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抱朴子》是东晋学者葛洪的代表作.它分为《抱朴子·外篇》与《抱朴子·内篇》两部分.《抱朴子·内篇》属于道家,历来毫无争议.《抱朴子·外篇》的归属却不明确.葛洪自认为属于儒家,后人却将其归入杂家或道家.根据书的内容及葛洪的思想倾向来看,《抱朴子·外篇》应该属于儒家.  相似文献   

2.
《抱朴子外篇》是葛洪的代表著作之一。此书著成之后,在六朝到明清的历史时期内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书中的思想倾向、文学观念、人物评价、历史故事等都对历代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不难看出,《抱朴子外篇》是研究魏晋历史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3.
《抱朴子·外篇》标点举误陈兴伟中华书局1986年版《诸子集成》重印本据其《重印说明》,曾经两次改错正误共达一千余面,但因卷帙诰繁,仍然未如人意,失检之处,尤以标点为甚。仅以葛洪《抱朴子·外篇》为例,即得疏略不足者数十则,今选录部分于下,就正方家,也请...  相似文献   

4.
《抱朴子外篇》中用典的数量庞大.从典源出处看,葛洪引用较多的当数儒家经典和道家著作《庄子》,体现出其儒道兼修的精神世界.根据引用内容的不同,可将《抱朴子外篇》中的用典分为引言和引事两大类.引言大多出自《易》、《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可以使观点更加有力,让人更易信服.引事则多取自史书,往往在引用历史故事时对其进行高度概括,用己言叙古事,且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抱朴子外篇》使用典故的手法多样,有正用、反用、活用等,有时还对原有典故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5.
单于 《中华魂》2012,(16):33-34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据《晋书·葛洪传》所言,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  相似文献   

6.
东晋著名的思想家、系统的神仙道教理论的创立者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中所阐发的美学观点,即使在今天美学研究如此繁盛的形势下仍不失其存在的价值,仍旧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链条中占有一席相当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  相似文献   

7.
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自成一家之说,其思想光辉体现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人才思想.本文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选拔、人才的识别、人才的任用以及人才自身的素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抱朴子》的人才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汉晋社会的真实状况,对于今天的人才培养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葛洪文艺观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多集中在概貌性的整体观视,着力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尚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抱朴子》外篇的整体梳理,力图对葛洪文艺观中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一个稍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葛洪文艺观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多集中在概貌性的整体观视,着力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尚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抱朴子》外篇的整体梳理,力图对葛洪文艺观中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一个稍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宋本《抱朴子外篇》今实物无存。但是,根据相关的史籍我们可以判定,宋本《抱朴子外篇》存在十卷、二十卷、三十卷、五十卷等多种版本,并且有一定佚亡,但是其基本内容应该与今本相差无几。宋本《抱朴子外篇》趋向今本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子论从汉到晋特别兴盛,这一方面是子部演为集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子书逐渐式微文集日益发达的显著标志。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就是东晋初年写定的一部杰出子论。全书内容丰富,“词旨辨博”,尤其是对社会和文学,颇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分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葛洪<抱朴子·外篇>不仅对汉晋"风俗凋敞"的情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归纳,也对当时"道微俗弊"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风易俗的设计.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社会风俗批判思想揭示了汉晋风俗的发展态势及基本原因,具有特殊的思想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两晋士人交相称誉的郭泰、祢衡两位汉末人物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表述了他的不同看法 :郭泰是既怕仕途凶险又不能忍受潜居苦闷的假隐士 ,祢衡则是言行偏至的狂悖之人。他们在人格上属于同一类型 ,都是以外表眩世而心希荣利的人物 ,魏晋以来任情唯欲的士风皆为郭、祢之辈的流风遗韵。葛洪对汉末名士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对东汉历史的独特认识 ,另一方面则是借评骘汉末名士以重铸士人气节 ,表达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他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谈美,二是谈文学作品中的美。这两大部分实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对于后者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而后者作为具体实践的例子印证了前者。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这两大方面分别独立论述,并非完全隔离之意。  相似文献   

15.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是我国神仙道教的理论与仪式的奠基者。从此,神仙道教对我国政治、思想、文化、风俗影响了一千七百年之久。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因此他又是晋代的重要社会评论家。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及其行实,至今学术界歧异较大,研究尚不充分。这不能不影响到我们对葛洪和道教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抱朴子内篇》记载了葛洪一系房中术的大概内容。葛洪鼓励人们配合金丹术而修炼房中术。葛洪认为房中术能够养生的主要原因是交而节宣,使身体不受损害。在房中术的传授形式中,葛洪最重口诀。葛洪记载了两首阴丹术口诀,其内容盖继承了《周易参同契》及五行之道。葛洪将阴丹术与服日月精术、守真一术、守玄一术、存神术等一起修炼,颇怀疑葛洪的阴丹术也与符咒术同时修炼,同时使用,互为护佑。  相似文献   

17.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儒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儒之名义原是文饰;道之隐逸原是补偿.政治变数越大,入仕回报越不稳定.不能"外王",即修"内圣".具有心理依托功能的丹道,为众多被体制排斥的绝望者留下安慰之途.  相似文献   

18.
自道教倡引以来,经书日多,如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篇》、《隋书·经籍志》等,对道家之书均有较详细的介绍,而宋郑樵《通志·艺文略》更为之分类,几道书类25种,1323部。3706卷,可谓盛矣!但在这么多的道教经书中,能堪称道教经书之最的应是《太平经》、《伊雒渊源录》、《万寿道藏》三种。现将这三种书的大略情况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9.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所撰,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重要典籍之一.该书涉及的内容及议题极为丰富,是研究汉晋时期道教史及道教文献的重要史料.本文以该书《登涉》篇中收录的有关隐身术的文献记载为中心,结合相关道经文献对其术语进行了逐一考释,藉此揭示和复原汉晋之季道家隐身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程序,并对其隐含的宗教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战国至秦汉的神仙方术传统和魏晋之际输入中土的佛教神通观是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等方士变化之术的两个理论来源。其中后者极大丰富了道教物类变化术的表现类型,对中古志怪小说表现神通情节和神通道人起到示范作用,而此一特征早在葛氏写作《抱朴子内篇》时已肇其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