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戴文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研究与编辑合而为一是他编辑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他开创了编辑史研究,揭示、唤醒了中国编辑的主体意识;他撰著的《历代编辑评传》是第一部以人物为主线的中国古代编辑史,使编辑史成为学界认知中编辑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编辑史的探讨,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对新兴的编辑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绩是不应低估和磨灭的。  相似文献   

2.
学科史写作成为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等四部学科史著作的问世,引出了对学科史写作的有关思考.衡量一本学科史著作的标准,首先是要求搭起历史的架构,其次是要将历史的面貌细致地描绘出来,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精当的点评,最后要对历史进行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术传统对文献的重视,使文献校雠之学、文献史、出版史、藏书史等专门研究在现当代以来得到持续发展,但这些研究仍然缺乏对整体文献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关注。当代海外汉学进行的中国书籍社会史研究,则因单纯移植西方"书籍史"问题意识而呈现出种种不足。与西方不同,中国文献书籍社会、文化意义的根本问题是文献图书的悠久历史与古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延续的内在关系及其内涵。只有在此问题意识下展开"文献—文化"的探讨,才能达成关于中国古代文献历史、作用、意义的自我思考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基于2006年10月在"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研究计划培训会上的讲座写成.文章论述了口述史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阐述了人类学与口述史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了口述史与口承传统之间的概念区别.文章还借个人研究体会.指出了以事件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的局限性,论述了作者对于"人生史"研究的有关主张,及作者对于"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的意义与学术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史研究自1897年叶昌炽发表《藏书记事诗》至今,刚好有一个世纪的时间,前50年的论著偏重于图书史、印刷史和藏书史,多为考据之作,资料搜集虽丰,但理论阐述不足。中间30年虽有所改观,但呈不均衡发展状态,直至80年代以后进入繁荣阶段,高潮迭起,佳作层出,填补了编辑史、翻译史、发行史、版画史等诸多空白,在国际上也出现活跃的研究势头  相似文献   

6.
近五年来,我国编辑史研究成果丰硕,既有从宏观角度对特定历史时期编辑学学科史、思想史所做的综合性研究,也有从微观角度对图书文献、编辑家、编辑学家的具体分析。学科史、学术史、思想史研究,成就突出,代表作是《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和《中国编辑思想史》。文献类书研究涉及内容丰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编辑家研究,突破了名家范围,扩大了研究视域。编辑学家研究是近五年的亮点,它通过梳理相关人物的学术贡献,厘清了编辑学发展的脉络,凸显了编辑学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口述史已被多个学科所采用.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史研究,也开始采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变迁,少数民族妇女史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亦应在遵循大体原则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包括在语言习得、受访者的代表性问题处理、研究者与受访者的性别选择、对访谈关系的真实呈现以辨析口述资料的真实性等多个方面.口述史研究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2000~2009年这10年之间,我国的出版史研究成果累累,学科体系和基本概念都在不断发展完善。这一阶段通史、地方志、断代史著述丰富;近现代出版研究成为热潮;学者们对出版史的学术研究逐步深入,并尝试以多学科、多种方法研究出版史,其中,以文化史视角研究出版历史的成果最为丰硕;西方书籍史从思路和方法上对我国的阅读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国外优秀学者的著述成果,使得中国出版史研究日益国际化;新中国出版史研究在2008年开始升温。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动向是出版史研究的国际化,不仅需要中西学术交流融汇,更需要我国学者站在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研究、推动中国出版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籍基本可信,可用于中国文明起源史之研究,关键是要认真解读.文物是证史的重要工具,但还有一些误区要走出.农业文明的起源在万年以上,而国家的起源大约在60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贵州是中国基督(新)教传播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在全国范围来看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趋势,因此本研究填补了宗教学研究的空白.文章不仅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意义,还从基督教传入贵州及其活动、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发展状况、贵州“自立运动”和“本色教会运动”以及基督教在当代贵州的传播现状四个方面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老舍是编辑家,是20世纪中国最具编辑风格和贡献的编辑家之一,及藉编辑出版推进通俗文艺普及与提高的卓越旗手。致力文艺出版物通俗化、民族化、大众化及中国化,是老舍编辑出版活动的主要贡献。老舍编辑出版理论与其文艺创作理论水乳交融,形成了同一的创作—编辑美学理论。他把创作理想延续至编辑出版理想,赋予编辑出版活动人性化人格化“理想”,将理念和理想贯通于创作、编辑、出版、发行整个精神产品生产的过程。老舍编辑出版活动及其理论是中国编辑史出版史上不容忽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望,回顾了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出版编辑学专业教育“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特点,认为编辑出版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以及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产业的相互支持,紧密配合,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指出必须加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课程规范化建设,同时对今后学科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题建设和学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具有显著的传播学特征。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传播者包括科技论文的作者、期刊编辑群体、期刊编辑部或杂志社等;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的主要传播内容,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之一;科技论文作者在科技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日益扩展。在科技信息的采编、审读、刊发等各个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主体具有“守门人”功能,编辑取舍稿件的决断就是最值得关注的“守门”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由纸质印刷向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不断演进,这个过程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科技信息传播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是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在学术评价中,“期刊级别”和“核心期刊热”等现象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媒介威望,作为学术传媒的科技期刊必须摒弃偏见,打造特色,发挥优势,树立良好的媒介威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中国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业界与编辑出版教育界之间的供需矛盾,提出数字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并对有关数字化与编辑出版教育的研究做了综述。数字传播技术为出版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出版业对编辑出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符合数字时代出版业所需的杰出人才中的归纳,文章探讨了编辑出版教育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1998-2005年朱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2005年,学术界对朱德进行了研究,发表文章约100篇,出版论著约20部。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朱德的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经济思想、军事思想以及第一代领导集体等方面。除上述几个主要方面外,今后还应从五个方面加大对朱德的研究力度:重新整理、编辑出版朱德著作,出版各地研究朱德的论著索引,正确定位和科学评价朱德,《党的文献》等期刊多发表朱德文稿,以及充实、修订再版《朱德年谱》。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大刊Nature编辑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具有百年连续出版史的“国际大刊”即英国科技期刊Nature的办刊分析,指出其具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体现综合性科技期刊的鲜明特色,编辑人员在改稿上体现出Nature独树一帜的文字表述风格,这家期刊在用稿上让责任编辑确有权责,在发稿上特别强调了出版速度等等,并谈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该向Nature学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因其编辑加工而成为中国当代编辑出版史上的著名事件。其编辑加工自觉强化小说反官僚主义的主题,凝聚了《人民文学》执行主编秦兆阳自觉的编辑追求。毛泽东提议"公开批评"后,中国作家协会坚持编辑理性,以座谈会形式研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倡编辑"无名英雄",在中国当代编辑观念演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勤耕博采 宏图大观——试说文彬治“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文彬治红学,著述颇丰,成就卓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风格。胡文彬曾学历史,所以历史的眼光成为他考察《红楼梦》及红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视角,因此他的红学成就得益于他的历史感觉、宏观视野。同时,他非常注重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和编辑出版红学资料,体现出他的实证工夫。他是一个淑世主义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积极入世情怀。这样的品性和个性无不体现在他的治学和著述之中。学术著作往往质朴少文,但胡文彬却能做到在质朴之中文采飞扬,显示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淬炼语言的功夫。胡文彬痴迷红学、执着于红学。他不仅是有成就有影响红学家,也是为红学呕心沥血的活动家和组织家。  相似文献   

19.
学科是对一种或几种相近专业通过科学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系统。人类迄今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科学知识就是一个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三大现象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宏大学科体系。但由于学术研究的分工不同,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不同,而分为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又各有其自身相对较小的更专门的学科体系。概而言之,学科体系是对科学生态总体结构的系统分类和分层描述。编辑学和出版学,是中国人创立的,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传媒科学。在中国,编辑活动与出版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近代以来,编辑出版业在创造中国传媒文化结构的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与出版的新技术、新媒介、新理念,有更大的进展。编辑学在我国已有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作为研究创构各种文化媒体母本的普通编辑学已基本形成。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在国外形成较早,我国尚处在建设阶段。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对于学科的发展和成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传媒时代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成立20周年纪念会的主题是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与学科教育.会议围绕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学科性质,编辑出版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出版业的改制与产业发展、数字化传媒时代的编辑实务等,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在提升编辑出版学为一级学科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