丛书",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康巴作家群体,这是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康巴出版业在21世纪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当代藏族作家成长经历和作品特色的分析,将藏族作家分为四个类型;通过对这四个类型作家群的小说作品的具体剖析和研究,以及对作品中不同文化内涵的比较和挖掘,全面、客观地梳理、总结和评介了新时期的藏族文学。由于作者本人就是当代西藏文学的创作实践者和评论者,同时对藏族作家有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因此,本篇关于当代藏族作家的文章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西藏民间谚语说:“加查惹!加夏惹!加锁惹!”(藏语: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对于以糌粑、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的藏族同胞来说,茶可以帮助消化,清热解腻,真是“不可一日无茶”。但是西藏过去并不产茶。藏族同胞饮用的茶,一直是靠内地供应。历史上的“茶马互市”,正是反映了这种供求关系。茶叶何时传入西藏?据史书《西藏政教史鉴·附录》记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其实,很可能早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藏族人民已经开始饮茶,文成公主正是为了满足藏族人民的需要,所以才带了茶叶进藏。文成公主不仅带去了茶叶,还带去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文献材料及实地调研,对西藏的"藏回"及流动回族作一简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藏族和回族关系形成的客观因素.本文认为,最早进入西藏的穆斯林人发展成为今天的"藏回",融入了当地社会,与藏族和睦共处,这是经由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支持,回族和藏族之间在社会分工中形成互补、文化上借鉴、宗教上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结果;而当前大批流动的回族在西藏的融入程度较小,这同样有客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白龙江流经的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聚居着一群自称为"bei"的人。长期以来,"bei"人认为自己是藏族,最直接的证据就是"bei"的发音与藏族的自称"bod"非常相近,但他们与其他地区的藏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近年来,当地不少知识分子通过古代文献的考察,认定他们是古氐羌人的后裔;宕昌县政府也从旅游开发、振兴当地经济的角度出发主推羌族概念,将他们认定为羌族。而正是这一族别的更迭,在当地乡民、知识分子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间引发了族群认同上的争论,也引起了宕昌"bei"人在固有文化和音乐传统上的变更现象。本文即通过对宕昌"bei"人现存音乐事象的田野考察,探讨在近几年来宕昌"bei"人羌化这一新的族群身份构建过程中,宕昌"bei"人的音乐事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bei"人如何看待这些音乐传统的更迭,同时引申思考和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