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创新》2009,3(5):13-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的结构困境,农村社会救助的供求差距,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缺陷,并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与中国社会的农民国家性质及社会现代化状况极不相称,亟待改变。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宗旨。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亟需构建一个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从国家在农村全面推行以"大病保障,互助共济"为目标的新农合制度以来,农村大病医疗保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新农合筹资水平低、报销比例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使得农村大病患者依然面临沉重的医疗负担,影响了新农合制度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印度农村医疗保障的经验教训,中国应制定合理的农村"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筹资率,调整现有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增加对新农合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最终促进新农合大病保障能力的提高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很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范围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保持日本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在于符合本国国情,以完善的法制建设作为强大后盾.在我国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它的建立对于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意义和现实作用.而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这方面为我国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到60年代得到迅速普及,广大农民被纳入到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中,进入了“国民皆保险”的时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保险制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过程中,加速了农村老龄化速度,农村养老保险负担日益沉重。这种制度受到了现实的挑战,甚至面临着比城市更加严峻的问题。在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日本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社保制度.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关键.应采取创新的对策为: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和按群体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实行多种机制优化组合,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养老保障基金运营机构,促进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结合扶贫开发,建立民间的农村社会养老慈善机构,多渠道筹集社会养老慈善资金;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基础上,改革医疗模式,建立面向农村老年人的出厂价药品直送网络;开展适应老年人的轻体力生产活动,提高其收入水平,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养老";加快专业社会工作者及其组织机构的培养与建设,创建护理老人的养老保障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也逐渐丰富发展起来。当前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着农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低,"行政化"色彩浓厚,社会化水平低,制度体系不健全,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动摇,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和扶持,构建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农村社工指导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汪波 《学术交流》2003,(11):81-85
建立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健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当务之急。实行“实物换保障”,是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它决定着这一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成败和进程。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坚持区分不同类型、分层次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和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二元结构,理论研究上也就分为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和理论研究很不完善。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再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探寻对中国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议题进行分析,提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原则和法制建设的重点,探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建国初期,至70年代末已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进入80年代,随着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解体,合作医疗失去了资金的主要来源,其覆盖率也陡然降至5%。实践表明,只有重新建立并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健康,并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社会问题。具体举措为:1.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及其他医疗保障形式的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2.在农民承担了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之后,"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应当成为合作医疗的投资主体,并要因地制宜,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多于东部。3.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合理配置城乡之间的公共卫生资源,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同时,鼓励农村贫困考生报考医学院校,由国家提供学费,以解决人才匮乏问题。4.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到缴纳合作医疗费用与乱摊派、乱收费的本质区别,增强参加合作医疗的主动性与自觉性。5.成立有农民代表参加的组织机构,建立透明、公正、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了解目标人群--农民的群体特征对制度设计的影响.通过对黑龙江省四个市县484份问卷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对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强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已成为列于"增加农民收入"之后.农民最想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的个人特征(年龄、学历)、家庭特征(人均纯收入)、生产特征(承包土地面积)等群体特征的差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及实施影响显著,应该列入制度改革的考量范畴;农民养老观念已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政府机构的引导与宣传是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有密切的关联性.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走过了计划社会保障、准市场化社会保障两个大的阶段,两个阶段的社会保障模式都与当时的农地产权制度有关.随着农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新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形式的出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将会迎来第三个阶段:自助餐式的社会保障.自助餐式的社会保障模式以农民持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权为前提,以财政投入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屏障,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并且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依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和分类实施,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分层,力求符合村情、民情.  相似文献   

15.
吴佩芬 《社会工作》2009,(16):56-57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而日本作为一个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等,对我国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杨林芳 《社会工作》2010,(17):23-25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农村居民从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得到的实惠甚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向农村地区不断推进,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瓦解,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失去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夏家春  于丽 《学术交流》2012,(9):151-153
缩小城乡差别,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慈善事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鉴于农民慈善意识缺乏、慈善融资渠道有限的实际,促进农村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培育农民的慈善意识;城市反哺农村,扶持农村慈善事业;通过政府政策倾斜,从源头做起,拓宽农村慈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慈善组织的社会能力建设,构建高素质的慈善队伍。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贫困农村的低素质屏障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这些贫困农村,低素质屏障在不断的扩展、深厚,内部风气不良,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针对于此,应该充分重视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控制人口增长,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低素质屏障,以使得中国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城镇到农村,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上升为法律保障,日臻完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解决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这对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学习与探索》2007,24(4):124-127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理性政府的正确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的理性选择,但在政府是否供款,农民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存在着一种非对抗性、不完全信息、动态的合作博弈。政府介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应确认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长期责任,以法律手段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供给主体行为,保证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供给的常态化,要充分估计农民理性,使农民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